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牛人,原因有四:(1)不姓牛;(2)不属牛;(3)与牛更无没有亲戚关系(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喝牛奶吃牛肉);(4)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不牛——人微言轻,表现远远不够“牛”,而且一身轻松、满头秃秃(并无半点诸如“**学者”、“**计划”或“**人才”之类的帽子和光环)。本人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是研究生的导师,10来年的时间里先后带了20多个硕士生和若干博士生,所以也有资格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来说说一个不牛的人如何做导师这事儿。
通常情况下,导师不牛,学生不会牛。这个原因很简单,牛学生们(——同样不是说姓牛或属牛的,而是专指学习成绩好、有雄心壮志、眼界开阔且学术前景被人普遍看好的那些学生)是不会选不牛的导师的,因为这样可能会耽误他们的前程。毋庸置疑,他们的首选应该是“牛导”们,实现“名师高徒”组合,无论是名师出了高徒,作为一段段佳话流传久远,还是高徒出了名师,被当作“笑话”传言一时,本质上都可算是成功。他们的选择应该是牛导,因为牛导们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未来进阶发展的背景,做到师出名门以后,学术前途自然可以一片光明,成为牛人牛导自然是早晚的事情。当然,如果不小心错投了不牛导的门下,那也不要紧,赶紧趁着考博或做博士后的机会换个牛导师以改换门庭,以把损失缩减到最小,早日成就学术霸业。因此,不牛的导师很难招到牛学生,那么就只能带带不牛的学生了基于上述原因,本人这个不牛的导师就在这些年中陆续招收或接收(调剂)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研究生(他们的毕业院校多半是**师大或**学院,个别年龄稍大者可能还有“专起本”的学历),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一段段“痛并快乐着”的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历程。因为师生都是普通人,局面也会很和谐,倒也能做到相得益彰。
在不牛的师生组合中,大家首先要做到的是认清形势和摆正位置。所谓认清形势也就是说,师生都不要对对方有过高的期待:学生不要指望凭老师的名望、影响力甚至关系为自己搞定论文的发表、奖项的获得以及就业岗位;老师也别惦记着靠学生自己鼓捣出极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把自己从副教授的位置扶正到教授、从硕导进阶为博导;真实的形势是,研究生的知识基础还比较薄弱、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导师富裕点儿的只是知识和经验这点儿“里子”而不是关系和面子,说了能算的就是眼前的实验室这“一亩三分地儿”,能搞定的就是手边儿的这些研究工作。在这种形势之下,导师的位置就是教和带,研究生的位置就是学和干,此外再无更有望成功的选择了。这样的情形会让很多师生悲观,因为它意味着老师的累和学生的苦,在当前的外界大环境下的感觉会格外的强烈。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师生自己都在做该做的实事儿,因而都具有比较大的主导权,效果其实也很好。虽然学生和导师都不牛,但不牛的导师仍有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亲自潜心研究并认真地指导研究生,学生的进步会很快;学生不牛(不背既往的成绩的包袱、不心高气傲),自然能虚心受教,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弥补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憾,因此总的效果也很好。
这种配合之下,如果选题合理、条件基本具备,倒也不难做出些好的结果来。在发表成果的过程中,不牛的学生会虚心地向很多人求教并反复认真修改,不牛的导师不敢奢求几个电话就能搞定编辑部和审稿人,只能在接受正常的同行评议的过程中,得到客观评价和指正,之后如得以发表,带给师生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有对学术和自己能力的自信心。靠着点滴的积累和逐渐的进步,不牛的师生们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所发表文章的档次,虽不能奢望把文章发到顶级的期刊上或者在国际大会上被邀请做特邀的大会报告,但也可以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
不牛的导师没能力替学生定制工作或博士后的位置,除了写推荐信和评语,因此似乎对学生的就业和出路问题没有啥实质性的影响,其实不然,他们的影响在平时的指导过程中而不在敲定未来出路那一瞬间。不牛的导师所能做到的是在平时帮学生提高水平和能力,并积累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是文章和专利等),这些是在求职或联系博士后的时候对方真正需要看重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不牛的导师的交际不广,虽然没能力替学生确定位置,但也省去了有些牛导手下的学生不得不按照牛导的意志被派到自己未必喜欢的某位置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无奈,此时学生的自由度更大了些。
所以,广大不牛的人(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缩写——BN)依然可以做好导师,BN们虽然面临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只要平心静气地去认真学习和工作,还是有机会的,只是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师生之间的互相抱怨除了增加额外的烦恼,绝对不会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关于研究生选导师、导师带学生、学生发文章以及毕业等问题,我已经有一系列的博文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表述,相似或雷同的内容,本文未再提及,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以下几篇博文:
1)《研究生如何选导师》:
3)博士生发表文章的背后——也来说说博士生发文章这事儿:
4)为何有时硕博连读生不易按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