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印度洋的两大惊人发现
Two amazing discovery recently in the Indian Ocean
(本文是2014年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邀请报告开场介绍)
梁光河
2014-7-11
最近两年,地学领域在印度洋上有著名的两大新发现(都刊登在NATURE上并有大量相关新闻报导),改变了之前人们的很多观念。这两大发现简单地说就是:
(1) 在毛里求斯区域发现了六亿年前古陆。
(2) 在西南印度洋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洋壳缺失。
第一大发现:
2013年Trond H. Torsvik等科学家从毛里求斯海滩上的两个地点收集了砂粒,随后他们逐粒分析了这些砂粒,结果发现大约20颗年代非常久远的锆石。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岩石的成岩年龄分别是660Ma和1970Ma(图1)。该文章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上。(http://www.cas.cn/xw/kjsm/gjdt/201302/t20130226_3782801.shtml)
图1发现古老岩石的位置及U-Pb测年结果(据TrondH. Torsvik,2013和NOAA)
根据海底扩张和磁异常确定的全球洋壳年龄分布图(图2)推测毛里求斯附近岩石年龄应该小于70Ma,而实际上发现了年龄远大于预测年龄的古老岩石(660Ma-1970Ma)。这与事实严重不符,那么海底扩张该做何解释?只能凑合找一些不符合逻辑的理由了。
图2 根据海底扩张和磁异常确定的全球洋壳年龄分布图
第二大发现:
我国海洋科学家周怀阳团队通过地质取样发现,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上,绵延3100公里长的马里安隆起(Marion Rise)的地表,广泛分布有通常被认为代表地幔的橄榄岩,在马里安隆起东段的53度洋脊段上,有约3200平方公里大小的区域几乎完全缺失洋壳,地幔直接出露于地表,这段“薄洋壳”的发现,是“地幔羽”假说无法解释的。该文也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Nature上。
图3发现洋壳缺失的位置及相关报道(据NOAA和新华网)
图4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上发现缺失洋壳的具体位置(据Huaiyang Zhou et al,2013修编)
另外一个惊人发现是该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糜棱岩(图5),我们知道糜棱岩是高温高压剪切摩擦成因。糜棱岩具有糜棱结构、定向构造,是一种经过动力变质作用的深度变质岩。糜棱岩为强烈破碎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无论地幔羽假说和海底扩张假说对此都难以给出合理解释。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将它们解释为印度板块在该地区滑过,这也是印度板块从南极裂解漂移的必经之地(图6),就很容易理解并合理解释糜棱岩的成因及橄榄岩的成因。
图5在西南印度洋中脊附近发现糜凌岩(据Huaiyang Zhou et al,2013修编)
图6 全球1.5亿年以来各个板块的漂移动画图(据美国USGS)
简单的结论是:海底扩张和地幔柱假说需要重新评估,可能并不存在,大陆板块会自己漂移,魏格纳100年前提出的大陆自己会漂移是正确的,只是他给出的力学机制存在问题而已。
阅读下面链接中的文章也许会改变您很多看法:
探密地球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