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书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obob ---------且歌且酒 赴汤蹈火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博文

回家

已有 3156 次阅读 2010-2-12 04:34 |个人分类:逝者如斯--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故乡

收拾了鼓鼓囊囊的行李,俺也要明天回家了,在大年二十九。

我本来不打算回去的,理由或者借口是临近毕业,诸事重大而时间紧迫。只记得几年前,为了准备GT没有回家过年,那是唯一的一次过年没回家。听到北京城满世界的鞭炮响,而自己在有些冷落的寝室,那感觉确实难受,像心被掏空了似的,那便是真正的无聊。幸好同时X和Y兄都没回家,于是火锅煮肉举杯对饮,谈笑中依然觉得没回家似乎这一年就不算完整。前几天,导师说还是回去吧,工作了更没时间了。于是匆匆间今天买票,明天回去。

家乡在内蒙古中部正南,因此算是内蒙古的南大门,毗邻大同,清朝时期为狩猎场,之前为屯兵重地。清朝时代据说是个标准的天苍苍野茫茫的一片草原,还有清澈的河水。但是如今早已不复存在,连小时候的小河也消亡了,家乡的标志似乎就是进城抬头可见的巨大的冒着白烟烟囱,那是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污染了故乡的蓝天和白云。据说这个电厂是亚洲规模的,有某个大领导的题词,担负着华北地区的用电,经济砥柱,这甚至是这个小市的荣耀。我小的时候,对那三个高耸巨大的烟囱曾有些好感,至少没有厌恶之情,还会在村子里站在高处依然可以看到它们而高兴,因为那就是城市。后来,我便渐渐地厌恶那几个烟囱;再后来,我知道很多地方也是这样,举国一也。因此,我反对父母搬到城里,我希望他们住在自己的村子里,那里的天至少依然是蓝的,还有白云,夜里的星星很多很多,吃安全的粮食和猪羊肉。

想起家的时候,我一般不会想到内蒙,也不会想到家乡冒着白烟的小市,我只会想到那个小山村。在资讯如山,淹没了现实世界的当代,我的故乡她依然纯朴的在互联网上找不到她的名字--北吉沿。我完全不知道这三个字的意思,或许是蒙语吧。放牛骑马、喂羊割草、逮松鼠套半翅、罗冬雀打弹弓、捞虾米砍酸枝,那便是我的童年,也是我的故乡。

11岁离开村子进城读书,从那时起,我便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我在外面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呆在家乡的时间。那时候,小脚的奶奶进城做饭伴读,我力气不足以提起一桶水,于是和小脚的奶奶抬水喝,睡在奶奶生火热乎乎的炕头,我常常因想家而流泪。离家久了,我便习惯了外面漂泊,却不再习惯故乡的莜面,大概会在要动身回家的时候才会觉得想家,没回几天便又想着返回北京,临走的时候又有些不舍,每年如是。我早已经强大到可以肩扛一袋麦子,不再因想家而哭泣,可以提两桶水牵几头牛,没有了奶奶烧的热炕头,我也不能再为她理发梳头。我常常想起那个时候,蛙叫虫鸣,知了吵闹,月明书窗.....

北京几年,我一直没有去逛庙会,甚至也没有去那些景点,也很少逛街也没有主动地去记路,我所知道的仅仅是玉泉路或者大屯路和国奥村,以及周围小小的方圆,我搞不清楚北京有几条地铁,甚至都不记得地铁环线是几号线。,也搞不清楚北京几个区的位置。在上海几年,我也没去城隍庙,也没上东方明珠或者金贸大厦去看看,也只记得河南中路、赤峰路和四平路,不记得上海有几个区以及具体的方位,出门不记路,唯一去过的就是鲁迅公园和世纪公园。我总觉得,当我没有主动地去记忆一个城市的道路,那么说明大概我是不喜欢这座城市的。北京或者上海,好在哪里呢?鸟巢、盘古大观空中四合院、天安门还是胡温爷爷,世博会、东方明珠还是像回溯一样的密密麻麻的人?

我还是喜欢江南的感觉,梦里江南,尽管我是个内蒙人。那么杭州么?很好,但是房价猛于虎也。那么只好是南京了,与我而言,南京就是江南了,但是又不是完全的江南,东南西北交汇融合之地,人文底蕴很好,城市环境不错,城中多山多湖,地学强势,可为理想之地也。南京投了三份简历,得到四个工作机会,认识了几个谦谦师者,推掉了其中的三个,剩下的那个将是我的新征途的大本营了,书剑所指,一切归零,刻苦进取,化无量智慧。这是我的第二故乡么?也是我的家么?石头城上,紫金山下,秦淮河畔,玄武湖边,夫子庙前,几多心事,一张书桌,几卷书,一架琴,几首诗词,一壶浊酒,三五个好友,置酒高饮,醉斥满城梧桐。

我想念故乡,那个纯朴的小山村,村前的大山和树林,村中的炊烟袅袅,我家的院子;我想念家人,渐渐变老的父母,渐渐长大的妹妹,外婆的粗糙的手和深陷的眼眶,外公的故事和马;我想念我的村里的老师们,简陋的教室,斑驳的黑板,微薄的希望;我想念枝头上的麻雀,雪地的野兔,家里的那头年迈的老驴,我很想喂它些燕麦。

今年,我又回来了......

 

祝大家虎年一切如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899-294605.html

上一篇:回忆笔迹(1):琐窗寒--读书
下一篇:回家的路上
收藏 IP: .*| 热度|

2 赵宇 zhangshu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