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专利申请,绝对宜早不宜迟(附案例) 精选

已有 11557 次阅读 2014-3-2 14: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专利申请,绝对宜早不宜迟(附案例)

喻海良,2014/3/2

刚刚看了王云才老师写的《【老马-18】一件专利引发的血案》,真是拍案叫绝,又一经典。说道专利,想起前些年遇到的几件事情,不得不也跟着写写几个故事。

以下故事应该不是一个案例,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故事一:A的博士课题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为此他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并把自己的初步研究方案告诉了博士导师BB听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应该可以做出一些好的事情。另外,这个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于是B将该想法与课题组的另一个教授、博导C进行了商量。过了一些天,C的博士研究生D找到A,询问他实验的具体方案。AD是相当的坦诚,的确都是一个学院的。过了一些天,实验室的一位技术员E跑过来问A,为什么D做的实验和A一模一样。然而,A没有引起重视,而且,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限制D做相同的实验。但是,A把自己的疑问对导师B说了,B只是问了一句,有这样的事情么,过些天去问问C,看看怎么回事。半年后,A把相关实验方法、用途、主要结果写了一个专利申请书,打算申请一个国家发明专利。就在他高高兴兴地把申请材料递交到学校专利处时,才被告知,CD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申请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专利了。也因此,这个专利申请材料再递交上去,一定是会被查重的。再过了半年多时间,A在学院的年重奖励文件上看到了那个专利已经被授权了,而且,学校奖给了C5000元。

故事二:A1B2是某大学某实验室的两个重要人物。就分量而言,A1B2是差不多的。而且,他两以前一直是穿同一条裤子出入的。A1的博士生,他自己是第一导师,B2则是第二导师。相反也是,B2的博士生也是自己第一导师,A1为第二导师。应该说,两个人是兄弟般感情。他两一起合作了20多年,基本上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也是一起做的。就两个人一起挂名的论文就超过400篇,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在申请科研课题,也是这样的。由于很多项目都限项,也有不少是写一个人的。但是,所获得经费都是课题组一起用。A1签字好使,B2签字也好使。当然,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他们课题组一共有上百项专利,一起署名的有好几十项,分开署名的也有好几十项。然而,这样的状况由于课题组的不断壮大而改变。课题组开始经费只有几十万,后来有了几千万,最后来,课题组的经费已经过亿了。在这么多经费面前,由于B2觉得自己资历老,而且B2的手下有几个人做的比A1手下的人好,经费占实验室经费比率较高,因而他们鼓动B2A1分开。后来,由于小人的破坏,B2A1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两人分家了。而在此时,领域最火的一块是B2手下的某教授,但是,那个领域的所有东西,A1都懂,而且,手下也有好几个人一直参与相关工作。但是,分家之后,B2突然对A1说,不许他再做该领域的工作。理由只有一个,B2在那个领域申请了专利,如果A1做,A1就侵犯了B2的专利所有权。

……

专利申请过程中,只需要初步研究结果。另外,绝大部分可以属于设想阶段。因此,一旦有了好的想法,而且,拥有巨大的市场效益,在做研究的同时,就应该准备专利申请。另外,对于专利的内容,一定要很好地保密。现在的科学研究,绝大部分比的就是想法。因为,很多地方的设备都是非常的好。如果把想法泄露出去了,专利完全可能就不是你的了。

最后,我的感觉就是,专利申请,宜早不宜迟,否则,后悔莫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72391.html

上一篇:为什么国外研究型大学某些专业只招博士生?
下一篇:中国留学生出来途径太多了,你懂的
收藏 IP: 203.219.217.*| 热度|

10 曹聪 张德元 高建国 熊李虎 刘淼 汪晓军 肖振亚 赵凤光 h123y68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1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