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又要搞访谈【1】啦!这次的访谈话题是“2012国家奖学金评选”。话题的起因是最近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在各个有资格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中进行的国家奖学金评选。此前已经有若干博友为此专门撰写了博文,鉴于这些博文都很长,而且前几天俺看帖不多,恕不一一罗列综述。今天,俺只想在上课前的有限时间里,写一篇长度有限的博文,说说俺的看法。
按照惯例,一个比较长的词语问世之后,很快就会出现这个词语的缩略语。就像“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被缩为“国考”一样,“国家奖学金”的缩略语就是“国奖”。有趣的是,当咱把guojiang的拼音敲到电脑里,会出来一串词语——过奖,果酱,过江,果浆,锅匠。。。。。。很显然,“国奖”这个词的谐音还挺多的,又值得咱借题发挥一下了。
事实上,关于“国奖”的议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奖励的级别高,出校越省直抵国家级,无疑是一项很高的荣誉。在很在乎级别的中国社会里说出去,研究生这个层次的“国家奖学金”,肯定是很风光很给力。更何况,这2-3万的奖金数额,颁发给一个学生,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也是相当给利的,自然很值得广大同学们好好关注一下。然而,由于金额很高而名额有限,中奖率不太高,也就注定了这个奖学金的PK会很激烈,因此规则制定得合理不合理、评选过程是否公正、到底有木有猫腻狗溺掺和其中是大家都很关注的。前天晚上,伴随着我的一名博士生拿来找我签字的表格,咱终于看到了我们学院的评选规则。在我看来,此规则制订得还算中规中矩,其中博士生的科研权重高达七八成,还用上了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和分区等等最近几年常用的考核指标,在学科专业差距不是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还是合理的。当然,在此前博士生荣膺的奖项(包括“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其他奖学金等等)也填入表中的情况下,出现若干“通吃博”(鹿鼎公韦小宝爵爷曾被封为一等通吃伯)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目前“国奖”的规模(获奖金额和人数),我的看法是可能稍微有点儿“过奖”了。或许,在国家总支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人获得的奖金额度不一定非要那么高,而给更多的人一些机会,可能会更好。因为这项奖学金后面还匹配着巨大的荣誉,它对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的加分作用也是相当强大的。拿到“国奖”应该是可以做到“名利双收”的,这种情况下别过于集中、有个权衡可能会更好些。
像“国奖”这种层次的奖励,不能像面包那样完全作为“主食”来吃,而完全可以作为求学经历中的一个十分给力的“注释”,在当下和将来吸引人们的“注视”。或许它更像涂抹在面包上的“果酱”,在增添一定营养的同时主要起到调节味道口感和带来增值的作用。当然,“国奖”这种“果酱”应该是来自纯天然的“果浆”, 而非那种时常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合成的“化学品”。它应该是博士生硕士生们凭借自己勤奋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和锐意的创新而博得的,而不是人为的拔高和包装搞定的。
参考:
【1】 2012国家奖学金评选 http://talk.sciencenet.cn/?id=7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