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曾抱怨那个连续三年“黑我”的基金评审人
喻海良,2013/8/31
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基金评审的公正性。有朋友认为基金评审过程中存在不少“黑心”评审人,甚至把自己的基金申请书贴出来,让同行评定。也有朋友认为基金评审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基金评审相对而言还是非常公正的,特别是方唯硕老师昨天的文章《不少人说“黑评审”泛滥,是真的吗?》。
在前几天的博文《导师基金中后只说了一句话》中,我曾介绍我自己的申请经历。“申请基金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科技工作者生活的一部分,我曾经申请青年基金连续三年不中,第四次成功。”梁彦霞老师评论“连喻老师都曾经连续三年不中而继续申请,那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虽今年未中,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夯实基础,不断进取”。
在我前三次基金申请过程中,就个人基础和工作平台而言,都应该是“顶级的”。工作单位分别是东北大学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材料成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个人基础而言,当时第一作者SCI论文应该超过20篇,有专利、软件著作权,还获得了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完成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在这种背景下,我也深信,我被某基金评审人给“黑”了。因为,在基金评审意见中,每一次都是同一个评审人把我的申请书给否决了,而其他几位评审人都似乎是支持获得资助。
在第一次看见他意见的时候,我还能接受,的确,作为新手,第一次申请就成功,那要多好的运气和实力。和很多朋友一样,我把他的意见打印出来,没几天就翻出来看一遍,然后就是咬牙切齿的修改。寄希望与来年。和大家不一样,我准备基金申请书材料时间很长,通常从基金申请意见返回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琢磨怎样修改。
然而,根据他们的意见对申请书进行了修改,第二年结果还是悲剧,连续被枪毙。对比看了两年的评审意见,拒绝我的是同一个人。当时真有要吐血的感觉。问其他老师,是不是在基金申请的时候要把他作为回避人员给回避了。然而,当年接触的人还是有限,我也不知道是谁在“捣蛋”的。同时问了几个老师,他们认为回避某些专家,将来他们可能会知道的,以后就更难发展了。
第三次,我报满了希望。一而再,再而三,没有道理还不中的,也没有道理,申请书连续落到同一个申请人手里。特别是我刚刚出道,还没有得罪过任何专家,他们没有道理黑我到底的。当年写了两个基金。一个自己第一,一个小老板第一,自己第二。后来小道消息,小老板的基金中了,他开始帮助打听我基金的情况。答案依然是被拒,连他都怀疑有黑幕。看了评审建议,又是被那位评审人给枪毙了。当然,这一次,他给出了一些新的理由。当时,获得这个结果,和大家一样认为,“基金评审不公平,基金评审人不负责任,真黑心”。
在连续三次被据后,我自己都开始怀疑我的选题是否合适。的确,就研究基础、研究环境而言,真是挑不出一点点毛病的。在犹豫之际,和博士导师商量,他觉得可以再申请一次,如果不行,就真应该改方向了。于是,根据评审人的建议,对基金申请书进行了一个大的修改,应该说是把以前的版本彻底“颠覆”了。也是那年9月,我在网站上查到自己基金获得资助的消息。真是“范进中举”,要乐疯了。过了些天,看到了评审建议,其中还有之前的那个评审人的影子,他也被我锲而不舍的精神“征服”。他曾连续拒绝我三次,第四次投了支持票。
后来,再回过头来,看看之前申请的第一个版本、第二个版本、第三个版本,里面虽然有可取的地方,但是,的确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第四个版本获得了资助,但是通过这几年的研究,今天看来里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当然,这就是科研,都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基金评审过程中,的确,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相互不认识的。在这种背景下,绝大部分人都会保持一份公心。而且,如果基金评审过程中,五个评审人,如果其他四位都给了A,而“黑心”的那位给了“D”的话,基金委同样会给予资助的。也就是,如果里面有一个人不同意资助,而最终没有获得资助,主要原因基金申请书中还是存在一点点问题,其他评审人虽然觉得可以资助,但还不是最好的。如果里面有更好地要资助,就只能这个项目暂时不资助了。
特别是这几年,自己也从申请人到了评审人,至少就我自己而言,还是以公心去评价这些材料的。因为,我理解大家写基金申请书都不容易,都需要熬几个夜晚。也因此,我曾经把那个基金评审人抱怨成“黑心专家”,但现在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基金申请书中,如果按照他们的意见好好修改了,他们也应该不好意思连续打击你到底。
在最后,必须说一点,听小道消息,如果基金申请书今年被枪毙了,如果研究方向不修改,那个拒绝你的评审人,来年还会评审你的申请书。所以,他们的建议,不得不小心参考的。抱怨没有用,用心改才有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