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的痹态和激奋态
我们把人才基本分为学习型人才和思考型人才,但是为什么学习型人才的独创能力比较差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这种分类方法就是错误的。
我最终发现学习型人才创造性差的根本原因是大脑神经有过多的痹态,有过多的抑制性物质存在,有过多的抑制阀,对于由神经反射弧组成的反射网络有过多的“裁剪”。而思考型人才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志趣组成了完整的,有效的,应激的神经反射网络,这个网络不是按照老师的兴趣建立的,不一定是按照考试的引导建立的。
所以,有必要分析一下神经的痹态和激奋态。我发现,神经的痹态和激奋态是相伴相生,在人的体内时刻存在的状态。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在自己身上总是有些神经是疲态的,有些神经是激愤态的。但是有如下不同,健康人的激奋态比较多,而痹态少;少年儿童在清醒状态下(没有睡觉)的激奋态远远多于痹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神经痹态逐渐多于激奋态,老年人的一半植物性神经的功能已经丧失。人的各种器质性疾病的发生首先源于植物性神经产生痹态,丧失调节功能造成,例如抑郁症,亚健康,精神病,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等。知识分子由于过多的不恰当刺激神经,所以有更多的神经痹态,知识分子和官员的神经痹态远远比农民、工人商人等少用脑的人多。
睡眠我以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假性痹态”,或者说是在神经控制系统抑制下的预防痹态产生的一种生理机制。如果破坏了这种“假性痹态”机制,就会产生真痹态,神经功能丧失。
痹态从机理上说就是神经丧失功能。由于神经系统是一个生物电系统,所以痹态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生物电介质变为不导电介质,它的电压也许还有,但是不导电;它也许还导电但是不产生电压,也许是电阻力增大等等状态。这些状态都是客观存在的。
神经痹态有各种表现形式。例如“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痹态和激奋态并存的一种状态,表现为部分神经处在痹态,另外一部分神经处在激奋态;有些神经处在激奋态的持续时间变少,而另外一些神经缺乏抑制长期处在激奋态。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1.易兴奋、易激惹。2.脑力易疲乏,如看书学习稍久,则感头胀、头昏;注意力不集中。3.头痛、部位不固定。4.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恶梦。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心动过速、出汗、厌食、便秘、腹泻、月经失调、早泄。6. 呆板、迟钝、寡言、舌质暗淡或舌质淡、苔白腻。根据以上症状,我个人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从神经的正常状态“激奋态”向痹态过渡的一种疾病,不是完全的痹态疾病。知识分子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病,人们大多数见怪不怪了。从我个人来讲,我16岁到21岁这六年时间是典型的神经衰弱时期,从21岁之后,神经已经转化为了痹态,对于刺激的应激能力已经基本丧失了,这是我人生的一大悲哀。
神经系统的第二大严重疾病“抑郁症”是典型的神经痹态疾病,是从神经衰弱过渡来的。它的症状为:(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从以上症状可以断定抑郁症是神经衰弱症的后续症状,是一种从健康已经进入不健康的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神经系统整体痹态。这种疾病在以体力为主要劳动形式的过去很少,而在当代由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由于过分强调学习,所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这种痹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运动(输出)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缺乏运动锻炼造成的。
神经痹态的第三个典型症状就是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若干种神经紊乱病症的总称。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大脑小脑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结(NFT)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际上,神经痹态只是它的前期症状,这种疾病远比神经痹态严重。
另外神经痹态的表现还有诸如: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神经麻痹,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植物人等等。各种慢性疾病在发作以前都有一个神经由激奋态向痹态过渡的过程,要提早预防疾病就必须注意自己身上各种神经痹态发生的情况。假如你不承认自己身上有痹态神经,那么我教你一个办法去检验,如果你是坐办公室的知识分子,我建议你到农村去参加农活,在阳光暴晒下也许你干几个小时,你就会发现你非常瞌睡疲劳,浑身乏力,腰酸背疼,这些症状就是你运动神经痹态的表现,你会发现农村人没有这些症状。
能不能防治神经痹态呢?也许是有的。我以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进行强体育运动,或者体力活动,通过活动运动神经系统来激活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从而改善和激活整个神经系统,调节各种器官状态。第二种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长期按摩脊柱,以机械摩擦的方式激活脊神经从而带动整个神经系统。我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脊神经实在是太重要了。脊神经是周围神经的中枢,同时是整个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它的各个分支连接到了人体内的所有脏腑(五脏六腑),所以激活它,或者保持脊神经的活力是健康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而通过机械摩擦,通过按摩不仅能够改善脊柱内的血液循环,而且能够激发触觉神经的活跃,从而带动整个神经系统,还能够促进脊柱周围的体液产生运动,同时按摩能够增加脊柱骨骼的温度,从而激活脊柱内部的一些激素和酶,从而激发应激性改善健康状况。所以按摩不是简单事件,按摩有许多技术和手法,效果不同。第三种减少痹态的方法是生物种群方法,即要让个体多参加社会活动,群众性活动,人是群居性社会性人,人的思想活跃性,生理应激性都因为社会活动而发达,缺乏集体活动的幽闭必然使人神经痹态增多,容易变老痴呆。
现在来考察产生神经痹态的原因。很显然,对大脑神经系统不恰当的频繁的刺激是造成神经痹态的一个主要原因。怎样算不恰当的频繁的刺激呢?例如,人在睡觉前神经应该是逐渐减少活动,减少刺激的,这样人才能很快入睡,但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们在睡觉前往往不注意这一点,有的计算数学题,思考物理化学题,结果导致神经过度兴奋,过了生物钟时间,不能按时入睡,这样的频次增加以后,生物钟被完全破坏,从而逐渐导致神经衰弱,从而出现神经痹态。这是违反生物钟刺激引起的痹态。另外有过于频繁的刺激引起痹态。这个举个例子:中国人过去很保守,女人们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什么也不外露,这样当时的青年男子一看到花衣服、毛辫子、和女孩的脸蛋就会有应激,出现兴奋;但是最近十几年来,女人们暴露得越来越多,但是男人们却越来越无动于衷,引不起情欲了,这个就是这几十年来过度频繁刺激引起男性痹态的一种表现。在学习上,现在的老师把简单的问题反反复复地变换花样出题,让学生来做,同样是犯了频繁刺激无反应的错误,学生们对数字不再敏感。我在小学的时候“心算能力”非常好,甚至能够跳跃性计算,但是在高中阶段曾经一度连笔算都会失误,心里一片空白。在农村,我见过好多心算能力很强的文盲,大多数高中毕业的人不如他们,我认为就是因为高中毕业生因为过度刺激出现了神经痹态造成心算能力不如文盲。在当代教育界尤其是中学小学,存在过多的过度刺激无效应的现象,这是我们教育体制的悲哀。神经痹态的第三个原因是不当刺激。比如,有些人天然的语言能力很强(许多女人),那么当让他们去学习英语和语文的时候她们得心应手,很快就能学会,这是恰当刺激,符合本性。但是这种人往往数学物理推理能力很差,强迫性让他们学好数理化就是不当刺激,不符合他们的天性的频繁刺激训练,必然导致他们神经衰弱,神经痹态和精神错乱,他们也许以十倍的努力来学习但是效果很差,这也是对他们自信心的有力打击。相反,有些男子对语言没有天赋,但是数理化学习很好,强制性让他们学习外语也是对他们的不当刺激,造成他们神经衰弱,神经痹态和精神错乱。神经痹态的第四个产生原因是缺乏运动,这里所指的运动是指全面的运动,既要运动神经系统活动,又要感觉神经系统活动,也要植物性神经活动,所以运动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我们过去在毛主席时代让学生参加生产队劳动,这在无形中活动了以上三类神经,无形中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感性认识,所以当时的教育看似脱离了教育,实际上既保持了学生的健康,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知识,所以那个时代出来的杰出人才很多。神经痹态的第五个产生原因是疾病,尤其是神经性疾病,儿童的神经性疾病往往刺激大脑发育,某些能力反而更加强大,这个不再叙述。神经痹态的第六个产生原因是机械损伤,神经在适当的压力和冲击力作用下(击打)有利于神经抗性的产生,会增强自制能力,但是过度击打会产生恐惧性格,但是在没有击打刺激的情况下却容易产生无应激的懒惰性格和逆反性格。神经痹态的第七个产生原因是年龄因素,人的年龄越大神经痹态越多,神经活跃性越差,所以40岁以后的人思维能力天然地会降低,学习兴趣降低,记忆力变差,运动协调能力变差。但是,思维型人才由于附和他自己的生理特点和遗传特点,他的本行业思维能力会保持相当长时间,超过自己的年龄周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来考察我们的现代教育,可悲之处就是造就了大量的具有神经痹态症状的学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