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科学打假的逻辑——科学新闻对决肖传国教授的反思

已有 6265 次阅读 2010-9-23 22:41 |个人分类:主编心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秋节一大早就读到新闻,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教授肖传国花10万雇凶伤人,打的两个人,一个是在《科学新闻》上多次发文和接受采访抨击肖传国所谓“肖氏反射弧”的方舟子,另一个是在《科学新闻》主持了系列揭露肖传国报道的原本刊执行总编辑方玄昌。方玄昌被打的时候,已经加入了《财经》杂志,担任其环境科技栏目的主任编辑。
 
很幸运,尽管我们先后分5期刊登了8篇对肖传国的所谓“肖氏反射弧”的调查和评论报道,作为《科学新闻》总编辑,我一直安然无恙,也许是因为频繁出差的缘故。
 
《科学新闻》刊登的有关“肖氏反射弧”的调查文章,分别为:
 
谁来评定肖传国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09-10-26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09/10/751.html
 
 
 
对话肖传国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09-10-26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09/10/752.html
 
 
 
“肖氏手术”治愈率:85%,还是0%?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09-11-23 20:6:25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09/11/822.html
 
 
 
“肖氏手术”:寻访让志愿者震撼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09-11-23
 
 
 
 
众说“肖氏反射弧”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09-12-8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09/12/864.html
 
 
 
谁来监督人体试验?
 
来源:《科学新闻》  2010年第1期
 
 
这些文章刊发后,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反响,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集中的一种观点是媒体不可能对学术争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争论给出正确的权威的判断和结论,所以不适合参与科学打假。
 
根据《科学新闻》的报道经历,我确实同意,媒体无法对专业性较强的争论给出正确的权威的判断和结论,所以不能作宣判“科学造假”的法官。但是我想这不意味着媒体就不可以报道学术争论,不可以对所谓的“科学作假”进行报道。
 
 
 
1.报道科学争端的逻辑
 
关键在于,报道要力求反映各方面的观点和声音,并不作出任何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力求避免偏颇。从我们的报道中,我们自己的记者没有做出自己的判断,也采访了被争议的肖传国教授。
 
我们在报道这组选题的时候,广泛采访了泌尿外科和神经科的一些医生,在调研过程中,也遵循着科学界的逻辑。在结果上,文章似乎偏向于一方面的结论,这并非我们故意如此,而是因为绝大多数采访对象提供的意见导向了这个方面。
 
那么,这些采访对象是否有权利评价肖传国教授的医术呢?对此,我们一开始就尽我们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是肖传国教授的学生或者助手,所以无法按照肖传国教授指定的人选来做采访。我们能做的,主要是从这个手术在现有医疗体系中被界定的分类中寻找相关专家。我们找到、试图求证的专家数量远远大于最后愿意发言的专家数量。我们不能肯定那么多不愿意讲话的专家到底出于什么考虑,但是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证实,这些不愿意讲话的人都拥护肖教授,我们自然也会在文章中有所反映。
 
但是肖教授认为,他的手术是属于跨学科的创新,是神经科学和泌尿外科的结合,所以别人不懂,别的专家不适合来评判。
 
那么,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难道因为肖教授所讲的创新性,国内专家就无人可以评价了吗?我想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我们采访到的一些专家并非从这个交叉学科本身的学理上进行评价,而是从泌尿动力学这样的角度,因为这个手术已经被肖教授广泛应用,所以对结果的评价应该远重于对学理的评价。
 
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主要在于,肖教授手术要解决的排尿问题,在泌尿动力学上是否能解释得通,以及腹压等手段促进术后病人排尿是否合理。
 
 
 
2.媒体报道思辨
 
也有人谈到,“任何个人在媒体面前都是无力的。当媒体卷入学术道德的争论,尤其是带有偏见的或结论性的卷入,只会把事实的真相搞乱,后果可能是可怕的、灾难性的。”
 
对此,我们并不完全赞同。核心的问题在于,学术道德的争论是否仅仅关系到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这是判断媒体是否该介入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我们多篇对“肖氏反射弧”的报道而言,我们关注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些患者的指控属实,那么这个手术已经有可能造成对社会和对众多患者的不良影响。即使最后证明这些指控并不属实,那么也有必要在涉嫌争议的时候,暂停相关的手术,这一点,就需要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发出声音。如果被报道的对象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暂时停停又何妨?
 
必须强调,尽管肖传国教授已经涉嫌雇凶打人被警方控制,但是警方并没有(也无能力)宣布肖传国教授神通广大的“肖氏手术”有问题。所以我们这里探讨时,仍然愿意将之称之为一个“争议”。
 
再此,我还要特别强调,媒体之所以要介入学术道德领域,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在学术道德领域中所涉及的问题已经以并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进入了大众视野。我有幸倾听了肖传国教授在清华的演讲,在聆听他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发现肖教授说他是2008年4月份从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获得了对肖氏反射弧进行临床应用的批准,而肖教授如果表述正确,那么这个“应用”可能是非法的,因为NIH只管研究,管不到治病救人的临床应用。
 
就算不追究这一点,而将NIH的批准视为这一理论得到了专业的认可,那么肖教授在此前已经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了大量其科研成果的报道,很多报道甚至出现在2004年的一次鉴定会之前。在这个语境下,媒体不卷入学术的争论,是否就意味着媒体只能报道成就,而不能报道不足和争议呢?
 
 
 
3.判断的标准
 
  实际上,即使纯粹就基础科研领域,肖教授的创新是否如他所说的那么大也有一定疑问。例如,在肖教授看来经典的Journal of Urology(2005, 173, 2112-2116)文章,引用数这一衡量科学重要性的金标准在到2009年最后一天为止的将近5年的时间中只有16次(另一篇肖教授认为体现其权威性的发表在 European Urology上的综述,引用数不到10),其中一半来自肖教授本人。我想如果说这是革命性的成果,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对这么低的引用量表示怀疑的,因为别人不引用你的东西,说明这个东西对于他们没有用。
 
一位反对《科学新闻》进行对肖传国教授的调查报道时说,“要证明肖式手术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验证。关键是看多源的、基于对比的统计结果。美国有多个中心已经或准备进行这个手术。一、两年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结果。如果证明无效,中科院和科技部有关部门一定会接受举报,彻查肖传国是否在自己声称的百分之八十几的成功率上造假。那样肖传国在河南大规模运用“肖式手术”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慎重的,他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两件事情,第一,“多源的、基于对比的统计结果”正在进行中,现在还没有出现结果,第二,肖传国教授已经在河南大规模运用“肖式手术”。
 
但是问题在于,只有“证明无效”之后大规模运用“肖式手术”才是不慎重的吗?难道在“多源的、基于对比的统计结果”证明“肖式手术”有效之前,大规模运用“肖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据肖教授讲已经有4000多例)就可以是慎重的?如果最终是“证明无效”的,那么这已经接受治疗的4000多例患者(注意,这可不是卫生部批准的、患者要签署之情同意书的临床实验)就算白治了?
 
任何一种创新都应该符合一定的程序,在涉及到患者安全的时候都应该格外地谨慎。固然,如果“肖式手术”是一种成功的创新,几百万脊柱裂病人会受益,但是假设“肖式手术”并非如此,那么这几百万脊柱裂病人中的一些贸然去接受手术治疗,是否会遭遇很大的风险?
 
对于任何一种疗法和药品,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福利,而首先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风险。这一点正是美国FDA审批药品的原则。如果是真正的创新,何必担心会因为慎重考虑风险的因素而推迟一些应用呢?在这一点上,每年夺去成百上千万人生命的癌症,应该比脊柱裂病更加可怕,但是我们能因为强调一种新药潜在的治疗价值,就把对治病效果的追求放在安全和慎重的考虑之上吗?
 
尽管已经进行了多篇深入的调查报道,但是正如上面所说,警方控制涉嫌雇凶打人的肖传国教授并不必然意味着其“肖氏手术”有问题,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获得的而不是来自肖传国教授的证据并不能支持这是一种成功的创新。
 
我们期望着能通过警方的调查,学界(包括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泌尿外科医生)也能系统地对“肖氏手术”进行调查与反思,从而让这个“争议”能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方舟子遇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366185.html

上一篇:新药创制的企业经
下一篇:《科学新闻》:华中科大肖传国真相调查(配诗)
收藏 IP: .*| 热度|

4 鲍得海 任国鹏 陈辉 白图格吉扎布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