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污染必须探求全社会治理模式
最近网上报道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全国有许多企业把污水通过高压泵打入了地层深处。这个消息实在很可怕,这其实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国人将会生活在持续污染的水环境中,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将持续很多年,基本上没有办法消除了。这个消息也证明一个确定的事实:中国治理污染的模式是完全无效的,必须探寻新的有效的治理模式。
过去治理方式就我所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谁污染谁治理,一种是官办企业治理。第三种是放任不治理。而我们发现,这两种治理方式都是低效的,现在必然探索一种或者两种有效的社会化治理模式,或者官方和社会联动协调的社会治理模式,寻求治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式,同时寻求治理的全民参与——即社会化模式,只有做到既是专业化的又是全民化(即社会化)的,污染治理才能够彻底治好。
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它的后果越来越被人民认识,越来越多的事实被曝光。据报道全国已经有二百多个癌症村(见邓诸平编审博客)。有毒有害化学品往往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遗传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长期或潜在危害。现在的年轻人出现肾衰竭,癌症,猝死等怪病的很多,经过核实与粮食污染,转基因食品食用和饮水污染,蔬菜污染都有很大关系。所以,预防污染和治理污染绝对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也绝对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需要全民参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643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643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657852.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2/274872.shtm(欢迎提供相关链接)
全民参与污染防治必需有个章法,有个参与的模式才能有效。
针对我国以前的治理方法的缺点来初步设计这样一个模式:
首先,治理污染的企业和产生污染的企业分离,研究所中治理污染技术成熟的课题组和研究所分离。研究污染治理的研究所有了成熟的技术以后应该改制成为污染治理公司,技术成熟一批改制一批,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成熟技术快速地推广。产生污染的企业在自己的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成熟以后应该把污染治理这块业务独立成立一个“子公司”,让该项技术独立推广,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迅速治理全国的污染。
第二,国家采取污染治理适当补贴政策。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给谁补贴?补贴多少?如何补贴都是问题。会不会出现骗钱行为?会不会出现虚报行为?会不会出现漏报行为?等等,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污染企业的管理问题。我的意见,放开人事、管理、内部财务、营销和产品,让治污企业到市场上自由发展。但是因为许多治理污染的企业没有好产品,结果企业往往亏损,而政府补贴的目的就是“让治理污染的企业不亏损”,能够持续经营,在此前提下企业业务得到扩展,企业实力得到壮大。为此,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保证治理不好的企业不再享受政府补贴,欺骗政府资金的行为得到惩罚,治理好的企业得到表扬和鼓励。
这几年通过“家电下乡”,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农机具补贴政策”,还有养殖补贴政策,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政府的小资金带动了农业大产业”。有了这个实践基础,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小资金带动环保和污染治理大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国家不缺钱,这一点和三十年前大不一样,现在我们的政府把大批的资金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购买美国两房企业债券,可以说几千亿美元损失在了外国,两个泡泡都没有冒,我们自然会有大量资金来治理污染。
政府补贴治理污染的企业应该对准靶心来补贴:
1、应该补贴治理污染量很大,但是亏损的企业,至少应该让他们的亏损补平。根据流量来补贴。例如电表,水表,煤气表和暖气表等缴费一样,不能够笼统地补贴。
2、对具有重大贡献专家进行个人补贴,条件是专家必须在企业工作,可以对治污企业内的重要贡献人员进行补贴。
3、对企业内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补贴。这样的目的不言而明,就是提高治理污染的质量,提高治理污染的水平。
4、购买重要的污染治理的专利,向社会各个治理企业免费推广。
5、对治理污染企业的关键设备进行补贴,一次性补贴。
6、对治理污染的科技攻关进行补贴,也可以让公关组织申请科研项目,拉入科研序列。
第三,对于那些污染环境,但是制造企业愿意回收,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产品,应该建立废旧品回收制度,回收模式。例如啤酒瓶子,塑料瓶子,废旧钢铁,废旧电池,废旧电器,废旧摩托车汽车等,目前仅仅由废品回收公司,个体废品站等是不够的。应该分类回收,分类补贴,走向产业化,正规化。尤其是鼓励综合利用,综合处理,无二次污染的技术和企业。
第四,对危险的化学物品应该特殊对待。鼓励研究所、大企业从事危险的化学物品的回收利用工作。专门制定民间进入此行业的政策、法规、明确其义务和权利。
第五,改革相关的事业单位。把事业单位的业务推向市场,把事业单位的业务拓展。例如过去的农口许多单位,农技站,农技站、兽医站、水保站等等。如何把事业单位安全地推向市场呢?稳妥的办法就是原来的人员工资照发,一直发到退休,而事业则由这些人员自己去找,政府交办的事情根据事情大小、劳动量和技术难度给予一定的资金,最后要接受政府审计。这样,政府的工作就是下达任务,检查进度,检查完成情况,审计资金使用等管理。而政府和原来事业单位的关系就是“业主”和“雇主”的关系,而原来的事业单位可以在市场上找项目,找发展机会,另找业主等。现在的事业单位和许多研究所都没有事情可干,“国家任务吃不饱”,而社会上的业务不让做。我们不能任由污染严重发展,但是治污能力却严重不足的现象持续!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是,污染治理企业的最后的产物如何再处理? 一个是市场购买,通过市场消化,这个好办,企业会有利润;另一个是政府购买,赠送给他人使用,例如浓缩后的人粪尿,还有沼气池的沼渣,政府购买后赠送给绿化公司,林业局等;还有一些治污企业的产品暂时没有办法处理,尤其是含有微量元素,放射元素和重金属的产品,这个应该浓缩后使用一定地方暂时封存,例如大海深处。
最近我发现许多大企业,居民区的人粪尿都没有经过化粪池处理,而是直接排到了河流中,使得居民区周围的河流臭气熏天,而把人粪尿直接排到河流中引起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是无法计量的,一方面大量的肥料没有被庄家和树木吸收利用令人惋惜,另一方面,排到河流中的人粪尿导致河流富营养化,河流污染,河流中生物死绝,河流下游土壤含氮量含磷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富集化,结果导致癌症村出现。所以,应该鼓励社会力量拉大粪,把人粪尿拉到森林里,拉到农田里,拉到沙漠里,拉到植物需要的地方去,这个仅仅需要国家适当补贴就能启动和运行。
另外,目前城市绿化非常时髦,绿化面积很大,但是绿化树木花草的“尸骸”如何处理呢?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那么能不能让民间搞一些生物能源公司来利用呢?有些只要出一些政策就好了。例如,把城市无法利用的木材制作成木炭,由于木炭有很强大的吸附功能,那么就能够用木炭来吸附河流中的微量元素了,这个量大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就不需要那些“过滤膜”了。
总之,污染由于其普遍性,全局性,和分散性特点,必须由全民参与治理,探索社会化治理和高技术结合的路子,探索普通群众和高级专家结合的路子,探索政府和企业结合的路子才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