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吸收不良相关疾病

已有 1690 次阅读 2021-5-11 21:56 |个人分类:疾病知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吸收不良相关疾病

吸收不良是一个临床术语,指营养吸收受损。它包括胃肠道消化吸收食物营养素和感染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吸收不良可以是单一营养成分的消化或吸收受损(如,由于乳糖酶缺乏导致的乳糖不耐受)。也可能是多种营养成分吸收受损,如当发生乳糜泻或克罗恩病等弥漫性疾病,影响肠道时,几乎所有营养物质的吸收都会受损。虽然出现腹泻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可能很常见,但吸收不良的具体原因通常是根据生理评估确定的。治疗通常依赖于确定吸收不良的确切病因。

大多数消化不良的病例都没有器官疾病的证据来解释症状。焦虑或某些食物或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是这些病例的促因。在其他情况下,消化不良是器质性疾病的症状,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或胃炎。在少数病例中,消化不良是胃或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症状,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很少情况下,消化不良是癌症的征兆。

吸收不良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腹胀、上腹部胀满或疼痛、烧心、恶心、打嗝、痉挛和体重减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可能会缺乏铁,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可能导致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各种贫血。最常见的贫血可能发生维生素B12,叶酸和缺铁。维生素K吸收不良会导致血液变薄,并可能导致出血过多。蛋白质缺乏会导致骨形成受损和骨质疏松,而钙缺乏会导致骨软化和脱钙,导致一种称为骨软化症的疾病。维生素A吸收受损会导致视力下降、夜盲以及皮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良会导致热量的损失、全面营养不良和腹泻。

乳糖酶缺乏会导致吸收不良,15%的白种人、50%的黑人和近90%的亚洲人都有乳糖酶缺乏症。然而,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可以有部分乳糖酶缺乏引起症状,但不是完全吸收障碍。治疗方法是避免含乳糖的乳制品(牛奶、冰淇淋和奶酪)。非处方乳糖酶也可用于帮助消化。

脂肪泻是由于脂质的正常吸收被破坏,导致粪便中充满脂肪。这有许多潜在的原因,如胰腺炎,它阻止了胰脂肪酶的正确分泌,因此脂类仍然没有被消化。另一个原因是胆结石,它阻止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再次阻止脂质的最大吸收。然而,在小肠等炎症性疾病中,肠道的吸收却会受到损害。为了区分脂肪泻的潜在原因,必须观察小肠和胆管树。小肠可通过内窥镜或放射照相术显示,而胆道树可通过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

乳糜泻(乳糜泻流,谷蛋白敏感性肠病)是一种由于摄入谷蛋白(麸质)而损害小肠黏膜衬里的疾病。面筋是一种蛋白质,存在于小麦、黑麦、大麦和燕麦中,但不存在于玉米或大米中。这种反应的机制和原因尚不清楚,但被认为是遗传性的,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被认为是过敏。保持无谷蛋白饮食可以使受损的粘膜粘膜恢复正常,使人能够正常吸收,从而过上正常的生活。有时,患者可能对无谷蛋白饮食没有反应,并可能有难治性主流道或肠道淋巴瘤。类固醇对难治性疾病(50%)有帮助。

4、可以引起吸收不良的疾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炎症或溃疡性疾病,可能影响小肠,从而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恢复吸收。

热带口炎性腹泻是一种细菌介导的疾病,引起与乳糜泻相似的症状。任何访问过热带地区的人出现吸收不良时,应该考虑热带口炎性复发性的可能性。治疗包括抗生素,通常是四环素,最多6个月。

寄生虫病可引起选择性的脂肪乳糖吸收障碍。蓝氏贾第鞭毛虫是这些寄生虫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摄入未经净化的水(如溪流、湖泊、池塘或国外的水)感染。它也通过日托中心、游泳池或人与人之间传递。用抗生素治疗。

惠普尔病是一种全身性细菌性疾病,通常影响中年男性。症状包括腹泻、关节炎、发烧、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和皮肤色素沉着。它是通过内窥镜进行小肠活检来确诊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治疗一年或更长时间。

其他引起吸收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过去的肠道手术、细菌过度生长、艾滋病、腹部辐射、糖尿病、淋巴瘤或运动障碍。除小肠疾病外,消化不良也可能发生在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胃的患者身上。胰腺产生有助于消化食物的酶,因此,如果存在没有产生酶的情况,就会导致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这可能包括慢性酒精性胰腺炎、创伤、囊性纤维化、肿瘤或术后状态。

偶尔的消化不良通常是无需担心的,尤其是在55岁以下的人。然而,如果经常或慢性消化不良,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如果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医生可以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或进行治疗,以帮助预防或缓解急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比如吃得慢一点,少吃一顿,或者避免吃高脂肪食物。也可能被建议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尤其是在空腹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86070.html

上一篇: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吸收不良
下一篇:在营养研究中使用氢和甲烷呼气试验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7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