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祝大家春节快乐!附上“扁鹊医术《鹖冠子·世贤》”

已有 11927 次阅读 2011-1-30 09: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祝大家春节快乐!, 扁鹊医术, 鹖冠子, 世贤, 扁鸦

祝大家春节快乐!附上“扁鹊医术《鹖冠子·世贤》”
 
祝大家春节快乐! 
 
附上健康思想,祝大家健康快乐!
   
 
—————— 扁鹊医术《鶡冠子·世贤》——————

       原文: 魏文王问扁鹊——《鹖冠子》世贤第十六
       王独不闻魏文侯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为善?’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
 
      译文
       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 3 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
       扁鹊答:“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的时候,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反而觉得他的治疗没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我们乡里流传。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已经严重的时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用麻药让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远远大于我的两位哥哥。”文王叹道:“你说得好极了。”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
       兄弟三人医术高低,一目了然。正如扁鹊所言:“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际,所以名气无法传出;我二哥治病,是治于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其名仅闻乡里,而我治病,是病人之病快入膏肓了,所以我就全国出名了。”扁鹊的大哥有本事在没病时,看出病来,让病连发的机会都没有,使人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健健康康。大象无形,眼观无状,这本事真的了得。且成本底,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但愿天下人康健,哪怕柜上药生尘。宅心仁厚的人常有这般菩萨心肠。扁鹊比较而言,是技低一筹,病已出现,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当然要容易些。可是,一个默默无名,一个声名赫赫,何则? 没得癌症,要你百块钱,你可能跳起来,得了癌症,花十万百万你不在乎。会生大病而暂没生大病,扁鹊大哥来给你治疗,你即使不把他乱棒打出,也会给他一顿好骂;得了大病,你急急喊扁鹊,大把大把地送大钱给他,求他为你治病。三兄弟不同的医术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大哥医术水平最高,但不被人们认为是“神医”,甚至还误认为“欺诈”,他的诊所门可罗雀,业务很少,在当时没有知名度,后人也无从知晓;二哥医术比大哥差一些,在当地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医生,知名度较大哥为高,业务也可以;扁鹊本人医术最差,但被全国人认为是“神医”,不仅当时知名度高,业务发展迅速,而且在今天,我们知道的古代名医中,扁鹊也是位居其中。扁鹊大哥不出名,原因在此;扁鹊出大名,原因在此。
 
        古人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中国自古就讲“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道理。
 
       扁鹊的这个一番话给我们后人许多的启示: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预防大于治疗),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之所以是奇迹,就在于出现这种状况的概率很低,一旦“病入骨髓”、“肓在骨髓”才想去找圣医妙药,纵然是扁鹊再世,恐也回天乏力。扁鹊的故事是旧的,却给我们新的启示。
 
 
 
—————— 邓铁涛:“上工治未病” 养生重于治病 ——————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上工”本指好的医生, 现多理解为“上等的措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09074.html

上一篇:生命原本是用来浪费的 天才原本是用来摧残的
下一篇:2011寒假傻拍(一):下雪了
收藏 IP: 202.113.12.*| 热度|

6 蔣勁松 许培扬 李学宽 侯成亚 yinglu dulizhi95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