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金秋十月,都是收获的季节,在中国农民收获了玉米、大豆、白菜和土豆的时候,也有若干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会接到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通知,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收获了科学界的最高奖赏——诺贝尔奖(还有个网友给起的诨名叫炸药奖)。这些获奖者是幸福的,而在中国,关注科学的人们也是激动的,他们时而会为某个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而激动(最近10年,这种激动越来越多了);也每每会为再次没有中国人(专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者)获奖而懊恼不已,随后的故事每年都相同,通常要讨论一下为什么中国还没出诺贝尔奖,大家会非常深刻地从历史、文化、教育、制度、科技投入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几乎是年年如此地周而复始下去。在这一阶段,成功预测了当年获奖的科学家及其获奖成就的人群也很兴奋,毕竟能预测到了也是一种水平的体现。倘若和获奖者沾亲带故、师出同门或者有些其他渊源,在平面媒体或者网络上写上一段获奖者的轶闻趣事,不但点击率极高,更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总而言之,10月初这半个多月的科学焦点与热门话题就是诺贝尔奖了!
最近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国有许多学者介绍过可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些学术成就,也有一些人成功地预测了今年的某项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及其成就,这些已经说明我国的科学家距离国际学术前沿早已不再遥远,其学术视野范围、对学术热点的把握以及理解能力已经相当好了。此时我会痛苦地提出一个问题——仅仅能预测今年的诺贝尔奖就够了吗?答案是显然不够!那么除了获奖(这个太难了!)之外我们能做点儿什么?可以继续预测吗?我想我们是可以继续玩儿这种预测游戏的,但也许我们在预测明年或者后年,而是预测未来数十年(我初步想是30~40年)诺贝尔奖。
我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今天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工作可都不是今天或者昨天做出来的,它们大都是短则10年,长则40~50年前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从做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到被世界广为认可、见到成效并最终获得奖励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通常并非只一人之功,实际需要一个领域的许多人的努力奋斗。在一个新领域方兴未艾之时,在一个原始创新工作刚刚有点儿眉目的时候,是否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是否及时参与其中并有所成就?这些考校的已不只是我们的基础知识和对最新文献的检索与分析能力,更要看我们自身是否具备实现原始创新的能力和素养,因为判断未来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分析总结能力,更多地要靠一种科学与技术进步的路线图的预测推演能力。从最近一些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情况看,通常那些原理上有创新、技术上可实现、最终走向应用的发明或发现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当一个新的原理被提出或者一个新的现象被发现的时候,实事求是地评估其价值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找到影响其发展的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是促进其成熟和成功的关键。有能力预测未来30~40年诺贝尔奖的人,如果锐意创新并踏踏实实地工作,也可能就是真正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或者至少是对诺贝尔奖学术成就作出贡献的人(参与者)。
总之,就如足球,总是更需要更多在球场上认认真真的踢球者才好看,而不仅仅需要场外的评球者(对于宣传普及是有贡献的),更不需要太多赌球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