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27号,在来德国3年零363天的时候完成了了博士答辩,除去呆在斯图加特将近半年的时间,我用了3年半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结果也很不错,获得了1.0的分数(magna cum laude),心中不由地回想起这科研路上一路走来的历程,想写点什么,算是致谢一路上帮助我的人或是回忆。
大学时代的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只是想着本科毕业找个工作,当然在大学的前两年也是享受着大学的生活,那时热衷于组乐队,踢足球和朋友出去玩。大三开始忽然意识到自己对做实验很感兴趣,虽然大学考试的成绩一般,但是实验成绩一直都很优秀,那时候我还没有做研究是概念,只是觉得捣鼓着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很有趣。真正开始接触做研究算是2006年初的本科毕业实习开始,同时也遇到了我的第一个指导老师药大微生物系的窦老师。我十分庆幸自己分配跟着她做实习,因为本科实习的很多同学尽管去了一些“牛组”,但是只能干一些洗洗涮涮的体力活。窦老师是一个十分和蔼可亲的人而且她非常有耐心,她当时只是讲师,所以手下没有学生,这样她每天都会手把手的教我做实验。那时候我上手很快,没有几个星期我就可以自己负责所有她分配的实验,在实习后期的时候还开始指导新来的研究生做实验,心中还是有一些成就感的。实习做了近半年的基本细胞实验,培养了很好的实验习惯。
硕士报考了南京大学,由于一些小意外,原本信心满满的我却以1分之差落榜了,但我依然认为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调剂到了南京工业大学,遇到了科研路上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位领路人何老师。何老师十分热爱学术研究,而且她平易近人十分好相处,可以说在工业微生物方面她在国内也算是有名气的学者。她是在中国药科和日本筑波大学毕业,从她身上我学到了日本人做科研的严谨认真,但是从没有感觉到日本人的push。我在研究生期间并没有受到太多限制,因为我暑假就去她的实验室开始实习,所以在研一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对实验室的环境和技术有了了解,因而从研一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独立的课题,而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那时候老板在智力和财力上都十分支持,因此我在研究生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就投了第一篇英文文章,在毕业的时候一共发表3篇一作SCI的文章。当时老板十分想让我转博,因为她认为我再花1年就轻松博士毕业了,不过我告诉她想去外面看看,因为当时我觉得如果继续呆下去很难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这样我晚了3年才拿到博士学位,但是依然觉得十分值得)。虽然老板十分想留我,但是她并没有阻拦我申请出国,相反她给了我很多帮助,她依然愿意帮我写推荐信联系自己熟悉的人,这是让我十分感动的。最后在她的鼎力帮助下,我在在毕业前夕获得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物催化大牛Schimd教授的实验室交流的机会,其实说是交流其实就是去读博士,只是因为当时Schmid教授要退休了,所以只能赶在退休前把我招过去,让我在新教授的手下试用半年,如果可以就正式转博士。可是新来的教授并不喜欢中国人(听说是以前和中国人有合作的不愉快),他只是卖了Schmid一个面子,答应让我去呆半年,而且经费由Schimd老师解决。我刚到实验室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那个教授一直没有跟我说我要做什么,只是让我在实验室里面呆着。因为当时实验室还有几个Schmid老师留下的中国博士后(半年之内全部被赶走),所以我还是可以跟着他们做做实验,今天帮帮这个,明天帮帮那个,几周后那个教授也很明确的告诉我半年就要走人。我很明白当时自己的处境,如果不在半年内找到位子就要卷铺盖走人。但是我并不担心,第一这样的老板我也没有兴趣跟他一起合作,第二我相信人在德国就一定能找到博士的位子。因为我已经对德国博士制度有了一些研究,德国这个国家的博士生位子很多而博士后的位子是很难找的,如果人在德国就会比较容易得到面试机会,只要表现的不错就一定可以拿到。在到德国以后的一周内就拿到了几个面试机会,因为我告诉先前联系的几个德国老板我已经在德国了,他们都很愿意邀请去面试一下,在比较选择和朋友的建议下,最后决定接受Tuebignen大学的一个博士位子,感谢Dr. Xiong在期间的鼎力支持,给我介绍了一个十分nice的实验室。我很高兴地把消息告诉Schmid教授,他也感到很欣慰,因为是他把我邀请来的,可不想我在几个月之后就卷着铺盖走人。
我提前结束了斯图的工作,在11月底就来到了Tuebingen,开始了新的研究生活,这个领域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主要做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我在Tuebingen老板有两个,一个是大老板LH,还有一个是小老板BG。他们分别在我博士期间扮演不同角色,大老板更像是一个领航灯,有距离感不易接近却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而小老板更亲切无距离感,更像是朋友,现在我们基本上是亦师亦友无话不谈。当时面试的时候给了我两个方向的课题选择,一个是LH的课题,一个是BG的课题,最后我选择了BG的课题,因为他的课题更有活力,更有挑战性,有更多的未知元素。而另外一个课题已经完全设计好了只要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而且BG的风格就是给你一个大方向,只要不偏题,剩下的你自己发挥,这一点我也非常喜欢。我们组一直保持这4个人的配额,一个技术员,两个博士,感觉大家就像一个特种小分队。开始进实验室BG并没有安排我做任何实验,他给我几百篇文献给我,然后让我先花一个月读读文献,先了解一下这个研究方向的进展,想想以后做啥课题。第一个月我就呆在实验室的一个专门的办公室里面每天读文献看资料。这样做果然很有效果,在选着课题的时候我已经对我们研究的方向基本有了一定的把握,先是和和老板讨论了几个可能的方向,最后在大老板参加的情况下多方同意确定具体的课题。由于BG还不是教授,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呆着(不过博士后期他也越来越忙,这应该是一个成为教授的过程吧),在课题的进展过程中,我可以随时和他讨论交流,同样我们也有大的组会,大概4个月报告一次,研究所所有人都会参加,大家会提意见问问题。一般6个月还要写一次正规的书面报告交给大老板,要求和写文章一样,然后大家花几个小时的时间讨论问题。在Tuebingen我也得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的锻炼,比如上了德语课(尽管由于我的懒惰,现在依然还是很烂),结交了朋友,旅游了很多地方,然而收获最大的是做报告能力的提高。我们研究所所有的seminar都是必须用英语的,所以自己做报告听报告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在每次大组会报告以后,大老板都会把做报告的人带回办公室点评你的报告的优点和不足,指导你如何改进。我记得第一次报告我做的很烂,很多东西讲的不清楚,大老板会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首先夸奖我ppt做的不错,然后有提出了很多问题,他告诉我说:“我发现中国人大多都实验做的很好,但是报告做的很差,我知道亚洲国家的人学英语十分困难,但是我希望你不要成为那样的人,要学会用英语做报告,这样才能在国际上和同行好好的交流,你要多加好好练习啊,下次讲的时候一定要慢,把每个词都要说清楚,不要紧张。。。。。(省略很多字)”。还让我以后在做报告之前先跟小老板多练几遍,随着训练的增加,期间还参加了英文培训班,慢慢一点一点做的比以前好一些了,依然每次报告完大老板鼓励我去取得更大的进步。当我第二年结束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组会的报告,老板还鼓励我要突破现有的做报告能力,让每一次的报告如同在在国际会议上的感觉。在毕业答辩的时候我信心满满的报告了我的课题,由于以前的训练我一点也不紧张,整个过程中讲的条理逻辑和吐字清晰,结束以后同事和老板过来兴奋地告诉我即使放在国际大会上这也算是十分精彩的报告,当时我真是十分欣慰。在3年半的博士期间也发表了不错的论文,一篇NatureChemical Biology和ChemBioChem的一作,一篇ChemBioChem一作在revision,协助老板写了一个review,还会有一些挂名的文章。在答辩以后的第二天,小老板把我带到办公室和我谈了一会,他告诉我:“啸宇,你马上就要去美国开始博后了,我认为在你博后2-3年以后就要开始想办法找独立PI的位子。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博士后以后的研究方向,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些方向,选取既要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要能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独立研究者,博后到独立PI这一步的转变是最难的,希望你能好好思考,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们依然保持联系”。
我真的十分幸运有这些在科研道路上的Mentors,他们一直在路上帮助着我的成长,他们传递的不光是知识和经验,同样也传递了一种力量和精神,如果有一天我能有机会指导别人,我一定会把这些在继续传承下去。马上就要去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博后了,我依然还在路上。。。
2013年7月9日巴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