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探寻人类最后的“秘境” 精选

已有 2583 次阅读 2014-4-19 18:37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探寻人类最后的“秘境”


 
■本报记者 王俊宁
 

《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西藏户外协会编著,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4月11日上午,“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图片展暨《雅鲁藏布的眼睛》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举行。面对100余幅高清精美的珍稀物种照片,人群里不时发出阵阵赞叹之声。
 
《雅鲁藏布的眼睛》一书由西藏户外协会编著,书中所呈现的照片,均为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团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周边地区科学考察时所拍摄。高原生态学者、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创建人徐凤翔认为,《雅鲁藏布的眼睛》是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本科普图书,填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科普图书的空白。
 
两年、5000多张、850余种
 
有着“世界第一大峡谷”之称的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个融自然、宗教和历史千年印迹于一处的“藏地秘境”。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和高寒的青藏高原在这里构建了全球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热带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许多地区至今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从2010年11月份起,我们历经两年多时间与影像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针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三次生物影像调查,共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记录到850多种野生生物。”西藏户外协会执行会长、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团队负责人罗浩告诉记者,“为了拍到这些深居峡谷、远离人类的动物,团队成员要翻越高海拔的山口,徒步在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边,穿梭在原始森林里,忍耐着数不尽的蚊虫叮咬、旱蚂蝗的侵袭,以及漫长无聊的等待。”
 
罗浩说:“如今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上,与西藏有关的‘心灵鸡汤’广为流传,人们脑海里的西藏是一个和蓝天、白云、喇嘛联系的西藏,这是宏观上的认知。但是西藏的美远远不止如此,我们做这本书是要从微观的角度介绍西藏,把西藏那些不太为人知的美丽展示给大家。”
 
《雅鲁藏布的眼睛》一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该书包括总述、地图、大峡谷生灵和观测手记四个部分,从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信息方面,展示了该地区的主要动植物资源,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和植物类,共收录600多幅珍贵的动植物图片,对于大峡谷地区的生物科考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此书也是野生动物、植物观测爱好者来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备的观察手册。
 
“眼睛”的透视
 
提起书名《雅鲁藏布的眼睛》的寓意,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同时又是本书编委之一的乔玢表示:“取名‘眼睛’是指透过镜头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令人目眩神迷的神奇画卷,大峡谷鲜明的色彩、悦目的大地纹理和生灵跳动的韵律全都跃然纸上;透过镜头的眼睛,还可以看到摄影者们坚守高原、徒步旷野、攀岩涉水、风餐露宿、异常坚韧的静候;透过镜头的眼睛,更是生命之间的相依与共存,通过极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视角,释放人类对那些姿色万千、美丽斑斓的生命物种无限的关爱。”
 
作为出版人,乔玢与《雅鲁藏布的眼睛》一书结缘于一次西藏之行。2013年6月,第一次进藏的乔玢被雪域高原的独特风光和人文地理所感染。“那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只有置身其中,用一双显然已经不够用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知,才能领略它的壮美、静穆和深邃。”乔玢说,“告别西藏前一晚,我见到了罗浩,他向我提起,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团队正在编辑一本《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的书。乍听书名,就激起了我作为出版人的兴奋。”
 
这样,拿到书稿之后,乔玢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以科学眼光审阅全书,以确保书的科学品质与独到发现。“作为地球同纬度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充满野性和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通常状态下只向人们呈现了其物种资源中极少的一部分。而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团队深入人迹罕至的地方,其调查成果填补了大峡谷地区野生生物的新物种、新亚种、新分布区。”乔玢补充说道。
 
用影像保护生物多样性
 
除了填补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影像上的空白之外,罗浩告诉记者,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更是要用影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影像调查是指以一种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照片为主要手段的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方法,用影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如今国际上最新的方法。”罗浩说,“生物影像调查与传统科考不同,它讲究的是‘有图有真相’,记录到的物种信息必须包含高清的图片或视频影像。”
 
“这些珍贵物种的影像资料不是简单的‘标本照’,而是上升到摄影艺术高度与生物学用途的影像,全方位地展示了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保护信息。”罗浩指出,“比如奇特的短翅蝗虫澜沧蝗、二带短背沫蝉、音天牛……这些都是大峡谷地区特有和珍稀的物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首次在雅鲁藏布江北岸考察中记录到了墨脱缺翅虫,并且在国内首次拍摄到这种濒危罕见昆虫的生态照片和视频。”
 
除此之外,此次西藏影像调查团队拍摄到的黄腰响蜜鴷、棕尾虹雉(九色鸟)、羚牛指名亚种、红斑羚、亚洲野猫、南蜂锦蛇等稀有物种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对这些物种的深入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一书,可以促进并提升国内外读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乃至西藏的关注度。”罗浩表示,“也希望通过影像的展示,让人们生动地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认识它的自然环境,认识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生灵,并激发人们对它的热爱与保护。”
 
《中国科学报》 (2014-04-18 第18版    读书)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腾讯微博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86545.html

上一篇:Guillermo:做拯救动物的英雄
下一篇:可穿戴设备:管理你的未来健康
收藏 IP: 122.198.132.*| 热度|

3 王号 曹建军 唐凌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