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林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rmthin 思想的分享,交科学的朋友

博文

适用于中国人的科研体制 精选

已有 10895 次阅读 2014-3-6 23: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基金, 科研评价, 科研体制

适用于中国人的科研体制

黄洪林

正值全国两会召开,加上自然基金申报时期,科学网讨论最多的还是我国的科研体制。作为大学教师,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中的一员,深切感受到我国科研体制的弊端,自然对其政策进行了长久的思考,得出了自己的初步方案,在去年8月份在科学网开博,展示了这一方案的要点。

原博文的题目是:科研基金的顶层设计

2013-08-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41239-720305.html  

原期望该文能够得到一定的反响,后来发现博文也就是一过性的,阅读到的人并不多,这次再写博文,把要点提出来炒一炒,再添加一些新的思考,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原博文要点:

1、科学工作者获得科研经费不是通过写标书直接获得,而是向国家基金委申请贷款获得。申请贷款时,不需要太详细了解其研究内容,只要看申请者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研究者,是很强的研究者还是很平庸科研工作者,决定了给予其贷款的额度。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讲,可能给予1020万就很好了。优秀的科学家,每年贷款100万到1000万也不算多。给予贷款的机构建立一个好的我国科学工作者评估机制就行。

2、国家自然基金委的科研经费最终拨给的单位是发表科学论文的相关科学杂志,一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应该是对杂志的评价,而不是一篇文章的评价,把杂志办成有影响力的杂志是杂志编辑的任务,如果杂志办的好,来年的经费再增加,杂志社相互竞争。

(新增注解:所有的中国的科学杂志都由国家基金委承办,聘请院士或该领域最优秀的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担任主编,相当于科学成果的购买商)

3、国家基金委建立一个网站平台,每位科学工作者在完成科学研究,写成基础研究论文后,在自己的空间发布,由杂志社选购,在没有出售之前,产权属于个人,可以给一个价格,然后杂志社可以和作者讨价还价。成交后,产权归杂志社,相当于国家收购你的成果。每次出售成果后,可以获得积分的增加,下次申请的贷款额度可以进一步增加。对于大项目,科学工作者可以自己组成团队,共同完成。

(新增方案:每个学科至少办两本以上的科学杂志,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杂志的负责人为该学科的国家级权威人物,也就是院士级别,本人认为,院士可以改为院仕,也就是学术官员,代表国家收购学术成果。也就是由运动员变为裁判员,也可以兼任教练员,写一写学科综述,拿年薪,但是,不再具体做科研,不拿科研经费。这些人应该属于年轻时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果,有很高的科研积分,也可以是活到等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做伯乐,为国家制定科学长远计划和发现科学人才。)

4、发表论文的署名都要在名字旁著名权重率,如果有三位作者,可以第一作者,0.3  第二作者,0.2 最后一位通讯作者权重0.5 当然这个不是固定的,而是,发表时共同署名的作者没有异议。科研积分的分配都是按照这个权重来给。一般来讲,我国的博士生,毕业后,都有论文发表,在老师哪里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科研积分,如果毕业后,只要有依托单位,都可用申请到一定的科研贷款。

5、政策的实施后,我国优秀的研究论文肯定在国内杂志发表,国内杂志的影响因子可以逐步提高,另外,这些杂志有国家经费支持,不需要收版面费,而且是免费查阅,每篇文章下面留有空间供大家评论。科研工作者希望有国际的知名度,只要论文提供两个版本就行。英文版和中文版。我想,没有作者敢于造假,编数据,造假者到那时不是身败名裂,而是,信誉度差到没有机构愿意给他贷款做研究,杂志社可用追回投资,让造假科研者彻底离开科学研究这个圈子。

(新增思路:建议我国自己办属于自己的顶级科学杂志,与NatureScience竞争,利用国家的实力,改变科学杂志的商业性质为公益性质,对国内好的科研成果高价收购,对国外投稿,也给予象征性奖励,不愁好文章不来,增加我国的科学软实力和话语权。)

6、改拨款制度为贷款制度,只需要进行一次评价就完成了现在的申报,检查等评价过程。国家基金委应该类似工商局,每个科研工作者开始从事科研工作都进行注册,然后赚取积分,根据积分多少来判断给予多少贷款,如果科研工作完成后,其成果不能够得到杂志社收购,说明其研究不被认同,不能完成,就不能返还当初的贷款,也许没有那么糟糕,贷款30万,只收回20万,证明你经营不好,你的这个公司就要萎缩或者倒闭,老板也就再一次沦为打工者,或者逐步退出,优秀者就逐渐显露出来,不会出现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41239-773716.html

上一篇:由置顶博文《奋斗都是为了一个好的生活》想到的
下一篇:适用于中国人的科研体制-作者答复博友问题
收藏 IP: 125.89.79.*| 热度|

29 陈希章 曹聪 宁磊 金拓 张雪峰 王涛 姜咏江 辛晓十 武夷山 陈楷翰 王国强 李宏强 徐攀 牛丕业 席鹏 于谨磊 李斌 魏国 王永林 贺泽龙 马兆武 孙宝玺 高友鹤 刘建彬 tlw2013 ffwb07 h123y68 ybtr3929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