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百岁刘轩亭:把“柔软”给了医院,把自己给了国家

已有 534 次阅读 2024-6-5 11:13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博主按:下文中的凌锋是刘轩亭的女儿,是南师附中1968届初中毕业生,以成功诊断和治疗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而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点击以下链接可看到原文中的一些照片。

20240605青春是美丽的 第1118期.docx

青春是美丽的 第1118期(2024.6.5.)

青春是美丽的 2024-06-05 09:52 江苏

青春是美丽的  第1118期(2024.6.5.

主编:许祖云(xuzuyun09@163.com  nsfz58

[父亲垂范]

凌锋,女,1968届初中。

百岁刘轩亭:把“柔软”给了医院,把自己给了国家

深度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 石梦竹2024-06-04 11:00

 

5月的北京已经进入夏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大楼和外科大楼的中间,几棵50多年树龄的雪松下,有很多患者和家属在乘凉,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雪松是医院的老院长、老政委刘轩亭1972年亲自从青岛买来,带领大家在院子里种上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轩亭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刘轩亭(左)和女儿凌锋(中)、老伴(右)在解放军总医院合影,受访者供图。

4月17日8时59分,104岁的刘轩亭离开了,他的遗体也遵照其遗愿,用于医学研究。参与研究的医生们落泪了,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年纪’的器官。”

“您是真正地为后人只栽树不获取的大写的人。”在刘轩亭的告别会上,他的女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这样说道。

在凌锋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本约3斤重的《格式解剖学》,书是全英文的,但里边满满都是刘轩亭手写的中文注释,那是刘轩亭进入医学领域的启蒙书籍,也被凌锋视为“传家宝”,由于年数久远,书有些破损和掉页,每个人拿起来看的时候,凌锋都会紧张地盯着、笑笑说,“小心点儿。”

“这不是件伤心的事儿,是一种传承”

见到凌锋,是她刚刚完成父亲的追悼会,回到宣武医院的办公室,她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不是件伤心的事儿,是一种传承。”

凌锋办公桌对面的墙上,贴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边是她在各个国家级乡村振兴县组织的康复健康小屋的落实情况汇总,每去一个地方她都会亲自按上一个小脚印。

 

在刘轩亭的晚年,仍然在坚持看书学习,受访者供图。

2000年,凌锋陪父亲走遍了革命老区,当时看到贵州遵义的神经外科还很落后,就嘱咐凌锋,“我现在退休了,你要替我完成心愿,关注革命老区的健康事业。”凌锋回忆,从这一份嘱托开始,她发起和组织了7000多名中国志愿医生的队伍,开始以革命老区为起点,走遍祖国的各个角落,不断地扶贫、义诊、救灾。

刘轩亭的晚年是在海南度过的,凌锋每次回去看望父亲,都会被问,“你又给国家做了什么贡献啊?”凌锋总会耐心地跟父亲一一细数她所带领的中国志愿医生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

“一个县下边有好多村,一个村有很多村卫生室,走完这些县不容易,但一想到这是父亲的嘱托,我必须坚持。”凌锋看着表格感叹,“等我走完了一定会告诉父亲,他一定能听到。”

凌锋知道,曾做过两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的父亲,最牵挂的是人民的健康。“老院长真的做到了为人民健康而建设和管理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也说道。

1971年11月至1984年2月,刘轩亭历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南京军区后勤部第二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1984年3月至1988年7月,刘轩亭再次回到解放军总医院,先后担任院长、政治委员。

“朱士俊同志您好,我是刘轩亭……”在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朱士俊的柜子里,一直珍藏着几封泛黄的手写信件,这些信件记录了1985年,刘轩亭和他相识的点点滴滴,“得知老爷子离开我们后,我找到了那几年的日记。”朱士俊告诉记者,虽然与刘轩亭共事的时间只有两三年时间,但其在医院管理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人印象深刻。

朱士俊介绍,为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在对患者的管理上,刘轩亭强调“一口清”,即从院长到科室医生,提起某个患者,大家一定对其情况十分了解并立即能说清病情状况。

凌锋如今已经不怎么翻开《格式解剖学》了,但她搬到哪都要带着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一个象征,看见这本书就像看见父亲还在时刻督促着我,要学习、要看书、要对得起患者、要时刻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凌锋看着《格式解剖学》说到,父亲应该没有什么牵挂了,因为他想做的,我都会帮他实现。

“都想保自己,谁来保医院呢?”

 

晚年,刘轩亭仍然在坚持康复运动,受访者供图。

在凌锋和兄弟姐妹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上小学时,父亲为了喊我起床上学,捏我鼻子的画面我一直记到现在,对于我们兄妹而言,他对我们温柔的一个小瞬间,我们都会记好久。”凌锋说,但父亲其实也是一个很柔软的人。

“在解放军总医院当院长的时候,父亲曾远远地跟着怀孕的护士去挤公共汽车,体验到上下班的艰难后,马上建立了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专车;他还送战士去北京饭店培训成为特级厨师,给全院人员改善伙食;在那个物资尚很困难的年代,他兴办农场,养鸡、养鱼、种菜、做冷饮……不断丰富大家的生活。”凌锋说到,父亲把他更多的“柔软”给了医院。

而在解放军总医院陪伴刘轩亭最久的秘书武普定的记忆中,老院长对员工是柔软的,但对于医院的改革,他显得异常坚定。

这段时间,武普定经常回忆起在医院时,老院长一个人坐在医院会议室的椅子上,用右手指在左手背来回扣着,眼睛看向前方的模样,“一般老院长推进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这样。”武普定向记者说,他这一面很少给别人看到,也正是因为这样,武普定时常觉得老院长是一个“孤独”的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医院改革的时期,老院长大刀阔斧,行事果断,有一天晚上,一位老领导来他家里,说他动作太大,弄不好连晚节都不保,我在旁边做记录,那位同志离开后,老院长坐在那个老旧的沙发上低头待了好久好久,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了句:都想保自己,谁保医院呢?”武普定回忆,刘轩亭说完一抬头到他还在,起身到窗前向外看,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我望着他的背影想,窗外天都黑了,能看什么呢?老院长太难了。”

晚年时期,刘轩亭经常把在解放军总医院当院长的10年挂在嘴边。那10年间,他做出的很多改革措施,依然沿用至今。

“试一试看,不行再改回来”

“试一试看,不行再改回来。”这是刘轩亭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时期的口头禅,医院那些年的改革,也正是在这句话中,一步一步地完成的。

 

刘轩亭(左)和女儿凌锋(中)、老伴(右)在海南的家中合影,受访者供图。

刚刚来到医院的时候,朱士俊担任医务处处长一职,刘轩亭为了缓解他的压力,安慰道:“如果觉得医院管理做不来,你还有医术呢,可以继续专心做业务。”平时刘轩亭一向寡言而忙碌,却会主动关怀朱士俊及其家人,甚至提出把当时条件最好的四号楼宿舍分配给他住。

“我知道,这都是政委为了让初来乍到的我放松心情,也是他当时对人才的爱护和关心。”朱士俊在心里一直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让刘轩亭失望。

那一时期,很多对祖国怀有热情的留洋专家选择回国,解放军总医院人才济济,在这些归国的人才中,一些专家难免个性较强。

朱士俊回忆,每次医院开大会,总有专家开门见山的发言会让医院管理者“脸红心跳”“坐不住”。而每次遇到这些情况,刘轩亭都会很客观地对待:“在专业技术方面,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若行政管理上有不足之处,也会考虑调整。”在刘轩亭离开301医院几年后,朱士俊也担任了医院的院长,在同样的位置上,他更能感受到当时刘轩亭面临的重重困难压力以及主张改革创新的勇气魄力。

第一眼看到刘轩亭时,武普定觉得这个老院长话语速很慢,并且有着别人少有的冷峻和威严,“不瞄准不开枪,老院长说话办事都给我这样的感觉。”武普定笑着说,所以他应该是一个天生的革新者。

1984年,在第二次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时,刘轩亭敏锐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便一直促使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可以共建基地,让北京的专家到(海南)海口志愿讲学,帮扶部队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海口人民、部队带来更先进的健康服务。”刘轩亭一直在倡导。

“这应该是现在医联体、区域医疗中心的雏形。”凌锋表示,“父亲1985年和解放军187医院共建的专家楼现在还在,最近,我还专程去专家楼里看了看。和这座楼一样,父亲的革新思想,直到今天都一直影响着我。”

198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做院长的最后一年,刘轩亭决定带队去海南三亚进行考察,回医院后提出,可以和海南的部队医院建立联合体,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有技术优势,海南有气候条件。由于当时意见不同,他在会上没坚持,说再看一看,条件成熟再说。散会后,武普定看到了老院长一脸无奈和不甘的表情。

那一年10月,刘轩亭离休了。21年后,解放军总医院在三亚海棠湾建立了一个分院。

“我能力有限,没有给国家做太多贡献”

刘轩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父亲80多年的戎马生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战斗,但他却经常说,‘我的能力有限,没有做太多的贡献。’”凌锋在给父亲的悼词中这样写道。

1920年12月,刘轩亭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县(今济南市莱芜区)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4月入伍,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那个年代,其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他并没有给我们讲过他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医生。”凌锋坦言,可他一干就是50年。

 

刘轩亭(右)和老伴,受访者供图。

与医生这一职业一样,伴随刘轩亭一生的就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做任何事都要想着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刘轩亭早早地就告诉凌锋,“我应该能活到100岁,将来我离开了,要捐献我的遗体,也许有点用。”……

在凌锋的眼里,父亲很倔强,但只要这件事情和给国家做贡献有关,刘轩亭都会马上去做。

在武普定的记忆里,他曾经被老院长“甩”了3次,“第一次约是1986年左右,有一次陪老院长去游泳,更衣室的地上有水,他怕老院长滑倒,想伸手去扶他一下,结果他手一甩往前走了,什么也没说;第二次是2014年,在三亚一起爬山,那时老院长已经94岁了,台阶很陡,我上前扶他,他又甩手了,不过这次他回头笑着说了句:‘我还能走。’”

而第3次就是这次,这位教会武普定很多的老院长永远地离开了,“以前经常去的海南,少了一位很想念的人。”武普定说。

如今,凌锋还会经常回到海南和那些父亲记挂的革命老区,因为她知道,父亲喜欢大海,也牵挂那些革命老区,去这些地方,她才可以好好地跟父亲汇报,“您放心,您的儿女、后辈都在给国家作贡献。”

在刘轩亭离开的时候,凌锋和妹妹趴在父亲的胸膛上,帮父亲擦了擦额头,亲了亲父亲的脸颊,一人拉着父亲的一只手,陪父亲走完了最后的时光,“我跟妹妹说,父亲的最后时刻,一定要让他知道,我们是陪着他的。”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最后,陪伴刘轩亭的歌曲是他曾经奋战过的地方的革命歌曲,随着《在太行山上》恢宏的音乐,刘轩亭走完了他革命的一生。

【相关阅读】2012年9月24日,健康时报发布《凌锋父亲九十二》,讲述刘轩亭老人的养生经。

责编:齐钰

主编:张赫

校对:王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36965.html

上一篇: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代表性问题研究
下一篇:对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意见(2015年8月)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5 郑永军 杨正瓴 宁利中 崔锦华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