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化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dwick 做技术社会学和STS研究方法的拓荒者!

博文

从《爸爸去哪》的密室测谎到谭某某的内心独白 精选

已有 11402 次阅读 2015-9-12 10:24 |个人分类:苏菲的世界|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国外访学,不能对学生耳提面命,总觉得亏欠。于是就想到仿照《苏菲的世界》这种方式,采用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寓教于乐一下。效果不知道咋样,也欢迎各路看官不吝提出宝贵意见、提供素材或共同加入。本专题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启,欢迎扫码持续关注。下期看点:为什么《我是歌手》的大众听审设计要比《蒙面歌王》更科学?《中国好声音》里那英的头发与量化研究中的Try Model;如何讲一个好的故事:《白日焰火》与《烈日灼心》。


——谈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方法

 

质性的访谈方法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最广泛的质性方法之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把谈话(conversation)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但也正因为其门槛低,做出来的东西又良莠不齐,保守诟病也在所难免。比如国内某管理学A类期刊从某一时间起,几乎所有人的访谈纪要都必须是20万字,别管访了几个,field work做了多长时间……真是听一听,也让人醉了。本着霍金大哥“多写一个公式(理论),就会吓跑一半读者”的原则,所以就从娱乐节目中找点案例,说说问题。

《爸爸去哪儿》中最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密室测谎”。简单来说,就是把孩子和老爸分开,然后看看能不能从孩子嘴里套出一些关于星爸星妈的秘密。其实这个做法是对的,也符合了焦点小组(focus group)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去权威性。在权力差距比较小的西方社会,最需要规避的权威就是研究者本身。毕竟焦点小组,就是希望参与者能够把讨论“接手”过去,尽量接近一种自然呈现。相比之下,在PDI爆表的中国搞这个才麻烦,必须小心提防的是小组里的“领导”。可能各位同学参加答辩都有体会,如果自己的老板先提出批评意见,其他老板一般不太好批评——这几乎是成为保过(特别是还能在批评之后提提苦劳)最保险的一种方式。所谓的专家咨询会也往往受到此类问题的困扰:领导先发言吧,算是定了调子;领导后发言,先说的又不敢乱表态。总之只要有领导在场(或者absent presence),这种专家咨询就只能变成一家咨询。

《爸爸去哪儿》把平时处于权威角色的老爸隔开,孩子原则上可以畅所欲言。但其实问题在于,村长大叔,是一个职业的主持人而非访谈员(请参见《爸爸去哪儿》第三季0828)。

比如在开始进入正题之前,村长总会通过一些问题来矫正大家的行为(其实也是宣誓自己的权威)。常用的问题有,你觉得爸爸帅不帅啊?你觉得村长帅不帅啊?你喜欢去幼儿园吗?等等。大部分孩子是上套的。除了夏天,因为她觉得那个测谎仪发出的声音特别吵——这个就属于访谈的homework没做好:如果在正式访谈的时候搞出这样的飞机,那么Good Luck,受访者基本上是会下逐客令的。另外一个特例是诺一,村长问了两次“你见过观音菩萨吗?”诺一都非常肯定的回答“见过”。问题在哪呢?实际上是因为村长不能理解诺一的世界(诺一曾在南海见过观音菩萨的塑像并认为这就是真的)。这种情况其实在正式访谈中是最危险的,因为你一直进入不了受访者的世界,就不会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的来说,访谈也是所有质性方法中最难的。因为你想去了解那个人,很多时候就必须变成那个人。或者起码明白ta的背景、处境、心情,甚至是每一个缩略语、每一个笑话对ta的意义。很多做field work的前辈都说过,能听懂人家的笑话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了融入的一个有效的标准。但是这个在实际操作中太难了,我找到的一种办法是通过《非诚勿扰》(或者其他不用台本来走的真人秀都可以)来训练大家进入角色的能力。




村长所犯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错误是诱导。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孩子只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村长本来就已经具有且通过测谎的仪式强化了权威,孩子貌似唯一的选择就是跟着话题走。比如村长问大竣,喜欢爸爸吗?大竣回答:喜欢。村长又问,喜欢爸爸什么呀?大竣回答:喜欢爸爸抽烟。村长说:大竣喜欢爸爸抽烟啊。大竣:抽烟的时候不喜欢,不抽烟的时候喜欢。OK,孩子已经被洗脑了,脑子里只剩下啊抽烟这个事。以至于村长后续再问爸爸是否有秘密的时候,大竣的第一反应呢是把藏爸爸打火机和烟的事交待出来。过于傲慢,觉得你什么都不懂的受访者显然是不好搞的。但其实那种过于顺从的受访者,才是研究中最大的雷区——因为所有的回答,都可能是顺着你的问题被篡改好了。对此,土改中国的“诉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想想鲁迅和闰土之间的那种纯真的感情,在皇权不下乡里的时代地主老财其实往往是为富相当的仁。但是在土改中呢——

“通过通俗而有力的政治口号,确立了诉苦光荣的舆论空间;通过集体开会和典型示范,削弱了农民诉苦的种种顾虑;通过苦主选择和会场布置,激发了农民的愤怒与仇恨;通过诉苦与分配、诉苦与算账相结合,打破了可能出现的僵局;通过追挖苦根和道德归罪,使农民苦难有了宣泄的对象。“(李里峰,2007)

 其实最容易产生误导效应的,往往就是自己的学术概念。往往在访谈以前,我们都需要用一些一般性的谈话来“破冰”,然后再转向具体问题(Fontana and James, 2000)。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其实就是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大学的博士生/教授,想来跟您了解一下**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术界是**定义的……”那么好了,受访者如果还没被你这个伶俐的攻势(权威宣誓)吓到,那内心也是够强大的。

有同学可能会问,那如果真的想做好这个“真心话”访问,该怎么做啊?学者们早就说过,质性研究中最重要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1)问题虽然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 但要通过访谈员和受访者来共同改进;(2)访谈必须“要深入事实内部”(Wengraf, 2001: 3)。从这个角度来说,首先节目组带小朋友的助理来完成这件事就会更合适的多,也不需要测谎仪这种感low level的cover story——带小朋友玩的时候,让小朋友讲一个ta和爸爸之间相处的故事,其实就是最真实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都在预设一件事,就是受访者最多只是害怕权威,但是不会骗人。然而成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简单。Dr.House的一个核心信念,就是everybody lies。没错,在访谈中也需要谨记这个原则。人在面对他人陈述过去的时候,往往都会夸大好的方面,并尽量掩藏不好的方面。这个其实要把握好就很难,并且要求在记录的时候不仅仅要记录话语本身(可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录音设备辅助),还要记录下来身体语言,并做到实时分析和调整下一步的访谈策略。一个切实的建议是,有团队的话,两个人吧,分别做会轻松一下,一个人只负责观察和问,一个人负责记录。那么说到这,也回答一下关心谭某某采访同学的问题,“她怎么就被黑了呢”。

很多Body Language的书其实都会讲人在说谎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其实很容易就会知道(大家可以找找这段短暂的视频体会一下[《蒙面歌王》0830节目最后的采访],这里也不做更多的解释,其实谭某某的最优策略也是不解释):

“最遗憾的就是提及……“(左眉上挑,表示不理解;同时双手有摊开自下而上的动作,一般表示sowhat?)

“提及就是一种伤害……“(双眉上挑,表示非常欣赏、愉悦)

“不用后悔你做过的对或者错的事情“(对”对“的重音强调和”错“的弱化)。



(感兴趣的同学亦可以对照易时间对其采访[14:35-16:20] 这一小段视频去体会一下,http://v.qq.com/cover/z/zuyc90lkr57ykc6/a0017bs6179.html) 


OK,书归正传,讨论学术,我们可是认真的。其实做多了你就会发现,越古老的方法,就越是难用好。比如密尔法(比较法),又比如今天所讲的这个访谈法。本讲的最后还是录一段80多年前访谈心得的原文,今天读起来依然有滋有味(Mayo, 1933, p. 65)

1. Give your whole attention to the person interviewed, and make it evident that you are doing so.

2. Listen—don’t talk.

3. Never argue; never give advice.

4. Listen to:

(a) what he wantsto say

(b) what he doesnot want to say

(c) what he cannotsay without help

5. As you listen, plot out tentatively and for subsequent correction the pattern (personal) that is being set before you. To test this, from time to time summarize what has been said and present for comment (e.g., “is this what you are telling me?”). Always do this with the greatest caution, that is, clarify in ways that do not add or distort.

6. Remember that everything said must be considered a personal confidence and not divulged toanyone.

 

Note: 本文仅限于学术讨论,并不对娱乐节目本身和艺人有任何立场上的判断,特此声明。

Source:

Fontana, A. and James F. (2000). "The interview: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In Denzin N. and Lincoln Y.(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6: 645-672.

Mayo, E. (1933). 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civiliz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WENGRAF, T. (2001).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biographic narrative and semi-structured methods. London, SAGE.

李里峰. (2007).  “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05:97-10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156-920328.html

上一篇:再见了,我可爱的孩子们!
下一篇:从“MIT著名经济学家论证门当户对的合法性”想到的……
收藏 IP: 108.20.201.*| 热度|

8 武夷山 杨建军 刘旭霞 王春艳 薛宇 黄永义 王嘉文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