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xiaoyingz

博文

从兰州到呼和浩特开拓水路运输航道的必要性

已有 3864 次阅读 2023-5-22 11:14 |个人分类:气候生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兰州到呼和浩特开拓水路运输航道的必要性

黄河到了兰州以后流速缓慢,落差减小,一直到河套平原的托克托县,海拔从1505米下降到1000米,路程1160公路,平均每公里下降0.44米,非常适合于用作航道,进行水路运输。其中从兰州到中卫市300公里落差270米,平均每公里降落0.9米。从托克托县到呼和浩特市区路程90公里海拔从1000米增加到1060米,沿途平缓,大黑河河道宽度1400米,也可以修建运河。

从地形上来说,从兰州到呼和浩特总共1200公里,地势平缓,非常适合开凿运河。从经济形势上看,从兰州到呼和浩特经过了甘肃、宁夏、内蒙古三个省,连接了兰州、宁夏、呼和浩特三个省会城市,跨越了兰州谷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三个经济区。沿途有多个大城市,有兰州、中卫、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经济地区,很有必要修建运河。

修建运河有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水量偏小,万吨巨轮无法浮动问题。我们计算在1200公里航道上要启动万吨巨轮至少需要水深30米,假设河道宽度仅仅是100米,那么1200公里的航道上至少需要40亿立方水。假定其水流速度仅仅为每秒0.5米,那么每秒钟也需要1500立方流量,每年需要930亿立方的流量。要把水流速度控制在每秒0.2米左右,那么未来的航运就有水量保证。但是水流速度太低容易造成泥沙沉积和水体污染加大,因此沿黄河的环境治理必不可少。第二个问题就是河道狭窄。兰州到中卫的峡谷地带,最窄处只有50米宽,这个很显然是无法通航的,需要拓宽,需要掏河滩。影响河运的第三问题是黄河泥沙问题,黄河在兰州以上有刘家峡水库,李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这些水库拦截了大量泥沙,而且兰州地区黄河水流平稳,泥沙较少,非洪水季节兰州黄河水流清澈,但是黑三峡地区落差较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祖厉河、洮河带进的泥沙较多,应该大力治理这些支流和黑三峡周边地区,让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减少。未来在修建航运道闸的时候注意冲沙冲水装置的安装。而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泥沙沉积严重,如果需要通航,则需要大力掏泥沙,清理淤泥,降低河道。

具体的航道设计是,在从兰州到中卫这三百多公里应该设计6——8个水闸,把水聚到30——50米深度,在现有的水库上修建船闸,和三峡水库五级船闸一样,每个船闸高度设计30米高,例如即将修建的黑三峡水库就应该修建三级船闸(千万不要遗漏)。在中卫到呼和浩特之间每100公里修建一个水闸,大约需要8个水闸。修建水闸的目的就是使用少量的水用于通航,而水深度始终保持30——50米,确保大型运输船的航行(当然有了黑三峡高坝水库以后可以减少水闸数量)。修建了水闸以后加速了泥沙沉积,河道需要经常维护,需要经常清理淤泥。修建航运水道的第二个需要措施是疏浚河道,拓宽河道,清理淤泥,修建河堤,修建码头。在黑山峡地区要确保河道的宽度超过100米,并排行走三个5000吨级别的轮船,所以在沿途要大力炸山清淤,把清理出来的土石方运送到附近的山区造田、平整土地,一举两得。在中卫以东地区,要清理淤泥修建河道,加固河道,使得水深达到30——50米,估计产生的泥沙量为30亿立方,但是很有必要。在托克托到呼和浩特地区修建两3个水闸,每个水闸抬升高度大约40米,这样就能够确保中型船舶进入呼和浩特市区。第三个工程就是修建码头,必须在兰州、中卫、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各修建至少一个大型码头,而在城镇修建若干小型码头。第四个工程就是水源保障工程,必须加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修建,假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量是170亿立方,那么加上黄河的水量,就能够满足这条运河常年通水的基本要求。

估计从兰州到呼和浩特的运河通航以后对于西北经济的发展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航运能力是陆路运输能力的很多倍,有了航运以后那些陆路很难运输的大型构建就能够通过航运运输,例如大型火箭、钢铁构件、风力发电机构件,就能够发挥兰州、包头等钢铁基地的巨大作用,能够发挥西北地区风力发电的主力军作用。也能够极大地促进甘肃和宁夏内蒙古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过去从甘肃到宁夏要翻阅六盘山、贺兰山,交通不方便,沿途山区多,有了水运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总体来说,修建从兰州到呼和浩特的运河在地形地势上是完全可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客观条件上是需要创造条件的,尤其是需要一定量的水源补充,而将来的效益是无穷无尽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615-1388937.html

上一篇:水域对地震波的消能作用
下一篇:再谈藏青输水隧洞建设的几个问题
收藏 IP: 36.42.39.*| 热度|

4 檀成龙 张朴 郑永军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