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分类高考恐难解决职业教育深层问题 精选

已有 3185 次阅读 2014-3-27 09:1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分类高考恐难解决职业教育深层问题

 
■冰启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鲁昕说。(《新京报》3月23日)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因此,实行分类考试是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以解决用一张卷考所有学生的问题。而将高考分为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是对目前已经实施的高考高职、本科分类考试进行概念界定,还是有所创新,还需要看教育部具体公布的高考方案。但在笔者看来,不管怎么分类,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打破,职业教育的地位不切实提高,分类高考的价值极为有限。
 
我国各地目前已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招生实行分类考试,一是高职单招,包括三校生和普通高中生都可参加,参加招生的学校有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考试科目包括语数外和专业基础知识,其中语数外的难度比普通高考低,还有部分院校实行自主招生;二是在普通高考高职录取时科目组合不同,比如本科要求3(语数外)+综合,高职要求3(语数外)+技术或者只要求3,从概念上讲,已经实行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的分开。
 
现在明确提出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如果只是对以上分类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意义不大,这反而会造成纠结。首先,把本科全部归为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院校并不妥当,这些院校有的也培养应用型人才——北京大学也招收专业硕士。如果一个学生参加学术型高考进入学术型本科,毕业后考专业硕士,这是学术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其次,这种区分并不利于高职地位的提升,众所周知,目前考研分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专业硕士确实比学术硕士要“低人一等”。
 
而如果教育部门将对学术型人才高考和技术型人才高考进一步创新,就面临以下问题:这两个高考同时举行,要求学生二选一,还是两个高考学生都可以参加?如果二选一,将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如果两个考试都要参加,则可能增加学生的负担。结果是:为了平衡矛盾冲突,技术型高考针对中职学生,或者对有意愿报考技术型的学生提前、自主招生,学术型人才针对所有普通高中学生,那些不能被学术型学校录取的学生,再报考技术型学校(技术型高考与学术型高考相比,只是科目不同),这也就回到了现行的分类模式,即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实行分类招生。
 
说到底,分类高考改革并不能解决提前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以及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目前,选择职业教育或者普通教育,学生主要依据中考和高考分数,大多学生因分数低,不得已进入职业教育。面对这种现实,高考改革的重点在于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学校自主办学空间,扩大学生的选择面。集中录取不打破,无论是技术型高考还是学术型高考,都存在根据学生的考分从高到低录取的问题,基础教育还会是应试教育。技术型高考并不能凸显出学生的技能。
 
如果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各高校(包括职业教育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要求,自主提出要求报考者参加哪一类社会考试,在申请时要提交哪些成绩,这根本不需要行政部门来为学生分类。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中学学习的课程(包括技职课程),自由选择考试、自由申请学校。如此,分类考试才能起到作用。依笔者之见,对于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结合目前的招生现实,根本无须要求学生再参加高考,而可实行申请入学、注册入学,学校教育实行宽进严出。
 
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更重要的价值是给予所有教育、学校平等竞争的空间。一直以来,真正困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差生才选择的教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考时,中职在普高之后招生;高考时,高职高专是最后一个录取批次。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中,职业教育被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教育类型。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在中考、高考时把一些职业学校纳入提前批次实行单招,但总体而言,批次录取的概念存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就难以翻身。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就将不再有录取批次的问题,所有的学校都平等竞争,这才是解决职业教育以及职教学生出路的根本所在。
 
另外,实行技术型人才高考,并不能解决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特色问题。缺乏招生自主权,没有办学自主权,这是职业教育学校和普通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课程设置老化、教育教学内容陈旧,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有一些职业院校甚至存在办学空心化的问题。学生毕业这一年普遍不在校,学校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毕业指导。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
 
在这次会议上,鲁副部长提出,要把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以解决这些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根据这一设想,将有一批新增的本科院校(目前在二本、三本招生),纳入高职招生范畴,高职单招的数量会进一步扩大。但如果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提高,这种转型的效果恐难理想。有多少学生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校能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技术人才吗?结果会不会是,用一批贴着大学生标签的职教生去填补现在的“用工荒”甚至“民工荒”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向深层次的改革要答案,这不是把学校变更为职业教育院校,纳入技术型人才高考招生就可以解决的。
 
《中国科学报》 (2014-03-27 第5版    大学周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79571.html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以“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下一篇:动物权益极端分子转向针对研究者个人
收藏 IP: 118.186.5.*| 热度|

3 蔡小宁 刘淼 郭战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