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当代科技原创的两个最大的敌人

已有 3215 次阅读 2021-3-9 14: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当代科技原创两个最大的敌人

          

Leonardo da Vinci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Leonardo-da-Vinci/Last-years-1513-19
Leonardo da Vinci: self-portrait
Self-portrait, drawing by Leonardo da Vinci, c. 1490/1515–16; in the Royal Library, Turin, Italy.

           

一、现代通讯
   特别是智能手机,彻底摧毁了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强制打断思考成为新常态。

   没有有效的时间,什么也做不成。

       
   历史上:
   (1)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日以继夜连轴转式的工作。
   (2)艾萨克·牛顿,为保证时间,只穿睡衣、拖鞋。
   (3)反过来,戴维(Sir Humphry Davy)不脱衣服。衣服脏了,在外面再穿一件新衣服。

   求以上内容的权威英文原始出处。感谢!

   “就是天才,他们的成绩也应首先归功于顽强的劳动和他们自己独立经历过极严肃科学准备过程。”——米·阿·克拉契柯

                
   当代:
   (1)陈省身:“要做学问就要安静,甚至电话都不要接,不能打断思路。”
   (2)D. E. Knuth,停用 email,幸福无边:
   “I have been a happy man ever since January 1, 1990, when I no longer had an email address. 从1990年1月1日开始,我成为一个总是快乐的人,从那时开始我不再有电子邮件地址。”“my role is to be on the bottom of things. What I do takes long hours of studying and uninterruptible concentration. I try to learn certain areas of computer science exhaustively. 我的角色是做事最底层。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间断的专注。我尝试详尽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某些领域。”

   (3)“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

          
二、同行评议
   (1)同行评议是用“旧知识”评“新知识”,具有阻碍原创的天然特性。
   (2)同行是冤家。特别是评审绑定了过多的世俗利益时。
   (3)同行不是神仙,不会未卜先知。

   做成了,传播不出去;或者“被”没有条件做。

       

参考资料:
[1] 达·芬奇 (意大利博学家,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E%BE%C2%B7%E8%8A%AC%E5%A5%87/75724?fromtitle=%E8%BE%BE%E8%8A%AC%E5%A5%87&fromid=122360
   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1/4=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2] 张国,中国青年报,2011-10-26 03版,陈省身:“大师”二字这样写
http://zqb.cyol.com/html/2011-10/25/nw.D110000zgqnb_20111025_1-03.htm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361-2.shtm
[3] Knuth versus Email - Stanford University, Email (let's drop the hyphen)
https://www-cs-faculty.stanford.edu/~knuth/email.html
   I have been a happy man ever since January 1, 1990, when I no longer had an email address. I'd used email since about 1975, and it seems to me that 15 years of email is plenty for one lifetime.

[4] 科学网,2012-12-25,中国科学报:“钱学森之问”的“三重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310024.shtm
   “换言之,‘钱学森之问’不但在中国存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问题,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使人们根本没时间思考‘大问题’。没有思考,也就难成大家。”徐辉说。

[5] 文双春,2018-07-31,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打个比方说,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6] 文双春,2013-05-02,能出院士不一定能出大师——学术越评越掉价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685914.html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8日第3版“能出院士不一定能出大师”

[7] 科学网,2014-12-01,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295710.shtm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7-2] Kyle Siler, Kirby Lee, and Lisa Bero.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5, 112(2): 360-365 (JAN 13 2015)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2/2/360

[8] 闵超,中国科学报 ,2018-08-14 第7版 视角,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N].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8/416516.shtm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0750

相关链接:
[1] 2020-10-01,谁是原创的敌人?谁是原创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原创的首要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2865.html
[2]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J]. 科技中国,2019年第十一期pp.34-36. 2019-11-19.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3] 2020-08-01,[历史] 艾萨克·牛顿斗不过“同行评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55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5793.html

上一篇:2021春季第一堂课(北洋园):卡片机傻拍2021(4)
下一篇:嫩嫩的三叶草(幸运草,白车轴草)(北洋园):卡片机傻拍2021(5)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30 檀成龙 范振英 郑永军 李文靖 武夷山 张晓良 刘立 康建 杨学祥 尤明庆 秦四清 宁利中 王洪吉 朱林 吴明火 曾杰 王从彦 赫荣乔 黄玉源 王宏琳 杜占池 刘德力 汪晓军 李毅伟 姚远 晏成和 李学宽 许培扬 彭振华 李世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