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西方学者笔下的五千年中国艺术

已有 2050 次阅读 2014-5-9 11:0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西方学者笔下的五千年中国艺术


 
■本报记者 王俊宁
 

《中国艺术史》,[英] 迈克尔·苏立文著,徐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2013年9月,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迈克尔·苏立文在伦敦病逝。
 
就在他病逝前一个月,这位有着“艺术界的马可·波罗”之称的史学家还来中国参加了活动,与中国读者分享了关于《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背后的诸多故事与传奇。
 
作为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的学者,苏立文是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也是这一领域的国际权威和引领者。
 
近日,迈克尔·苏立文的另一力作《中国艺术史》在国内出版。
 
艺术论述“胆大包天”
 
上世纪40年代,苏立文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身份来到中国支援抗战。自此,苏立文便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这片土地以及其辉煌卓绝的艺术。
 
“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初版于1973年,目前已是第五版。”本书译者、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艺术史》从出版起,就一直是英美大学的中国艺术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之一。苏立文曾经以‘一本写了五十年的书’来描述这本著作。”
 
早在1959年,当苏立文的西方同行还认为现代中国艺术不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课题时,苏立文就出版了简略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一书。由此,苏立文也成为西方首位系统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的学者,并开始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此后,他的研究从20世纪中国美术延伸至整个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导论》《中国山水画起源》《艺术中国》《东西方艺术的交流》等专著源源而出。
 
1997年,凝聚苏立文毕生心血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英文版问世,并于2013年5月出版中文版。该书全景式地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彷徨与新生。该书也成为苏立文最为重要、无法取代的作品。
 
“如果说《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因为苏立文的‘传奇经历’而无法取代的话,那么这本最新出版的《中国艺术史》则会因为他的‘胆大包天’而无可超越。”《中国艺术史》责编杨越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中国艺术史’确实是一个太宏大,甚至可以说过于宏大的主题,以至于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学者敢踏足。但是苏立文硬是凭借他融贯东西的文化视野,凭借他对中国艺术的毕生研究,以及他对这片土地从不曾减退的热爱,用数十年的时间,倾尽心力而造就出了这样一本巨著。”
 
纵贯5000年
 
作为第五版,苏立文在原作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作出了修订和增补,甚至重写了早期的一些章节。此外,在书法、禅宗艺术和晚近的中国艺术的发展上也作出了重大调整。
 
《中国艺术史》的写作恪守着中国传统的朝代框架。“因为中国人按照连续的王朝序列认识自身的历史,所以对于西方读者而言,在初次接受中国文化时,有必要把握中国人自身对于中国历史的感觉。此外,每个主要王朝之间的断裂和混乱时代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特征。”苏立文在序言中这样写道。
 
“艺术史的写作有着不同的理路,晚近的作者经常会采用概念先行、方法论先行的角度进行学术写作。而苏立文则是从他所接触的一件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入手,从他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中去体会作品,体会制作这些作品的人的思想与精神,再进而体会到一个国度的历史脉搏与温度。”杨越江认为,“历史不是铁板一块,不是夏商周一路数朝代,而是具体的,是今天的人也可以去思考和感知的。”
 
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苏立文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5000年的中国艺术演进脉络。
 
中国读者的看点
 
苏立文一直与中国现当代众多重要艺术家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特别是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中,苏立文不仅是一个研究者,更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中国艺术史》最初写作时所面向的是对于中国艺术毫无了解的西方读者,它无疑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杨越江说,“那么对于从出生就浸淫在这些艺术之中的中国读者来说,为什么要读这样一本书呢?”
 
杨越江认为,苏立文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视野,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置于大历史环境中交相观看并体会的胸怀,是对中国艺术演进脉络的整体梳理和把握。
 
“对于中国艺术的初学者或者感兴趣而想要有所了解的普通读者来说,《中国艺术史》是最好的入门读物。”杨越江指出,“它的宝贵之处在于,苏立文将中国的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不同艺术门类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宏观而清晰地展现出来,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可以帮助读者将中国的不同艺术形式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更好地融会贯通。”
 
徐坚也认为,《中国艺术史》是一本非常经典,而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材。“对于当下的中国读者而言,这本书是管窥西方世界中第一代中国艺术史学者如何开创中国艺术史研究传统的契机。”
 
《中国科学报》 (2014-05-09 第18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92711.html

上一篇:雾霾成因及治理
下一篇:在微世界里拍一切
收藏 IP: 118.26.2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