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谈爱因斯坦回信(4):我的翻译和解读
热度 3 施郁 2015-4-22 20:09
围绕爱因斯坦给 Switzer 的回信的几点看法( 4 ) 4. 我的翻译和解读 我将爱因斯坦的信翻译如下 : 西方科学的发展建立在两大成就之上: 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中)建立形式逻辑系统,以及(在文艺复兴中)发现可以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 ...
386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谈爱因斯坦回信(3):爱氏也用discovery指方法的创立
热度 2 施郁 2015-4-22 11:16
围绕爱因斯坦给 Switzer 的回信的几点看法(3) 3. 爱因斯坦有时也用 discovery 指方法的创立 有一个认为 discoveries 不能指前文的 invention 和 discovery 的理由是这个 invention 不同于 discovery (见刘全慧的观点)。 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我们可以问, ...
373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谈爱因斯坦回信(2):these或those不改变关键含义
热度 5 施郁 2015-4-22 09:42
围绕爱因斯坦给 Switzer 的回信的几点看法( 2 ) 2. these 或 those 不改变关键含义 前面讨论了原文中是 these steps 和 those discoveries ,只是因为翻译应该尊重原文,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改动原文。改动原文倒是种别样的削足适履,而且类似于科研上的改动数 ...
44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谈爱因斯坦回信(1): “these steps”
热度 2 施郁 2015-4-21 23:23
围绕爱因斯坦给 Switzer 的回信的几点看法( 1 ) 最近,科学网很多博主讨论了爱因斯坦给 Switzer 的回信,恕不一一引用 (郝炘、刘立、 杨正瓴 等人给出一些资料链接) 。下面发表几点看法。 1 . ”these steps” 爱因斯坦的这封回信很短,但主要文献中有 ...
456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玻尔思想以及文理沟通
热度 2 施郁 2014-12-11 14:24
2012 年是尼尔斯 ·玻尔逝世5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尼耳斯·玻尔集》十二卷。由此,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胡言午女士采访了几位教授。她的文章《玻尔思想凸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意义》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20期( 链接 )。 下面是我的答记者问原稿。 1. 玻尔对于物理学 ...
405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需要更多对普通科研工作者的普遍的关怀
热度 7 施郁 2014-12-9 19:40
今年 10 月 15 日 , 我曾经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易鑫的采访。 易记者的文章《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冷思考》已于10月21日发表。 下面是我回答记者问的原稿。 一、 1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这一发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项发明 ...
772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7
世界最大的物理实验室有多少钱
施郁 2014-10-13 19:21
世界最大的物理实验室有多少钱: 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财政预算 施郁 我在 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成立60周年(链接) ,被问到它的财 ...
61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60岁生日及其诺贝尔奖得主
热度 5 施郁 2014-10-12 21:02
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60岁生日及其诺贝尔奖得主 施郁 今年是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建立60周年(图1)。 1954 年9月29日,即杨振宁-米尔斯规范理论在物理评论发表的 ...
168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蓝光有机LED会不会得化学奖?
热度 2 施郁 2014-10-7 18:50
LED 得了物理学奖,也算凝聚态领域。这一点本人倒是说对了。 我倒是曾经觉得LED得今年诺贝尔奖希望很大。很多其他重要应用成果都得奖了,而LED还没有。可惜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坚持到最后。 除了Ching W. Tang and Steven Van Slyke ,做出蓝光有 ...
428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独立预测诺贝尔奖:一位复旦校友、两位华人
热度 8 施郁 2014-9-28 16:50
对 2014 年诺贝尔物理学与化学奖的独立预测:一位复旦大学校友、两位华人 施郁 一. 物理学奖 我觉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会颁给拓扑绝缘体,获奖者包括张首晟 ...
1003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