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真正解决抗旱非一日一功

已有 2215 次阅读 2011-1-17 13: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郑风田:真正解决抗旱非一日一功

人民网113日的消息称,北京连续34个月滴雨未现,山东、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山东已有5973万亩农田受旱,小麦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的“中国粮仓”河南受旱面积1586万亩。缓解旱情最有效的工具是什么?当然是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多年欠帐、年久失修,在关键时刻一直难以派上用场。

 

已连续八年涉农的一号文件今年却把聚焦定位在水利上,已凸显该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的10%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我国一直是季节性气候很明显的国家,在雨季时会下很多雨,而在旱季时又有可能几个月都不下雨。其实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到大江大河的治理,小到沟田渠、堰的维护等等。这些设施在有雨时把多余的雨水贮藏下来,到旱季时拿出来用。 “水利欠账太多,要出大问题 ”这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的观点。近年来频繁大范围的干旱洪涝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已到了不能再拖下去的地步,必须下大功夫来解决。

 

为什么近年来我国屡次出现多一两个月不下雨就大旱、雨下大一点就大涝的恶性局面?它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么多年存在的以下严重问题:多年的投入欠账与制度缺失,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少小农水还是上世纪60-70年代投资兴建的,缺乏投入与维持费用,这么多年下来,许多农村的贮水设施都已被淤平了,起不到贮水的作用了;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大江大河、城市用水库、发电用水库、工业用水库都修建得很漂亮,到农民田头的最后几公里、农民的用水、农业的用水则无人问津等等。这些原因使不少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无法承担更大一点的干旱风险。在风调雨顺时还能凑合着用,一遇到大旱就无能为力了。

 

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发韧于农村,农村也在这30多年的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农田水利的角度来看,这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投入一直呈现逐渐弱化恶化趋势,由此导致原有的供给水平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水利设施淤塞,农田道路失修,导致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为了避免干旱损失重演的悲剧,我国必须对小农水建设机制进行改革,重构我国小农田建设与管理新机制。问责制与贮水于民是两大抓手:

 

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由于农水比较利益低,“政绩”不显著,如何让追求GDP政绩的地方政府把钱投向农业与农民用水一直是个大难题。如果出现严重的干旱损失就要对地方政府一把手进行行政问责,类似于我国现在的矿难问责制,从制度上确保地方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以工代赈、以奖代补贮水于民。小农水是目前水利最大的短板,为了彻底解决“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建议国家拔出专门进行经费,让那些村庄的农民在农闲时进行修建贮水用水的沟塘渠堰。比如一个100人的村庄,给他2万元修改资金,以工代赈,让他们把自己村庄的贮水设施都修建好。 比如每个农民一个月500元,一年下来6000元,600亿维修资金一年可提供1000万的就业岗位,既能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解决“生存水”的问题,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当然我国目前农田水利欠帐太严重,即使每年3千多亿的投入都能够得到保证,也需要用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才能最科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需要耐心与长远规划的工作,需要小心求证、制度建设并重的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405126.html

上一篇:郑风田:成都地票交易为什么被叫停?
下一篇:郑风田: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难题?
收藏 IP: 218.106.181.*|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