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中的“语音通话”功能,以前没有用过,昨天偶用把自己吓一跳:那是我在说话吗?怎自己都不分辨出自己了,咋回事?
与老伴说起,她是经常用这个功能的,觉得有些大惊小怪的。
“是好听了还是难听了?”
“不知道。自己的声音,还有啥好听难听的。”
当时的诧异,或有些惊到了,再听时觉得好笑新奇,好像长了一项知识一样的有趣。
好听难听,都是自己的,谁也不会在婚礼上觉得自己的新娘是难看的,喜欢看就好看,喜欢听就好听。
至于声音不一样,这应该是声波传输通道所导致的吧:一条是空气传播,一条是头骨传播,空气有混浊清澈,头骨有大小之分,自然每每不相同。
“那你上唱歌课时,高音与低音之间,捡适宜一点的,考试就好过些了!”
……
说到上老年大学的唱歌课,着实有些难为情:老伴清晨起来给我报名没有报进,认识不久的同学(老戴)以一技之长缠着校系领导才给争取了一个名额,继续受教育进了大熔炉,有机会师承姜殿辉,也有一年有余。
这位姜老师,进过院校,师承名门,登过大舞台,走过三山四海,如今面对一群喜爱音乐却不会以音乐为职业、退休后希望充实生活、填补梦想、健康身体的老年学员,他算是开始了新的教学征程。
每次,以冗长的练声开始,单调的几个音节几个节律,音阶逐渐提高再减低,循环往复的周而复始,真觉得有些机械式的无趣。由于都是老年人,虽然再三安抚有人觉得“累”可以坐下来,可大家还是都坚持下来的。一段时间的放肆“放声”,渐渐感到多唱些喉不累,多走腿也不觉累了,真应了一句“唱歌是最好的健身”的名言。不拘泥于所学曲目的多寡,专注发音的细节熟练和运匀习惯。接受的过程是曲折的,然而别开蹊径的结果使得受益才是硬道理。难能可贵,应该在此给自己的姜老师点个赞!
每次,以充满激情的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和声,或伴或领的带领台下一群老年学员,确实有使人渐入音乐享受和自我陶醉的佳境之中。虽说求学时间不长,可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本应是名师高徒,可无奈“朽木不可雕也”,底子薄,还常请假,又不好认真做功课练习,至今依然是“歌词背不出,音符记不准…”。应该在此给自己的姜老师说声“对不起”!
……
说岁月如歌,其实岁月渐行,对歌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年轻的时候,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歌词写得入心,跟着作者一起开心跟着一起忧伤。如今白发上头,直观记性渐差,逻辑理解见长,虽说对于高吼低吟依然存有一份喜好,但歌词已经无需“循循善诱”,终然是楚汉辞赋唐宋诗词的美妙,终比不过所经历的更为波澜壮阔。年轻时,我们寻找词语表达感觉,寻找同伴一起结伴成长,如今,自然不再逐字记背,带着旋律所给予的感觉和情绪,放飞自我。
岁月渐行,早已烂熟于心,音律中的声韵和旋律,随人而异,伴随的是所能感知自我的喜怒哀乐,呈现的是生命中所有的五彩斑斓。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就那丁点业余级“汤水”,绝不敢“隆隆作响”,以免影响别人休息,打搅居民生活,坏了彼此的情绪。至于“考试”,那就顺其自然吧;难得“自乐”,那也是“非诚勿扰”,躲在无人角落处的一种自娱自乐:骑在“老坦克”上的呜呜长呼、唧唧短吸,躺在“竹撘”上的缓缓节拍、徐徐哼声……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今,或许可以不再属于悲凉沧桑的烟火气,但那种中声区具有金属质感的烟嗓老腔,会带来一种不深不浅的安抚,在云雾缭绕中羽化登仙。
唱尽天涯又如何,于无声处去聆听,犹如歌声绵绵在耳边:
深夜赤膊坐在286电脑前的键盘敲击声、寒风中万寿山后山坳的风中铜铃声、五台山寺院呤颂的虔诚早课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