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dyliu 庖丁技术众包平台,用众包对接技术与市场(微信公众号:庖丁技术)

博文

把人工智能植入人脑?埃隆·马斯克又有了疯狂计划

已有 3333 次阅读 2017-3-29 21:2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最近,“硅谷钢铁侠” 埃隆·马斯克又搞了个大事情。



继创办改变汽车市场的 Tesla,创办探索太空的 SpaceX 之后。


他又办了一个新公司—— Neuralink。


听名字大概就明白这是干什么的,Neural(神经)+ link(连接)


这是一家研究脑机接口(BCI)的公司。



脑…机…接口?


听着是不是有点吓人。


别慌,不是要拿根电线插进你脑子里。


脑机接口其实是在人(或动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


哪怕只是带个帽子(脑电波描记器)传递电信号,一样也算脑机接口。


我们之前听过的很多前沿科技进展,就是属于这个领域的成就。


比如“脑电波控制机器人”。



这就是属于脑 — 机单向控制的脑机接口。


再比如修复听障人士听觉的人工耳蜗技术。



这是机 — 脑单向控制的脑机接口。


除了以上两种, 还有一种,也是马斯克想做的这种:


脑 — 机双向控制的脑机接口。


把人工智能植入大脑,利用脑和机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记忆力和智力的目的。


其实这种梦想丁少也做过……


电脑超强的机械运算能力和记忆力,人脑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是两者独有的重要优势。


既然各有优势,那把它们结合起来不就行了吗。



但丁少也只是做做梦,埃隆·马斯克还真是把它提上日程了。


那么,这个疯狂计划的可行性又有多少呢?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来说。


脑 — 机(人脑干预电脑)这个方向,走得似乎要快一些。


因为机器检测大脑活动从理论上也更为简单。


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不需要植入大脑的探测器)也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比如EEG(脑电波描记器)。



但机 — 脑(电脑干预人脑)这个方向嘛,就慢一些了。


难点在于,关于科学界对大脑的探索,其实还很不够。


人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约有上万亿的突触连接,就像一个庞大又复杂的迷宫。


而每个神经元又包含数百万个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又各不相同。



关于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了解就没法很好的控制。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为了达到更高的分辨率,信噪比,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大脑的脑机接口)是必然的选择。


需要往头骨里植入东西,极高的危险性吓退了大部分人。


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可谓是困难重重啊。


好在,Neuralink 并不孤单。


硅谷有个叫 Bryan Johnson 的人。



之前开着一家移动支付公司 Braintree。


2013年,正是公司发展得蒸蒸日上的时候。


Johnson 却以8亿美元的价格Braintree 卖给 Paypal。


然后转身就创办了一家开发脑机接口的公司——Kernel 。



Kernel 致力于用电脑增强人脑的方式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记忆丧失。


这也是脑机接口技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向——治疗疾病。


真是个有情怀的老板啊…


Kernel 的公司主页


就目前来看,脑机接口是一个新兴领域。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成果都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


所以 Neuralink 要走的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但咱们还是要抱有信心,毕竟,埃隆·马斯克什么时候让我们失望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78817-1042467.html

上一篇:这枚“纽扣”不仅能录音,还能语音转成文本
下一篇:对着这个盒子划一划,普通平面立马变成遥控器!
收藏 IP: 111.151.2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6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