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试尽,方见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ynn 思索当下

博文

中国哲学、奴性等等

已有 4474 次阅读 2010-8-8 17:18 |个人分类:得意之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hcy98765在评论李泳 《幻想和理想的大观园》时说:

…… 是与中国的哲学(如果说中国有哲学的话)一致的,是大概、也许、差不多,是对现实的脱离和逃避,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奴性的自我陶醉。处于这种幻想文化或精神状态中的中国人到了近代,其落后挨打是必然的。

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论调了。上述论断是把中国近代落后这一事实作为原因,得出所以中国的哲学是罪魁祸首的结论。反问一下:中国的这种哲学并不是到清末才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算什么?

这样肯定的说中国哲学是什么什么,对中国哲学一棒子打死的定论是不是犯了与“大概、也许、差不多”相同的错误——对真理的亵渎与不尊重。不知hcy98765从哪里得出结论说中国哲学是“大概、也许、差不多”,大概是看了胡适的《差不多先生》(我又用了“大概”,是因为我不认为很多人读过这篇文章)。可即便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的胡适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如此的贬低。这一点查看胡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活动便可知晓。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使用“差不多”之类的模糊字眼,我想这与我们中国人的温和和谦虚的性情,和以和为贵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当两人的意见有分歧时,如果较真一定会出现争执和冲突。当这种分歧无关大局时,人们用一句“差不多”来化解矛盾。这有点周总理的“求同存异”的意思。即使是完全对立,人们也宁可采用更为委婉的方式去解决,而非针锋相对。这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不要一味的批判这种哲学的弊端,而应看到这种思想在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下的意义。我想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而不间断,之所以能实现多次民族的大融合而没有消亡正是由于这种包容的谦虚的哲学。现在中国十多亿的人如何就能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实现生存和和平发展,我想也是与中国人的这种处世方式分不开的。日本国弹丸之地如何就能养活一亿多的人口而能实现社会稳定,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应该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如何解决当前的种种争执,人类如何和平相处,中国的传统哲学或许有其用武之地?

中国古人并非事事都喜欢“差不多”。传统的诗词精确的用字,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都可见一斑。中国人在饮食、穿衣、住房方面体现的精益求精恰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就算是一个痒痒挠、一个挖耳勺都费尽心思。另外从圆周率的计算也可看出中国古人的精准。中医给人感觉是含糊的,因为你不知道你吃的是什么。其实恰恰相反。单单看中国的针灸学问就可以看出中医是多么精确的学问。国人讲究养生,在生活习惯上半点不含糊。

总结中国古人的含糊与精准之处,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外圆内方”的修身之道。对待别人要宽容,要以和为贵;对待自己要严格,精益求精。这是中国古人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奴性一说大多是来自鲁迅。把中国近代的落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归结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奴性”和“自我陶醉”只是在“扣帽子”,其指导思想难道不也是“逃避现实”,逃避自己对历史的责任吗?个人认为,鲁迅先生当年并没有简单的把中国的近代的失败归结为“奴性”,他所做的与其说在批判奴性,不如说在挖掘和解剖奴性,使之看得见摸得着。现在的人,与其去挖祖宗的坟去鞭尸,不如找找自己身上的劣根性,分析一下现代社会中的奴性,使之暴露于太阳之下,或许更有意义一些。

古人因为见识短,盲目的服从于官爷和皇帝的权威。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难道不是在盲目服从于法律和道德,而从未思考过那些条条框框为什么存在?古人中有老子、庄子、陶渊明,有人说他们逃避现实。难道不能反过来理解认为他们挣脱了现实的束缚、奴性的束缚,寻求自己内心真正的理想去了。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摆脱物质的、人际关系的、各种道德的束缚,真正的服从自己的内心?之所以不能摆脱难道不是因为身上的奴性:物质的奴隶,人情的奴隶,道德的奴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458-351092.html

上一篇:手机之恋
下一篇:保卫温柔乡
收藏 IP: .*| 热度|

5 周可真 孙学军 陈苏华 蔣勁松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