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春晚的“收视率”
吕 喆
到今天(龙年的大年初三)再说“春晚”这个“碗”【1】,肯定已经有点儿“晚”了,所以俺就不去点评这一场让我中间打了盹、最后还30年(从1983年至今未中断)来“史无前例”地提前回房间睡觉的“春晚”了。春晚的内容虽可以不谈,但关于春晚的话题倒是不能不谈,今天我想谈谈春晚的“收视率”。
众所周知,自1983年“春晚”创办以来,“春晚”的收视率那是“相当的高”!特别是在北方,去年咱辽吉黑三省的“收视率”均达85%以上【2】,那是相当地“给力”!最不灵光的是两广和海南三省,全在10%以下。我想原因无他,大概是因为小品相声这些语言类的节目都是用北方人最挺得懂的普通话表演,其间更穿插了无数东北方言和逗乐包袱,所以咱东北人肯定贼拉稀罕,最终成为了贡献收视率的主力军。相比之下,以主要讲粤语、闽南话为主的南方省份的群众对此并不“感冒”,加上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所以他们也不会觉得赵本山黄宏们的小品语言有多好笑,CCTV播春晚的时候自然换台没商量。
其实,以前每年都被CCTV自夸的“收视率”的数据一出来,就常被广大观众和网友质疑,认为那么高的收视率恐怕很“虚假”,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在除夕夜去看春晚,而是忙着发短信、打麻将、吃年夜饭、甚至在网上玩游戏。。。。。。家里人可能也在纷纷忙别个事儿,并没大认真地看“春晚”。虽然最近几年我在看“春晚”时早已经不再目不转睛,常是被短信之类的东西分神,但是我家的电视也还在为CCTV的春晚30年如一日地贡献着可能并未被统计过的收视率。
“收视率”是肿么一回事儿呢?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3】,收视率“一般由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通过电话,问卷调查,机顶盒或其他方式抽样调查来得到收视率。节目平均收视率指观众平均每分钟收看该节目的百分比,收视总人口指该节目播出时间内曾经观看的人数(不重复计算),所以有时会出现收视率较低,收视人口较高的状况,但排名仍以收视率为准。”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和该条目下面介绍具体的测量方法,“春晚”的收视率应该会很高,即使很多人声称自己没怎么看春晚。道理很简单,如果家庭成员中没有人对“春晚”持有强烈的“敌意”,并且对相同时段的其他电视节目没有强烈的嗜好还能说服家人一起观看,则在大年三十的晚8:00到大年初一的凌晨0:30这个时段内许多家庭的电视机多半会锁定在播放CCTV春晚的某个电视台(省市级地方台会同时转播)。也许,由于节目不对口味,大家会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去玩自己的游戏或做别的事情,但电视机接收的信号却始终是“春晚”。简单点儿说,即使没有“视”,照样在“收”,调查得到的“收视率”很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收率”,而有可能忽略掉了“视率”这个其实非常难以准确统计的数字。
“收视率”中的“收率”可以很高,是因为人群可以就一个并不是最好、但大家基本可以接受的事物达成基本的共识,结果是不换台,就看“春晚”了。“视率”可能很低,是因为众口难调,而个人的喜好可能全然不同,像“春晚”这般把一堆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特色的节目纠集在一起,估计没有几个人可以从头看到尾,如果像今年春晚这样好看的节目并不多,其“视率”只会进一步降低。
本文已被光明网转载:http://health.gmw.cn/2012-01/25/content_3436261.htm
参考:
【1】 吕喆:“春晚”其实是个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295519
【2】 http://www.douban.com/note/133023657/
【3】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5.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