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远山呼唤(日志四) 精选

已有 3536 次阅读 2020-9-24 00:33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永胜, 金沙江, 地层, 三叠纪, 化石

远山呼唤(日志四)

在濛濛的秋雨中出发,在瑟瑟的夜雨中归来,而天气配合着我们的工作,在白日里留出了多云的时间,让我们在轻风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早晨又经过木家桥,就在近旁的徐霞客纪念馆的主人特意等着我们,因为他收藏了几件丽江人遗址的哺乳动物化石。纪念馆在古色古香的纳西族庭院内,我们没有时间欣赏精美的建筑,直奔主题,结果发现太巧了,但也是科学的规律。丽江人遗址在60年代曾出土了3种哺乳动物化石,剑齿象、斑鹿、水牛,而纪念馆只有3种化石,就恰恰是这3种,说明它们是当时的优势种群。

 

我们此行的长途跋涉,正好跟徐霞客心心相印,还是惺惺相惜呢?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徐霞客为考证长江之源,远游西南来到丽江,在丽江盘桓的16天时间里,饱览了丽江的风土人情,与木氏土司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一段有趣的经历。根据徐霞客日记记载,他在丽江已经确切了解到金沙江从西藏境内南流,到石鼓后转东北,绕过玉龙雪山而南返,再从鹤庆、宾川与永胜之间东下,最后进入长江的情况。

我们今天也从丽江出发,下降到永胜县的金沙江一带考察。驶离木家桥,先沿机场快速路的方向,朝鹤庆进发。鹤庆县属于大理市,处在与丽江毗邻的另一个盆地,或者用云南的称呼叫坝子。这个季节正是稻谷快要收割的时节,田野一片金黄。据说鹤庆坝子原为湖泊,有成群白鹤栖息,初建古城楼竖梁柱时,有双鹤飞至,象征吉祥,乃取名鹤庆。鹤倒是没有看见,但有成群的白鹭在稻田上方翻飞,稻子太密集了,白鹭飞来无处停,一派丰收的祥和景象。 

离开鹤庆,向东沿金墩乡至中村乡的公路急速向金沙江河谷下降,海拔不断降低,气候环境发生明显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一丛丛的芭蕉树,显示出干热河谷的属性。盘旋曲折的公路虽然看着壮观雄奇,但抬头仰望似乎摇摇欲坠的悬崖峭壁不禁让人心惊胆战。好在我们确定崖壁都是坚硬的海相灰岩,稍稍稳定了不安的情绪。

 

我们一直到达金沙江的龙开口水电站,这是介于上游的金安桥水电站和下游的鲁地拉水电站中间的金沙江梯级开发的众多水电站中的一座,其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298米,说明我们足足下降了一千多米。金沙江在这里分隔了鹤庆县和永胜县,也就是大理市和丽江市的分界线。我们越过大坝下的桥梁,溯金沙江而上,前往永胜县的板桥乡。 

我们今天的目的是考察三叠纪灰岩地层,在顺州镇板桥村的峡谷两岸峭壁都是这套地层形成的剖面。徒步攀登到半山腰的工作地点,降低的海拔让大家增添了均匀的呼吸,一个个队员都健步如飞。山谷中苍翠满目,一座座白色楼房散布的村庄就错落其中,好一派田园风光啊!不过,通过与当地老乡的谈话,知道他们的生活还是相当的艰苦,因为这里主要靠种植玉米,并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出去打工了。

 

回程没在走重复的路,经过程海沿攀枝花-丽江公路方向前进。据介绍程海位于断裂带形成的盆地底部,古为程河,为金沙江支流,后陷落为湖。如何陷落?从我们在山顶俯瞰的观察结果看,似乎它是由地震造成两侧山体崩塌形成的堰塞湖解释起来更为合理。

 

程海充足的水源使沿湖一带成为丰产的农区,在历史上就是边屯的重地。边屯文化,是永胜自明代以来的一种紧紧依托于农耕生产、体现农耕文明的农耕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洪武年间实施的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即洪武调卫,调派大量军户、民户进入永胜屯田戍守,开创了永胜农耕文明史的新纪元。直到今天,我们途经的永胜县三川镇依然是著名的滇西米粮仓。

在金安桥又过金沙江,我们开始沿353国道的盘山公路不断攀升。天已经完全黑下来,看不见外面的地形,但学生在对讲机里不断报告着通过第几个发卡弯16个、17个、18个……,“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都不止啊。等我们回到丽江,已经快到饭馆打烊的时间。等我们回到旅店,已经过了11点,赶紧写下今天的日记吧。

(部分图片由史静耸博士拍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251827.html

上一篇:远山呼唤(日志三)
下一篇:远山呼唤(日志五)
收藏 IP: 117.136.71.*| 热度|

4 刁承泰 孙颉 杨卫东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