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慢慢读唐诗之走马观花

已有 3986 次阅读 2018-9-8 10:04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唐诗

 

慢慢读唐诗之走马观花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孟郊的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那首《游子吟》了,然后就是这首诗,“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皆由此诗而出。

唐代进士登科后,在曲江杏园宴集,并从中选出两位进士(一般选最年轻者),骑马游遍长安园林,采摘花卉,是为“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这次宴会也被称为杏园探花宴。长安处处园林,皆为这新科进士们大开方便之门,自家园子里的花若是被探花使采摘,主人也与有荣焉。

孟郊考中进士时已经46岁,但唐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足见进士科之难考。未知这一届进士中的探花使究竟有无孟郊,只从诗句本身来看,春风得意的孟郊,的确是看尽长安花了。

孟郊的诗风,苏轼有评:“郊寒岛瘦。”岛,指贾岛;郊,即孟郊,诗多孤寒苦涩之语。但是这一首《登科后》,却如银瓶乍破、一泻千里,有着一种疾风扑面的速度感。

 

唐诗中的“速度感”,是一个比较鲜明的特色。

比较常见的是在简短的篇幅内以地理空间的急速变换来体现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平明发咸阳,暮至陇山头”(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西下长乐阪,东入新丰道”(储光羲《过新丰道中》);

 “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鲍防《杂感》);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杨凝《送客入蜀》)。

也或者是以心理空间、想象空间的急速变换以及想象之中时间的急速流逝来体现之,如: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白居易《长恨歌》);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李贺《浩歌》)。

亦有直接通过物体的运动速度来体现之,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直写马行之疾;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王维《齐州送祖二》)在山河的动静对比之间写河流之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一句,萧萧落叶的慢速与滚滚长江的急速相对照,更显江流之迅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前两句直写船行之快,后两句则通过相对静止的猿声与飞速行驶的轻舟的快慢对比,更突出船行之快(这一情形比较类似于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树影,让乘客感受到车辆前行的迅速)。

此外也有“炼字”带来的速度感,如: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听李凭弹箜篌》)一句,以“破”、“惊”、“逗”三字写漫天秋雨突如其来的迅疾;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一句,则以“来”字写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的景象,浩大而迅猛,今人猝不及防,以“变”字写雪峰浮云变幻不定,轻盈而迅捷,令人思绪于短短时间里飞越古今。

 

唐诗中之所以会有不少的篇章体现出这种速度感,其主要原因之一或在于,唐代诗人多以马为交通工具,唐诗中为数不少的马诗,以及随处可见的与马相关的诗句,充分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马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诗人的行动速度,培养诗人的运动习惯,惯于骑马疾行的唐代诗人,较之唐以后较少骑马的诗人们(较少骑马或与中原文明失去主要产马区有关),更习惯于“走马观花”而非“缓步寻花”,更能够感受并捕捉到这种运动的速度感,进而将之体现在诗作之中。如:

登科后打马游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旅途匆忙,是“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大漠上纵马飞奔,是“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是“扬鞭只共鸟争飞”(岑参《送崔子还京》),也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酒酣后乘醉走马,可以疾驰六十里,登楼远眺“山川与云平”之景象(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王维《陇西行》)一句,因为驿骑速度太快,留在观者眼中的影像,便是骑者在“一扬鞭”这样短暂的动作之中,已飞驰出数里之遥,远不可见,这是对动态影像及其速度感非常准确的捕捉与描摹。

 

    唐代诗人生长于大唐这个马背上的帝国之中,即使他们本身的主要风格并非豪放雄健一派,也往往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并在诗作中表现出这种“走马观花”的速度感,如孟郊,如王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606-1133579.html

上一篇:慢慢读唐诗之旧时燕
下一篇:慢慢读唐诗之题壁诗
收藏 IP: 59.172.4.*| 热度|

2 钟炳 孙宝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