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hao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hao1

博文

研究生阶段科研的“现场勘查”

已有 3030 次阅读 2015-10-14 21:42 |个人分类:朝花夕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justify

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刑警队长》,剧中主演顾铭上任之初就大胆提出“命案必破,不破不休”口号。他解释实现这个目标最为关键就是现场勘查,要想破重案命案,必须要去现场寻找线索。

其实,做科研和破案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线索,最后给出较合理、科学的解释或结论。作为研究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科学研究,做一个科研项目,就相当于破一案件。刑侦案件的现场勘查是指到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而科研的“现场勘查”应该是文献调研的过程。文献调研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关系到最后成果是否禁得住推敲。

前两天刚刚论文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准备了几个月时间,当然,这个过程也不仅是为了写好开题报告,更重要的是大量文献缕清思路,把握研究领域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内容的创新型、先进性和科学性。按照报告给出的框架写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第一次拿给导师修改的时候,提出问题太宽泛,选题依据不明确,后来细读了相关文献不断加以修改,发现总结出的问题不知不觉就有味道了,最后的开题答辩还是比较顺利。那么试想,如果开题报告不给出固定的模式(选题依据、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研究内容等),我们能不能条分缕析的写出这份报告?其实,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就给出答案:“不一定”。

后来想,这一年主要的时间都是在文献调研,所以打算写一篇关于研究方向的综述。有的同学建议说不要写综述,不好写也不好发表,我没这样认为。重新整理一下之前搜集的文献,在搭建框架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主线进行阐述?每一小部分又该怎么构思?有了问题就要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之后,觉得答案就应该在大量的文献中。详细读完了2015年国外发表的相关综述类文章,对比确定了自己的论文框架;针对论述的关键问题,查找相关实验性论文,总结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后来,也在反思这个过程,在无助和失望的处境中,豁然开朗,原因在于从文献中找到了答案。

当今,中国的科技发展需要创新,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学校讲创新教育,学生谈创新学习,但是创新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研一到研二,个人觉得研一是最具思路创新的阶段,而二年级是最具技术创新的,到了三年级才会达到成果创新的水平。研一的时候看了大量高质量文章,没有接触实验,不考虑可行否,看到别人做的好,自己也想做。但是随之到了高年级,自己都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太冒昧了,明知不可行而为之。恰恰,我们的创新能力就在这个时期被扼杀了,被教条扼杀的,被环境扼杀的,被自己扼杀的。没有任何一条定理规定:做科研的前提要具备可行性。

科学研究是神圣的,需要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去思考和斟酌,如果需要给这个环境加一个界限,我想应该是文献的海洋。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想单纯、真实的做做科研,越单纯越真实,这也正是自然科学的本质。


2015年10月14日

于西南科大  四川绵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1043-928193.html

上一篇:研一学期结束有感
下一篇:西南科技大学2015复杂系统专题研讨会参会后感想
收藏 IP: 61.157.97.*| 热度|

1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