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性公司是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改革方向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人数上升呈现的是“倍数增长”,现在这些机构的人数大约是1980年的十倍。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富余人员增多,内部倾轧增多。从本世纪初开始机构改革,但是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增加。当然这里面不排除由于事业发达导致的需求增加,但是由于信息化到来,实际上富余人员是多了。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职能和工作重点随着变化,原来是重点的部门单位现在不再重要,工作量随之下降,但是人员没有减少。那么这种部门单位必然产生人浮于事,需要改革。
所以人事和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是存在的。但是如何改革呢?改革不是精简人员,不是让人员失业。最好的方法是给富余人员找到新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去做新的事业——事实证明,社会上的事业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善于用人,只要善于组织,只要善于发现新事业,那么人就有干不完的事情,那么社会就会越来越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垃圾遍地、污染纵横,沙进人退。所谓的富余人员下岗所谓的大锅饭都是无能者和掠夺者的大忽悠。没有事业的纪律是虚无的纪律。
事业是变化的,根据事业的变化做出调正这就是计划,计划不是线性计划,不是机械计划,不是静态计划,而是动态计划。实际上,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动态计划”,实际上就是从微观上实现了计划生产。过去我们国家为了建设许多重点工程,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全国一盘棋”,实现的宏观上的计划经济,高层次上的计划经济,但是在低层次上,在微观上实际上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行政经济、命令经济和强迫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经济,浪费经济。但是,事业单位作为这种经济的产物并没有得到和市场经济同步的适应性改革,造成了许多问题。
首先,官僚主义在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横行无阻。什么是官僚主义?具体表现在:1,当官的只要权力,不承担义务。2,当官的抓金钱和人事,金钱为我所用,人员我只重用“听我话的”,“奉承我的”“送礼品的”,而把有能力干事情的当作奴隶使用,奴才作风盛行;3,当官的有事故往往推卸责任,有失误往往推卸责任;4,拈轻怕重抢功劳。在论文中,一个好论文真正的作者却排名靠后,甚至不在名单中,而是把当官的排在前面。5,随意使用否决权,随意使用决定权。如果一个好事情对科技人员有利而对当官的没有好处,他往往使用否决权;当有了重大决策需要慎重考虑的时候他随便使用决定权,例如政绩工程。6,以权谋私。这个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官僚主义范畴,但是官僚主义是他的主要原因。7,官僚主义压迫人才,奴役人才,抛弃人才,虐待人才。这种现象很普遍。
造成官僚主义盛行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才管理和人才使用的分离。中国的人才由人事部和组织部管理,这样造成无法充分地认识谁是人才,谁是庸才,知识、能力、学问、品格、性格、潜力、技术等不能全面掌握,所以多数的人才使用是根据别人的建议提出,主观性很强,和现实距离非常大,所以往往庸才领导英才,愚者领导智者,小人领导君子,汉奸领导英雄,出现人才使用上的严重不公平,严重不利于民族和国家,给民族给国家给人民给事业带来无尽的损失。实际上,真正的领袖只有大浪淘沙,在事业中检验,在市场上检验,在群众中检验,那种群众领袖才是真正的领袖,那些业务骨干才是真正的领袖。所以中国的组织部和人事局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调整生产关系的障碍。他也许在政府机关是完全有效和正确的,但是使用在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中是完全无效和有害的。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技术骨干,技术领袖和群众领袖承担起单位领导的重责,把本单位的事情做的更好,事业得到发展,而不是混日子。而让技术领袖和群众领袖承担起单位领导的重责的方法就是让市场去检验,让事业去检验,而不是组织说了算,也不是本人说了算,也不是投票说了算。具体的方法就是若干业务骨干和群众领袖组建自己的公司,政府根据这些公司干活好坏,业务能力,成果多少分派业务。当然,为了公平政府应该根据特色和能力侧重点均匀派活。然后以“发包方式”给钱。——这样政府变为公司的一个长期客户。干的实在不好的可以重组、分拆、淘汰。
这样,作为公司的原事业单位还可以在市场上寻找新的业务和发展机会,有可能把这行事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政府仅仅成为它的一个客户,而其它客户的开拓成为技术领袖和群众领袖是否“名副其实”的标志。
过去我常常想,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一旦成熟,那么应该努力地,毫不犹豫地推向市场,让这些成果为社会服务,让这些成果被更多的人掌握和利用。而要实现这个推广和应用目的,必须把相应的科研单位改制为公司。这样才能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事业。而改制为公司以后的科研院所应该继续承担一部分科研任务,应该继续得到国家原来的部分优惠和帮扶,使他们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岁月,度过创业初期客户少,投资大的过渡岁月。
同样的对于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成为市场单位,那么也应该继续承担一部分政府应该干想干的业务,应该继续得到国家原来的部分优惠和帮扶,使他们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岁月,度过创业初期客户少,投资大的过渡岁月,而且国家政府有向这些公司提供一定的客户的义务,保证事业单位改制后职工生活得到保证,事业得到发展。公益性公司是和市场化公司相比较而言的,它和政府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而作为事业单位改制后的公司,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原来事业单位的职能,所以这样的公司注定不是太来钱,它的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保证。那么,政府可以继续支持这样的公司的发展,给与一定的业务,根据业务给与一定的资金。这样公司的生存不再是问题,那么在此基础上,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拓展客户,拓展技术,拓展业务,从而得到发展。
我初步认为政府在事业单位改制后,人员工资可以继续发给,但是日后不再提高,不和政府人员同步,迫使他们在市场找生机。第二,办公地方可以暂时借用。第三,办公经费不能再配给停发,而包含在业务经费中。第四,新增加业务经费,做一笔业务给一次钱,政府根据业务量购买公司的人工才能和智力。第五,市场上自己找的业务根据市场规则付费,政府不再干预。
所以这样的公司我称之为“公益性公司”。公益性公司的好处是:1,去除了管理人才和使用人才两张皮的矛盾,真正的人才可能脱颖而出。2,公司有自己的用人权力,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人才;3,原来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的业务能够得到继承(通过政府合同);4,原来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的业务能够得到拓展,可以在市场上和社会上得到自己的定位。5,彻底去除官僚主义对事业单位的危害;6,单位之间能够产生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干事业的积极性,减少内耗,实现业务能力的真正提高;7,政府有了选择余地,有些事情原来单位干不了或者干不好,而实现这种改革后,政府能够掌握合同的主动权,采购更加优秀公司的业务。8,原来的科研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成为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摆脱了原来领导的枷锁,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和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很赞成把科研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公益性公司。
定义为公益性公司的公司不能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公益性事业,所以它必然应该是低利润的单位。一旦出现高额利润,立刻取消其公益性公司的定性,政府人员补贴取消,办公地点收回政府,政府业务减少或者取消,让它完全成为一个市场化公司,让该公司完全脱离政府。
政府也可以从市场上吸纳一些对社会效益高的、经济效益低下但是生态效益高的公司成为公益性公司,加以引导和扶持。适用于公益性公司的单位主要有环境治理公司,林业生态建设公司,污染治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公司等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