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界最近有两件事特别热闹,一件事情是新视野号探测器向地球发回了冥王星的图像。这件事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无疑是令人激动的。
另一件事则充满争议,是一位中国重要的海归科学家在某知名大学毕业典礼上谈做学术的理想主义而受到了质疑。
这两件事都让笔者陷入了深刻的思考,恰巧今天看到了纪录片 The Year of Pluto 【新视野号纪录片】冥王星之年【ZiMuZu字幕】。 纪录片用详实的影音资料,出色地配乐和剪辑,真实反映了整个研究项目的全过程。即使让笔者这种天文学和物理学门外汉,大致也能够大致理解 项目的由来,目的和意义。从中也间接感受到其激动人心。
由此想到的却是,在我国很多标杆性的科学家也向学生们和广大读者们谈到要有研究兴趣。但是却真的很少能够看到他们有对激起学生兴趣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他们的文章也更多的强调学生要刻苦,要努力等等。
现在我们的社会上,也有不少平台,通过网络空间以及新媒体,试图起到科普的作用。但是非常抱歉,就笔者个人来看,非常缺乏能够激动人心的文章,更别谈影视作品。
在此呼吁,如果是科学媒体,请开始在采访我们的科学家时转变思路,不要再让他们随便谈一下人生,而是认认真真做好功课询问他们的研究,并尝试开始策划优良的影视作品来跟踪研究过程。
如果是优秀的科学家,请不要再在被采访时将科研提高到道德高度来浅浅谈谈人生,而请一定用一个任何学科本科毕业的人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一下自己的研究和工作。只有您的研究工作是吸引人和令人激动的,观众能够感受到从事研究是非常有乐趣的,这才能真正从社会吸引年轻人,稳定住科研队伍。甚至这样才能在孩子们心中真正种下一颗研究愿望的种子。普通研究者也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哪怕研究界的收入很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