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序跋集之17:《我国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序 精选

已有 3533 次阅读 2025-1-17 06:4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序跋集之17:《我国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序

 张学刚.jpg

转摘自: 张学刚:《我国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政府-市场”的视角》,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张学刚博士的著作《我国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政府-市场”的视角》,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邀我为之序。学刚,作为攻读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7年9月进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2011年6月毕业并获得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近年来,我指导的多位博士出版了学术生涯首部论著,作为大师兄的学刚,不甘居后,也顺利完成了第一部学术专著。为师者,凭藉学生之著述而“著作等身”,亦不失为人生快事。有此一念,便欣然应允为之作序。

与学刚的“相熟”,大概是源于其攻读博士阶段大小论文的修改过程吧?!在与博士生的讨论中,我不厌其烦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逻辑”二字。针对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所指的“逻辑”,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其一,逻辑自洽。整个研究的各个部分,各项内容,各个认知观点、结论、政策主张,不会出现逻辑上的矛盾,且能够自圆其说。再者,与自己一贯以来的观点认识,也不会出现逻辑上的矛盾;其二,逻辑关联。整个研究的各个部分、各项分析内容、各个观点,相互之间都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性,而不是相互独立无关的;其三,逻辑推理的完备性。分析结论、政策主张,应当是从公理性假设、初始条件开始所推理、推导所得出来的,而不应把一些或然性的结论当作必然性的结果,也不应把非必要条件当作必要的前提;其四,逻辑概念的一致性。很多初学者,在行文过程,容易把文字相近、内涵并不相同的概念混用,分析论证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进行概念的替换,进而导致逻辑的混乱;其五,研究对象主体行为的逻辑真实性。好比一些粗糙影视剧中,某些角色的行为并不符合其角色定位、前后行为矛盾、故作高深,这样的人物设置是不符合逻辑真实的。同样,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也应具有逻辑真实的特性;其六,行文的逻辑性。用文字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没有多余的一句话、一个词,也没有遗漏而未能表达的内容。标点符号的使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理清了句子与句子之间、词语与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就能够较为准确地使用标点,而不会出现“一逗到底”的情形;其七,强调“逻辑”,也是对当下经济学研究中计量经济学工具无处不在、无所不用、无所不能的一种约束。我以为,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决不是理论认识的来源,最多是从“实证”中能得到某种启示以提出理论假设,更主要的作用是对理论认识进行“验证”。联系到学刚的这一部论著,我相信是有其逻辑一致性的。

学刚的学术思考,是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他对于碧水蓝天不断污染化的现实是忧虑的,而且希望“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以试图揭开:“环境污染是怎么发生的”、“未来是否会更糟糕”、“怎样才能阻止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的理论机理。我理解他的学术框架是:通过市场-环境问题、政府-环境问题、政府-市场等关系主线,并以“环境软约束”、“环境容量权”为核心概念,对环境问题的成因、机制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作出逻辑一致的阐释。他对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路是:市场与政府两个主体,各自担负起适合担当的责任,两个主体之间还能够完美地衔接以实现各自的目标和社会共同目标。对于他的这一逻辑框架,政府—市场关系问题,我未有系统思考,难以评说。但对于其“环境软约束”、“环境容量权”两个核心概念,极为赞同。日常生活中,时常被问及“雾霾”和“气候变暖”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雾霾问题”、“碳排放问题”,其实就是人类经济活动超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病症表现,如果人类经济活动切实以生态承载力为当真的约束来执行“环境容量权”,那么,“雾霾问题”、“碳排放问题”自然而然就化解了。所以,我对“探究雾霾的技术层面成因和治理对策”、“如何通过技术减少或利用二氧化碳”之类的政策主张深不以为然。换言之,我认为,学刚著作中所采用的“环境软约束”、“环境容量权”概念是能够更好地阐释现实环境问题的。

在我的印象中,学刚爱读书、爱思考,大约符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学刚,有其学术意趣,有其较为纯粹的学术追求,不愿为职级、不愿为数论文竞赛式的“学术业绩”而写作。有此个性,其著作必是深入读书、思考、分析、探求的成果。其所讨论之问题、提出之见解、主张之对策,必可引发读者有所思索。据上所述,我从学术逻辑和学术品性两个方面来推介此书。有同行同好者,一览此书,必当有所得益。

最后,作为同是坐冷板凳的研究者,说一说如何看待学术成果与经世致用的关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段耳熟能详的话,千百年来有着诸多阐释。我对其含义的理解是:“学习并探求了知识,即使暂时没有机会用之于实践,等待机会实践运用,不也是令人向往而高兴的吗?!学习并探求了知识,即使没有机会亲自去实践运用,但有人自他方来讨论相关理论实践问题,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学习并探求了知识,既没有机会亲自去实践运用,也没有人来讨教,甚至不被世人所知晓,自己也不要为此而沮丧。学习掌握了知识,我们不是还得到了君子修为吗?!”在此,谨录此段“子曰”及一家之释,与学刚以下诸位博士、博士生及有同好的读者诸君共勉。 

钟茂初

撰于南开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之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469151.html

上一篇:序跋集之16:《区际碳排放差异性问题研究》序
下一篇:序跋集之18:《中国环境规制与污染转移研究》序
收藏 IP: 111.163.120.*| 热度|

2 郑永军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IP: 223.11.187.*   閸ョ偛顦� | 鐠э拷 鐠э拷 +1 [4]閺夊孩鐦忔导锟�   2024-11-29 09:10
鏉╂瑧鐦掓导姘叏閺€鐟版倵閸欐垼銆冮崥妤嬬吹
閸ョ偛顦�  閿涳拷 閸愭瑧娈戦梾蹇曠應閿涘本妲搁垾婊咁暢绾板骸搴烽垾婵撶礉瀵板牓姣﹂崷銊﹀Г閸掑﹤褰傜悰銊b偓锟�
2024-11-29 09:351 濡ょ》绱欓崶鐐差槻濡ら棿瀵岄敍锟� 鐠э拷 鐠э拷 +1 | 閸ョ偛顦�
IP: 202.120.235.*   閸ョ偛顦� | 鐠э拷 鐠э拷 +1 [3]妞诡剝鍤�   2024-11-28 10:34
娴滃搫浼愰弲楦垮厴閻ㄥ嫬鍤悳甯礉缂佹瑤姹夌猾璇茬敨閺夈儰绨¢垾婊€绗夌涵顔肩暰閹€鈧縿鈧拷
IP: 120.229.84.*   閸ョ偛顦� | 鐠э拷 鐠э拷 +1 [2]xtn   2024-11-28 10:27
绾喖鐣鹃幀褝绱濋崚娆撯偓姘埗閺勵垱鍨滄禒顒勨偓姘崇箖鐞涘苯濮╅崪宀冾吀閸掓帒濮崝娑楃挨閸欐牜娈戠紒鎾寸亯閵嗗倿鈹堥懛璇插帥閻㈢喎婀崙鍡楊槵鐠囧墽鈻奸幀婵囨杺濮瑰洦濮ゆ导姘モ偓浣虹埡鐠併劋绱版禒銉ュ挤閸忔湹绮銉ょ稊娴犺濮熼弮璁圭礉闁俺绻冮幓鎰閸戝棗顦崪宀冾潐閸掓帪绱濇晶鐐插娴滃棜绻栨禍娑欐た閸斻劎娈戠涵顔肩暰閹佲偓鍌濈箹缁夊秵鏌熷▔鏇炴躬閻椻晝鎮婄€涳妇鐖虹粚鏈佃厬娑旂喖娼敮绋跨埗鐟欎緤绱濋柅姘崇箖缁墽鈥橀惃鍕杽妤犲矁顔曠拋鈥虫嫲閻炲棜顔戠拋锛勭暬閿涘本鍨滄禒顒€褰叉禒銉ょ矤娑撳秶鈥樼€规碍鈧傝厬閹垫儳鍩岀憴鍕伐閿涘奔绮犻懓宀冨箯瀵版鈥樼€规氨娈戠粔鎴濐劅閻儴鐦�
IP: 120.229.84.*   閸ョ偛顦� | 鐠э拷 鐠э拷 +1 [1]xtn   2024-11-28 10:26
閻㈢喐妞挎稉顓犳畱娑撳秶鈥樼€规碍鈧冪窔瀵扳偓濠ф劘鍤滄穱鈩冧紖閻ㄥ嫪绗夌€瑰苯鍙忛幀褎鍨ㄦ径鏍劥閻滎垰顣ㄩ惃鍕綁閸栨牓鈧倹鐦俊鍌炩攬閼疯鍘涢悽鐔稿絹閸掓壆娈戦柇顔肩湰閸欐垹銈ㄦ禍瀣╂閿涘奔绗夌涵顔肩暰閹勬降閼奉亙绨柇顔芥杺缁崵绮洪惃鍕箥娴f粍鏌熷蹇撴嫲娴滆桨璐熼惃鍕煛闁碍鏅ラ悳鍥モ偓鍌濃偓灞芥躬閼卞苯婧€娑擃叏绱濆В鏂款洤闂堟帒鍕鹃弫娆忕瑎闂堫澀澶嶉惃鍕ㄢ偓婊堟姜閸楀洤宓嗙挧鎵斥偓婵堟畱閸樺濮忛敍宀冪箹缁夊秳绗夌涵顔肩暰閹冨灟娑撳海銇炴导姘煑鎼达箑鎷版稉顏冩眽閼卞奔绗熼崣鎴濈潔鐠侯垰绶為張澶婂彠
閸ョ偛顦�  閿涳拷 闂堢偛鐖堕幇鐔婚樋閿涗浇娅ч悞鍓佹窗閸撳秵鐥呴懗鎴掔閻湱婀$€圭櫢绱濇稊鐔剁瑝閻儵浜炬担鐘垫畱閸氬秴鐡ч妴浣稿礋娴e稄绱濇担鍡氼潕瀵版ぞ缍橀崷銊ь潠鐎涳妇缍夐崡姘吂婢舵氨鐦掗弬鍥╃彿娑撳鏌熼惃鍕槑鐠佹椽娼敮绋垮煂娴e秲鈧拷
2024-11-29 09:361 濡ょ》绱欓崶鐐差槻濡ら棿瀵岄敍锟� 鐠э拷 鐠э拷 +1 | 閸ョ偛顦�

1/1 | 閹槒顓�:4 | 妫f牠銆� | 娑撳﹣绔存い锟� | 娑撳绔存い锟� | 閺堫偊銆� | 鐠哄疇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4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