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田舍

已有 2343 次阅读 2018-5-20 20:1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微信图片_20180520161222.jpg

从石浦回上海的长途公交车上,望着朋友夫妇送的二盒“枇杷”。原本已经吃饱喝足,装满一肚子“枇杷”汁水的,还特地再专程赶送来的,盛情难违。

看着看着,想着想着,伴着轮胎碾压道路时那单调的声响和震动,恍惚中有些走神了:

“枇杷”盒上有“初夏游张园”的一首小诗,署名为“戴敏”,倒也意境贴切,一派悠闲田园风光,只是有些今非昔比,至少与现在的情景不符。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白枇杷以肉质颜色来区分,可以分为红枇杷和白枇杷二种,又因其集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而誉为“百果中的奇珍”。当站在云雾缭绕的山脚下时,看一片片常绿乔木的枇杷树丛,由于要防止飞鸟的啄食和虫害,每株果实上都套着一个纸袋,历经风吹雨淋,树干上挂满的是已经泛黄起皱的黄纸袋,而不是“枇杷一树金”了。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嵌镶着黄白相间的祈福、平安、希望……犹如老橡树上系着的一条条黄丝带。这里的枇杷不仅好吃,而且还可以放心的吃放开的吃,多吃不厌多吃不坏,主人的客气变成了我的福气、膨胀了贪婪,一直吃到喉咙口,越发神清气爽,咽喉舒服。

那首“初夏”的小诗,应该不是称作戴敏写的,应该是“戴复古”的吧。不管作者是谁,而此时更有些喜欢杜甫写的那首“田舍”: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那一瞬间对前辈诗圣的“移情别恋”,不仅仅是杜草堂有多些的人文实感而好感,有更接地气而更多些韵味,真正的好感来自朋友的爸爸拉的那几首二胡“越剧”曲,让我们同去的几个人感受到不同的“田舍清江曲”。

主人家,屋前院后,几株舒展枝条的枇杷树,簇拥着一处农家小院,一条“柴门古道”,一家其乐融融的“田舍”。大叔的装备齐全,曲架、曲谱、二胡、京胡、松香……一应俱全,那是儿孙们的一点孝心;大叔的技术娴熟,经常与附近的老哥们在一起切磋交流。那天,应我们的相邀,兴致所到,打开曲架,给拉上了几曲,舒畅的旋律中略带些沙哑,江南水乡风情的原生态“好声音”,在喜悦委婉的节奏间刻下沧桑岁月的斑斑痕迹……

那一刻,突然想到鲁迅在“野草”中有一段叙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田舍”的后院,却有五棵枇杷树,不,靠窗台外还有一棵,是六棵。二株枣树的描述或许有些感到无奈和凄凉,六棵则都枝繁叶茂、花果丰硕。如今时过境迁,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周围盖起座座新楼房,渐渐变得城市化的建筑和变迁中的生活空间,以及物质的富裕、孩子们的照料,都没有使他们被边缘化,他们坚守着属于这块土地的乡土文化,并且使得这种爱好已经成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金钱无关,扎根社会的文化享受成为精神的一种充实和富裕。

听说,朋友想把眼前的田舍”改造成流行的“民舍”,今后还可以成为亲朋好友聚会的一个场所。我也曾有过尝试“民舍”的经历,总觉得,这不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且更是个体验社会文化和市井风貌的好去处。社会在进步,当众多有想法的人开始行动时,个性化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不同体念。也许会有这么一天,人们不再以金钱财富为衡量标准和游戏规则,人们的努力会更关注创造更多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只会留给具有更注重内心感受的那些人。

……

一把二胡,一张板凳,依着屋门,低声呤哼着或口口相传、或乐谱上记载着的曲调,不张扬,内敛、含蓄地吐露着对世间炎凉的观望和展望,或独个寻觅感受默默倾诉,或倾情与周围的所有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是福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114942.html

上一篇:永生花
下一篇:新桥枇杷
收藏 IP: 183.193.153.*| 热度|

2 尤明庆 戎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