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从示范到试验,生态文明建设升级

已有 3063 次阅读 2016-9-19 15: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升级, 示范区, 生态建设, 试验区

1989年全国爱卫会推行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林业局等各部委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示范创建活动,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环保部的环保模范城和生态省、市、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提出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那么,从各类示范到设立统一规范试验区(以下简称从示范到试验),是现行各类相关生态文明创建的终结?还是整合与升级?

示范意味着好的、成功的,成熟的、可推广的,是推介性的实践。试验是难度大、不确定性强、风险大,是探索性的实践。当前,我国改革尤其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深水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维度、多主体、多环节和多要素,从近些年的地方实践看,制度缺失既是最大、重大短板,又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产品需求具有动态性及全民性,是考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自上的制度缺失及自下的动态需求加剧改革难度,再加上以生态与环境保护倒逼或促进传统发展模式发展转型风险大,建设过程中重、大、难等问题多。因此,“试验田”的播种利于收获优良的“改革种子”,从而在各地区“生根发芽”并繁衍成参天大树、绿色森林。

我国生态试点示范区在模式探索、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重复、交叉甚至混乱等乱象。第一“部门化”、“碎片化”管理。各部委在生态创建上各自为政、各抓重点职责界定不清,职能交叉或相互推卸责任等,例如存在各类缺少相互协调的基于部门授权或环境要素的生态示范、试点、基地、工程或项目,“碎片化”“分段化”导致的综而不合、合而不实等问题,难以打破多头管理的利益格局和资源整合。第二排斥市场主体。当前的各类试点、示范,通常是以政策洼地(优惠)、大量资源堆积等“制造出来”,地方政府参与示范试点的目标,也多是出于享受特殊或优惠政策、项目或资金支持,效率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管部门对地方约束性不足、鼓励性为主,或出于不伤及地方示范的积极性为原则而对示范的成效倾向于表面文章,示范与试点的过程更是上级主管部门与下级政府之间内部循环,没有市场主体的参与。第三不够重视全民获得感。拿牌子树立地方及领导的形象或政绩,而过于迎合主管部门的要求,忽视本辖区基层政府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感受,做了很多人民群众不知情、不参与、无感受或获得感的事,甚至以运动式的推进方式造成好心办坏事,人民满意程度不高且环境公信力受到质疑。第四缺乏长效机制。评比授牌、政策洼地和数量众多等使基层难以持续、灵活、扎实和创新地作为,考核持续激励机制性不强,实践经验与建设路径难以经受现实考验、复制与推广;部分地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名,功利性较强,大搞形象工程、运动式、走验收和摆花架子,最后致使示范“做一个死一个”或“晒太阳”等乱象。

从试点示范到国家试验区,不是简单的概念转变,也并必是现行各类相关生态文明创建的一刀切的“终结”,而是有效归纳、总结、升级与整合,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强调统一规范。生态文明建设须讲求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资源要素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规范各类试点示范可弥补该缺陷。试验区强调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统筹推进,集中改革资源,凝聚改革合力的顶层设计,干中学、试验性、经验归纳与教训总结和首创精神的地方实践其次突出市场主体各类试点示范有效整合不仅是单一的事项融合,更多涉及背后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复杂关系。试验区着重突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探索建立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绿色发展机制。再者强调了全民的获得感。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称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或准则。试验区以“抬头看蓝天,小河见清水、开窗闻花香”等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重点解决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环境问题,势将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获得感。最后强调了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揽子”的持续机制,而不是“小打小闹”的局部的改良和部门的优化。统一规范制度安排、市场主体有效介入和依靠百姓集体发力等多方推拉力构建长效机制,势必有利于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从而形成生态“建得起、管得到和治得净”的良性局面。

从示范到试验,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无论是生态的试验或示范,还是其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都不能忽视地方首创精神、社会公众参与和区域鲶鱼效应,通过地方试验和典型示范把中央和地方积极性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加强与试验区(示范区)的沟通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从而凝聚合力共跨改革“深水区”。


本文修改版以《生态试点示范区暴露出的问题》为题刊于2016-9-19日《环球时报》: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9/94547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1003761.html

上一篇:基于“水平、进步、差距”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下一篇:空间规划的“三个空间”与“两个边界”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