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笨鸟要先飞,一天都不能懈怠
喻海良,2015-10-27于合肥
前几天,我在个人微信上晒了一张卧龙岗火车站的照片,并写着“马上出发,回国”。好些朋友发来询问“哪里高就”,更有一个朋友问“这是什么状况”。须不知,我这次回国确实有一件大事,它让我过去一个多月寝食不安,害怕生出半点乱子。因为,我要回国参加中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心里一直担心这次报告出状况,让会议组委会“丢脸”,让参会的人员质疑“怎么请这样一个人”。
确实,参加年会的都是国内塑性加工领域的大咖及同行,今年参加年会的人数听说超过了400人。如果报告过程中说错了某些问题,或者表现糟糕,那就“惨”了。因为年会一共9个大会报告,除了我之外,个个名头都是响彻中国塑性加工领域。9个报告中,安排了5位学会副理事长(含新任理事长)、1位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副总、1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理事),另加1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他们都是本领域内成名已久的人士。虽然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努力,但是和他们比,无疑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我于10月22日从悉尼出发,途径北京,23日顺利抵达合肥。当见到会务组老师,并告知我就是“喻海良”的时候,会务组老师楞了一下,估摸着他在想:这么重要的大会报告,组委会从哪里弄来一个“小伙”凑数?确实,后来张老师告知,我很有可能是从第1届到现在第14界塑性工程学会年会被邀请做大会报告人员中最小的1位。由此可想,我是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当然,在25日做完报告后,很多朋友对我表示祝贺,说报告做得还算过得去,也算是我近1个多月努力的最美好回报。
一年以前,我开始构思写一篇我从事领域的综述《Special Rolling Techniques for Improvement of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Ultrafine-Grained Metal Sheets: a Review》。这些年心里一直在想:小论文已经写了很多,但是,江湖人士对咱的学术地位的认可度还是非常有限。而问题的根源可能是以前一篇英文综述都没有写过,看看自己领域的大咖们,都是有这样的综述文章的。而就在此时,我接到邀请到塑性年会做一个报告。我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不加思索就立马同意了,并表示希望将正在撰写的综述的内容在学会年会上进行介绍。真是“初生牛犊不拍虎”,什么样的任务都敢接受。不久后,我收到了学会年会组委会的征稿邮件,发现自己的名字位列大会报告名单之中。“初次”看到其他老师的名字时,我却被吓出我一身冷汗,心里想,这下真的要“班门弄斧”了。然而,既然已经接收了重任,那我唯有倍加努力,笨鸟要先飞,一天都不能懈怠。
在会议召开两个月以前,我便开始准备PPT。在今年9月3日,我给博士导师刘相华教授打电话祝生日快乐时,他也已经知道我将参加年会的情况。而我此时差不多完成了第一稿PPT内容,在我的邀请下,他答应帮助检查PPT内容,并于9月23日后返回修改建议。在完成第一稿后,当时我自己对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然而,看到刘老师的反馈意见后,一个向来追求以第一稿即成为最终稿的我,心里还真是很是失望。他对我PPT的评价不是很高呀,特别是最后一句话“目前这个版本还需要认真修改。”但我知道,刘老师这么多年的经验,他认为不好,我这个PPT肯定是不合格的。
从此时开始,我便进入了每日一小休的重复修改阶段,一直持续到10月7日,我给学会秘书长发送了最终稿。在最终版准备过程中,我采取了最笨的方法进行修改。即把计划说的话全部写出来,一共写了足足6页A4纸,这样可以用于理顺思路。和别人只是写出提纲不同,我写的非常细致,甚至包括自己的开头词:“各位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回国参加塑性加工学术年会。我叫喻海良,现在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工作。我的题目是特种轧制技术原理及其提高细晶材料性能。报告将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细晶材料制备方法,然后我将介绍8种特殊的轧制工艺,以及总结一些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机理,以及今后几年值得关注的几个研究领域……”很显然,我的这种方法非常非常笨,也是对自己能力怀疑的极端表现,但是,好处是把所有计划说的文字都在键盘上敲过一遍后,印象深刻,基本上以后都能够重复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特别是PPT中重点数据的记忆,非常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再次对PPT内容进行了几次修改。当然,这个时候不再是PPT内容的增减,而是哪一个内容先讲、哪一部分后讲需要仔细斟酌。确实,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顺序不恰当,表达的效果就差很多。
随着时间的逐步接近,我虽然不再对PPT内容进行修改,但是,还是坚持每天过一篇PPT,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重要数据的记忆。后来,我从会务组得知每一位大会报告的时间为40分钟。也因此,最后几天,就是时间的演练。每一页面大概花多长时间,自己心里得有一个估量。40分钟的报告,时间太短,不足35分钟,讲的东西不够,说明给予的重视不够;但是如果时间太长,超过40分钟,则会被会议主持人提醒“时间已经超了”,让他人觉得没有经过事前排练。为此,我进行了多次演练,力争控制演讲时间为39±1分钟。对于重量级嘉宾,时间长点短点,没有人在乎,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新人,一点都多不得,也一点都少不得。
时间过得真快,从接受任务,到准备演讲内容,直到完成报告那一刻,才感觉彻底释然。绷在自己身上的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两个月的准备只为台上40分钟的表演,似乎很漫长,也似乎很短,再过一会,我将结束合肥的行程……
在这里,必须感谢学会张士宏老师及全体常务理事的信任与支持。附件为本次大会的PPT、以及为报告准备的演讲内容。希望能够给本领域的朋友有所帮助,促进领域发展与交流。本次会议,我虽然只提交了PPT,但是关于PPT详细内容,都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我们刚刚发表的综述论文(平常我写一篇小的研究论文,花时间1-2个礼拜可以完成最终稿。而这个PPT,我花了2个月的时间进行反复修改,这篇综述论文,我构思了半年,写了半年。只有一个希望:对这个领域发展起到一点点推进作用即可)。另外,如果有兴趣,可以写信或者留言向我索取语音版PPT,文件太大,上传不了。
http://dx.doi.org/10.1002/adem.20150036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