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唯 “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学术评价三大毒瘤 精选

已有 21687 次阅读 2018-11-12 10: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学术评价三大毒瘤

喻海良,2018-11-12

今年学术界改革的动静很大,一年里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的政策。1)人才评价打破“四唯”倾向(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2)防止“人才帽子”进入恶性竞争,同级别的“帽子”不能够“兼得”;3)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力度空前提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这些政策虽然涉及到学术生态的多方面,但终究一点是希望使国内的科研人员更加潜心于做“真科研”。

学术评价不能唯论文数量、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更不能唯论文被引用次数。一个国家的学科领域众多,如果只把论文数量放到第一位上,造成大量的科研人员往容易发表论文的领域聚集,造成很多重要领域人才匮乏。同样,不能唯期刊影响因子评价人才。医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低于10就是普通期刊,而很多工程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1就是该领域的顶级期刊。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有的顶级期刊,用影响因子一刀切,是对科研人员简单的粗暴屠戮。论文引用次数也和领域发展有很大关系。热门领域引用次数多,而冷门领域引用次数少。用“引用次数”评价科研人员,就会导致很多科研人员一窝蜂钻到“热门”领域的现象,我们现在鼓励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勇坐冷板凳”就会成为“空话”。上面这样的科研评价模式过去一定时间成就了“科研投机主义者”,而让那些真正从事“真科研”、“啃硬骨头”的人员被淘汰。

另外,前几年,学术界“挣帽子”现象非常严重,从校级人才头衔,到省级人才头衔,然后开始申请青拔、优青、青长,再依次申报万人领军、杰青、长江。有很多人开玩笑,对于某些知名的教授,把他们获得的所有“帽子”都列出的话,需要几页A4纸。对于申请人而言,只需要将相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组织,就可以提交申请。但是,人才项目评审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另外,很多人获取多顶“同级别的帽子”,人为造成竞争难度增加,让很多杰出的科研人员失去发展机会。同时,优秀的科研人员为了争取各种“帽子”,让他们热衷于“社交关系”、“奖励评定”、“行政职务”等事项,而不再潜心于自己的科研工作,造成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停滞不前、创新意识降低。

总体而言,我国科研水平在过去十多年时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也造成了一部分人形成了“轻浮”的科研态度,钻营科研的“空子”,造成不少劣币淘汰良币现象。此时,我国开展科研领域的深度改革,让科研学术生态回归正常,为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145818.html

上一篇:重视原创研究、成果才是突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唯一途径
下一篇:研究生一年级怎样快速度过入学迷茫期
收藏 IP: 122.207.72.*| 热度|

44 王从彦 何胜学 邓海军 季丹 王兴民 禹荣明 秦四清 李毅伟 彭思龙 鲍海飞 徐耀 张学文 李欣海 赵维俊 周忠浩 杨正瓴 晏成和 袁耀锋 吴雷 吕洪波 叶建军 高友鹤 崔锦华 刘振华 李文浩 雍高产 黄仁勇 张成岗 史晓雷 黄永义 郝兆东 熊玉兵 从拾源 李学友 代保湖 汤茂林 李斌 章雨旭 王林平 蒋永华 胥楚贵 霍天满 王勇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