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爸爸哪儿也不用去

已有 1908 次阅读 2014-5-30 17:4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读这本书,眼睛很累,要忙着读字,又要忙着看画,还要忙着流泪。
爸爸哪儿也不用去


 

2013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谭丽李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样一个安静而温暖的名字轻而易举地便抓住我的心,让我忍不住屏住呼吸,轻轻翻阅。仿佛是意料之中的,这本小书的内容也是那么地安静,令人心生暖意。泛黄的纸页不由得便将自己带到了那个特殊的旧年代,去驻足聆听一位温柔的父亲对女儿的无限依恋。

书里有61封写给女儿的信。爸爸丁午1969年被下放到河南黄湖干校,8岁的女儿蹇艾与母亲留守北京,从这一年到1973年,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与斗私批修中,丁午用写信的方式不断地向女儿传达着缺失的父爱。由于小艾还年幼,识字也不多,他便将自己想要展现的干校生活和想要对女儿说的话都画成了漫画。

在信中,干校所有的一切都被爸爸描述成是“好玩”的。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被改造被迫害的年代里,“好玩”这个词却是那么格格不入。这样的“好玩”让人心生酸涩,或许正如本书的编辑汪家明所说的:“正因为作者极力想把干校生活诗意化、趣味化,反而使这些信中保存的时代信息更加令人心伤。”

身为漫画家的爸爸具有与苦难嬉戏的温柔与达观,而且还努力把这种生活态度传达给女儿,信中字里行间的欢声笑语都不是在刻意做作,而是一位父亲摒除了现实生活的压抑与冷峻,精心保护着孩子的纯真心灵。他太想念小艾了,言语似乎都已不足以表达自己刻骨的思念,看得出来,在丁午心中,女儿已经成为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同样关乎深沉的父爱,我不禁对比反思最近很火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以父爱为卖点的《爸爸去哪儿》无疑是成功的,明星爸爸加可爱宝宝的搭档保证了其超高的收视率,各大品牌的广告植入也为节目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支撑。在节目内容设定上,其主题在于让明星贴近普通人,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样的内容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很赞的,因为这毕竟涉及到了人人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也涉及到了冷漠社会中可贵的温情,更是为广大的观众们带来了父子相处间的许多欢乐与逗趣。

但正是因为这样,让本应纯粹的亲情掺有杂质。透过这档节目,除了这些,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浮躁环境中的物质化、明星化以及矫情的商业化炒作,就连节目中的伤心哭泣也很难不被怀疑是在作假。甚至在节目结束之后,各种以父爱为题材的广告、电视、电影也接踵而至,充斥在我们周围,让人不禁感叹对亲情的过度消费。

反观同样身为爸爸的丁午,他没有时刻陪伴女儿的时间,也没有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有的只是两地相隔的遥远距离和辛苦劳作后的片刻休憩,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丁午对女儿的关爱和教育,甚至因为这些,他显得格外地珍惜与小艾短暂的相逢时光。在那个时代,他不需要为取悦别人而刻意表演,哗众取宠,他的爱流露得自然而纯粹,传达着超越困难岁月的温情的力量——越简单却反而越感动,越艰难却反而越坚强,越悲惨却反而越温馨。

这是一本温暖与苦涩并存的书。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温柔的爸爸恨不能把生命中所有盎然有趣的瞬间都画给孩子,以此传达那种因不能亲近而无限放大的爱,弥补自己因在女儿生命中缺席的无奈与愧疚。读这本书,眼睛很累,要忙着读字,又要忙着看画,还要忙着流泪。合上这本书,仿佛看见了丁午写信时开心而苦涩的笑容,还有小艾读信时天真而单纯的笑颜。或许,爸爸哪儿也不用去!

虽然最后的最后,小艾的眼泪终究无法战胜时间,留不住最爱的爸爸,但这份浓浓的温情却一直在时光中发酵,历久弥新。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丁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05-30 第19版    书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99047.html

上一篇:灾害中诞生的中国灾难心理学
下一篇:地铁安全面面观
收藏 IP: 106.49.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