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已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dream

博文

劳动为什么会令人生厌?-从我的997人生谈起 精选

已有 11163 次阅读 2019-4-15 16:5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人性!一切不外乎人性!

  我的997生活,实际上是从初中开启的,最晚初三。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学习,舍不得投入任何大块时间到娱乐活动上。

  从初三开始,我的成绩开挂了。所谓开挂,就是考试结果总是超出预期目标,连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中考考了整个地级市的状元,这个状元位置竟一直保持了整个高中阶段,直到高考都无人撼动。

  现在回想起来,天天从早到晚学习,辛苦吗?其实我非但不觉得苦,反而从学业中收获了很多快乐。成功的喜悦,掌声和荣誉,这些都是外在的结果,其实不重要。真正最大的收获,是过程体验。少年儿童阶段的我,体会到了读书治学之乐和学术之美。学业变成玩酷耍帅,跟练跑酷的小伙一样,读书思考的范围早已超越了课本内容。心中只有学问,不知不觉忘记了分数,忘记了升学。考试只是水到渠成,分数只是副产品。拔剑四顾,踌躇满志!周围同学累死也拼不过我,因为他们都没达到我这种近于道的佛系境界。

  大学五年,我继续保持997生活:每天上午、下午、晚上3个单元自习,每个单元3小时,每周7天。我的大学时代完全没有压力,既不用担心学业,也无需担心以后的生计。997完全是自觉主动的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我酷爱在学校的老图书馆上自习。因为两个原因:一则老图书馆有历史年代感,二则社科阅览室在老馆,那里是“闲书”的宝库。我学一会科学理论,就溜进社科阅览室看一会闲书,主要侧重古典文学理论。因为珍惜时间,所以看闲书的效率特别高,一两个小时能翻完一本书,比如《日本文学史》之类,对里面的内容还记得挺牢,不容易忘。

  后来硕士毕业,我当了5年程序员,过起了真正的996生活。别人对此习以为常,朝九晚九,上班下班。我却痛苦不堪,无法忍受,终于考了博士,逃离企业,重回象牙塔,重新回到我过惯的书斋生活,996恢复为997!

  怎么回事?知识分子懒吗?不爱上班。社会上多数人勤快吗?不爱学习。

  虽然只是个人的故事,但是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道理,值得探究:劳动的过程一定会令人生厌吗?

  事实上,劳动本身不一定会令人生厌,也不一定会令人愉快。我们需要具体分析生厌和愉快的原因。

  我想,劳动令人生厌的原因主要有:被动、受束缚不自由、有任务指标压力、和任务无意义。实行坐班制的职业,坐班,是对人身自由的一种限制,把人拘着坐在办公室,不论有事没事,当然不舒服。被动,总是被任务赶着走,或者都是别人安排的任务,上一件还没完,又给你派一件,当然不舒服。有任务指标压力,比如一定要考90分,否则受罚,但却想不出万全之策。任务无意义,比如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要花时间弄很多形式主义的文档,这种活肯定谁都不爱干。

  知识分子的书斋生活,可以做到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上述令人生厌的因素。不坐班、设置寒暑假,都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合高级脑力劳动的工作模式。对于学生和教授来说,愉快劳动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主动,避免被动。这需要多投入时间,工作计划打出冗余和提前量。99...9和0...024比起来,就是更佛系,更从容不迫,也更愉快!

  至于工商界的996,那是一种比较低端的管理模式。老板雇人,按月发工资,当然希望占有员工时间多多益善。管理者认为员工在办公室耗时越久就越勤奋,是基于一种有罪推定,认为劳动一定是令人生厌的,没有自觉自愿,必须要监督完成。其实,只需改变思路,把按时间计酬改成按任务计酬,就能极大提高劳动积极性。

  有些科研工作者简单地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去套用“996”概念,带着情绪,带着委屈。窃以为不恰当,容易误导年轻人。还有不少人似乎从来未曾意识到读书治学还会有乐趣可言,因而习惯性认为学习、读书、科研活动一定令人生厌,能躲避则躲避。希望看到我的文章能受到一点启迪。

  劳动,未必令人生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刻探究人性,揭示规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1173448.html

上一篇:他为什么搞起科研那么勤奋那么拼?
下一篇:为什么影响因子整体发生了通胀?
收藏 IP: 114.250.80.*| 热度|

58 郑永军 刘洋 李东风 武夷山 王从彦 孟佳 李学宽 王立新 韩玉芬 杨正瓴 吴斌 叶春浓 周健 郭奕棣 吴嗣泽 范振英 冯兆东 陈楷翰 李毅伟 梁洪泽 刘立 王善勇 刘全慧 黄永义 徐世文 曾展宽 张忆文 叶建军 郑强 施树明 王超杰 李颖业 雷宏江 丁邦平 姬扬 王安良 杨金波 杜芳 周忠浩 刘山亮 任国鹏 郭景涛 孙允东 张晓斌 鹿露露 李曙 刘远超 李维纲 孙志鸿 张鹰 孙颉 张江敏 刘建彬 姚伟 单坚开 puhj liyou1983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