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从这里看日本

已有 2443 次阅读 2014-3-24 21:1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从这里看日本



 
《从模仿到创造——科学无捷径》,[日]酒井邦嘉著,奚望监译,日研智库翻译组译,海洋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乌鸦的教科书》,[日]松原始著,奚望监译,日研智库翻译组译,海洋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本报见习记者 张文静
 
“乌鸦全都是漆黑的吗?”“那么黑的外套不觉得热啊?”“乌鸦和流浪猫搏斗谁会赢?”
 
这些看似有些“奇葩”的问题,统统出现在一本叫作《乌鸦的教科书》的书中。书的作者、日本乌鸦研究专家松原始在书中专门开辟了一部分用来回答人们关于乌鸦各种各样的疑惑。
 
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松原始并没有感到无奈,而是时不时地“幽你一默”。比如,在回答“‘乌鸦一叫,人就死亡’的传言是真的吗?”这个问题的时候,松原始写道:“我还活着,那么……”让人忍俊不禁。
 
这本有点另类的科普书是“日研智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套丛书的总策划、海洋出版社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奚望介绍,目前该套丛书已经出版了两本,分别是《从模仿到创造——科学无捷径》和《乌鸦的教科书》。今后每个月都会有新书出版,预计今年将出版近20本,“为读者创新、立体、有深度地展示日本的社会、经验、成果和方法”。
 
打造一个书的超市
 
“‘日研智库’,顾名思义,收录的首先是与日本相关,其次是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意义的图书。”奚望介绍道。
 
与一般的系列丛书相比,“日研智库”丛书似乎比较“自由”,一是所涉及的主题比较宽泛,二是对于丛书的规模,奚望表示没有限制,“只要是有价值的书,我们都会想办法引进到国内来”。
 
“目前,这套书的选题范围分为几类:一是生态文明,包括动物、自然、生态环境和危机管理等;二是创新能力,包括科学研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日本的创新能力非常强,我们希望能把日本在创新能力方面有益的经验、方法和理论介绍到国内来;三是必备技能,这主要包括在日本比较经典、长销的书,如《报告的写作技术》等;四是日本频道,主要介绍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等。”奚望说。
 
虽然对收录图书的数量和主题限制比较少,但对书的质量,奚望却表示有着严格的标准。“引进的图书都是日本知名学者或资深专家的作品,有日本独创的研究成果、技术和方法,在日本长销不衰,还有一定的话题性,当然也要有很好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我看来,这套丛书就像一个超市,其中有饮料也有面包。其实,书和超市中的商品一样,有的书可以‘补脑’,有的书可以‘补钙’,有的书可以当作‘衣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选择,这也是我们为何要把不同的主题内容放在同一套丛书里面的原因。”奚望说。
 
“匠人之心”的启示
 
在“日研智库”丛书中,每一本书都被编上了一个号码,001号是《从模仿到创造——科学无捷径》。这本书来源于东京大学教授酒井邦嘉的授课内容,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乔姆斯基、朝永振一郎、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都出现在书里。
 
“这本书对中国的科研人员应该是很有启发的。酒井邦嘉通过向读者讲述成功或失败的科学家的经历和故事,对科学家这个职业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强调了科研人员应当具有的独创性。作者还讲到,在日本有种理念叫作‘匠人之心’,即一个人可能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但却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这对于我们来说有借鉴的价值。”奚望说。
 
此次“日研智库”收录的图书均是首次从日本引进到国内。丛书选题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国内没有的,二是国内有但并不是做得最好的。
 
“比如《理工科的作文技术》,国内也有讲授如何写作方面的书,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物理学家,他在书中写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在日本出版几十年了而长久不衰,到去年年底累计销售了近百万册,是日本几所大学新生入学的必读书。”奚望认为,这本书是训练学生基本必备技能方面较为实用的好作品。
 
把日本经验引进来
 
奚望认为,当前国内对日本的了解可能在文化、社会和动漫等方面多一些,但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不是很多。“从传统观念上来说,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欧美比日本领先。但其实就某一个专门领域来说,日本可能要做得更好一些,包括生态文明、城市的细节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如现在国内谈的环保、危机事件等,日本就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
 
在日本很多科普图书的作者都是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而“日研智库”丛书所收录的科普书更是介于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中间,带有一定的学术性但又适合普通读者。
 
“在日本,学者和研究人员自身具有科学普及的愿望。”奚望以《乌鸦的教科书》举例说,在日本这种图文并茂风格的科普书特别多,一方面适应快餐式阅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没有失去其学术性。
 
除了内容之外,“日研智库”丛书也在纸张类型、开本大小等方面借鉴了日本图书的优点。
 
《理工科的作文技术》的日文原版书只比手掌大一点,深绿色的封面非常简洁。日本的大书店里,一进门比较显眼的地方摆放的都是小开本图书,非常便于携带。
 
“日本人喜欢读书。我在日本工作期间,中午吃完饭后日本同事都在看书。坐电车或地铁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从包里拿出一本小书来读。”奚望笑称,“日本全民阅读的习惯可能与图书开本大小有点关系,所以我们也将这套书做成让读者更方便和轻松阅读的样式。”
 
《中国科学报》 (2014-03-21 第18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78858.html

上一篇:日干细胞酸化研究纷争不断
下一篇:“透明”的历史
收藏 IP: 218.246.123.*| 热度|

1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