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我们仨,在北京

已有 3815 次阅读 2018-9-27 22:1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们仨,三地。我在华东上海,智山西晋中,泉在东北长春。

北京实在不能称为家。于我而言,北京只是两个目的地之间的过道。我们只能匆匆地走过去,大多的时间,只有挤在人头攒动的地铁空间,我甚至连路途中的蓝天都难以偷窥一眼。

上周三,到北京开会,周末是儿子生日,接着是中秋假期。外加泉病后,又开始腻歪父母,想尽理由,想待在我们身边......查查地图,北京离三地都有些距离,但还在中间的位置,三个一起走,似乎谁也没有多走路,就决定来北京团聚一下。

早就听说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写尽了家的意义。这两天想写我们仨所组成的家,和这个家的意义,就试着找了找,结果只找来一章,还是《我们仨失散了》,写杨绛先生和丈夫女儿生离死别的事情。

在这个中秋懒懒的日光里,懒懒地躺在客舍里,看日光斜插在窗外的墙壁上面......泉在隔壁的房间里睡觉,智出去了。我对着手机,关了网络,在想着我的家。

杨绛先生说,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心上都觉得舒坦。

我们仨,似乎一直没有这种感觉。相反,似乎总有些不如意要忍受,一些固有的矛盾,似乎来源于不可更改的性格,还弄得我们彼此很恼火,有时候甚至觉得分开来似乎更舒坦些。

我们仨确乎聚少离多,但不是自主选择,而是无力,我似乎一直不是那种可以把家携载在自己身上的女人,就只有承受着这种三地生活的苦楚,好在一家人吵归吵,似乎从来没有从心里真正生分过……即使隔得很远,还是互相支持,于是,便天高任鸟飞般的任性起来,自在的飞在了前面,任由他们在后面追。

智天性悲观,这种悲观似乎来自血脉。公公是贫协主席的儿子,婆婆是父亲去世后被母亲寄在富家亲戚家养大的。可以想见其中的利益关系。婆家在晋中,是晋商的发源地,婆婆祖上就是那种在静寂的夜里,拉着一大马车一大马车银元,顺着山间小路上,把财富囤积在自己家的那种家族。智的姥姥就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庭,据说灵石的半个城都是她娘家的。她姓祁,是山西四大望族之一,和三代帝师祁寯藻同族。其父亲曾是国民党的高层,管军需的。其丈夫因为吸食鸦片,游走在国共之间,最终被处决。此后嫁了几个人,想再生儿子,重振娘家雄风。但遇人不淑,反遭后夫家族不断偷抢,家财尽失……一直流离失所,死时所跟的那家子女不让她埋在祖坟里,不得已只能按风俗,配了阴亲,才得以安葬……所谓死无葬身之地,描述的大概是这种情形吧。

出生在这样贫富交替的家庭,智的人生,从出生就失去了坐标。在任何事物面前,他都有种命定般的无力,似乎只能不知所措得待在原地,还动不动就滑向悲观的深渊,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没有了希望。幸而我比较坚强,每每此时,就遏制住他,把他拉回来。所以,在家庭决策中,他的意见往往没有任何参考意义。他天生聪明,是少年天才,方圆几十里都有名的。天才陨落,和没有坐标大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尽管他的意见没有参考价值,但因为聪明,常常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让我们在考虑问题时,能够周全一些。

21周岁了。我似乎一直都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从他在母腹中时,我就没有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能够施展拳脚,以至于在他出生很长时间后,都还惯性般地把腿蜷缩在胸前,不敢伸直。21年里,我一直欠他一份精心。大多时候,我总在忙自己的事情,他有时候抱怨,说我不够尽心尽责,我便说,妈妈这么些年,没有把你饿着,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便讽刺说,原来我伟大妈妈的伟大理想,就是不把儿子饿着啊。很小的时候,在我忙得顾不上给他做饭的时候,他会想法给我做饭,我还给他拍了照片留念,他后来还用这些照片做了他第一张PPT,描述他自己的亲情友情。所以,他大抵是体谅我的,还给我颁发了诺贝尔辛苦奖。只是……“和爸爸在一起,是怕饭做得不好吃,和妈妈在一起,是担心没有饭吃。他会这样说,然后在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他就如没有妈妈的孩子般,少年老成般地谋划着和妈妈的晚餐。

似乎只有在他的人生碰到坎时,我才倾力相助,成为一个母亲的样子。回想起来,似乎只有三次,一次是他小学四年级时,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连续三天把我叫到学校,沟通情况,才知道他觉得课文他压根就背诵不下来,就把家庭作业的背诵课文改为朗读课文。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他说,妈妈不读博了,不求职业生涯的发展了,一心一意地抓你的学习。他说,你读你的博士,我管我的学习。我们娘俩学了两个星期,他成绩上来了,我也就开始我的研究工作了。

第二次是高考。他高一第二个学期,我出国了。他一个人在上海。我回国时,他高二第二个学期,高考在即,他英语64/150;语文0分。是因为打交卷铃声后还接着写,被抓住,记了0分。即使没有这个事故,大概也就是70/150的样子。我就慌了,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开始管他的学习。他逆反期还没有过,对我的管教很是反感,我只能一面和他斗智斗勇,一面向上帝祷告......他最终考上吉林大学,也算是圆了好大学的梦。

但一年半后,也就是今年四月,他又查出得了圆锥角膜,一种罕见病,不处理,视力会越来越差,最终有可能失明。我又不得不尽全力支持他,度过难关。他后来给病友们说,是我妈妈把我顶起来的......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如果可能,我真的想给他最好的,想要他天生完美,坚强,能承受任何的考验和试炼。但人总有各种缺陷,不能不去承当和克服。我原本也只是个弱女子,大病后甚至没有精力给他做那种很有家庭味道的晚餐,但他若有那种抗不过去苦难,我便恨不得变成猛虎,替他把苦难挡住。这些年一直生病,每次顶他的时候,都担心我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但一路走, 越难,似乎我的力量就越强……上帝赋予母亲的意义,大概就在此吧。

我们仨,在一起22年了。前面5年,似乎在为分离做着准备:我在考研,智全力支持,泉小,跟着爸爸一起支持。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泉跟着智一起生活了三年,此后一直跟我在一起。前年,泉儿上大学了,我们仨,开始三地生活。

智永远也不会勇往直前,什么东西都想拿在手上,生怕一旦放手,就永远失去,从此生活无着,所以,一辈子无所作为,有时甚至觉得他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他很坚韧,耐受力特强。所以,尽管我带给他的磨难远比享受多,他却一直坚守着这个家,每周从晋中往返上海一次,风雨无阻,如使命必达般地,看看能为我做些什么。泉的性格随我,不拘泥于小节,什么都可以放弃,只要能往前走就行。所以,有时候感觉他们父子,简直不可调和。泉青春期,叛逆得厉害,把我们的忍受极限一再往后压,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继续忍受。曾经觉得我们这个家,要分崩离析了。

但三地之后,似乎都感觉到彼此的重要。尤其是泉,在陌生的人群中生活,才意识到父母的忍让,把爱拉得有多么深远。他在空间里记录了一件事说,智问他需要不需要钱,他说不需要,智说,我给你转点吧,他说不要,智说,我还是给你转点吧。然后他说,看来智真的是亲爸。而此前,他一直是看不起他这个有些窝囊的父亲的。

似乎,多年的分离,把我们仨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所以,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北京,给儿子过个生日,顺便,也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我是周二晚上走的,特意带了月饼,想在月圆之夜,邀请嫦娥一起享用。小时候把月饼摆放在阳台上,点上一炷香,说请嫦娥下来一起享用。泉就信了,偷偷地看,睡着了会梦见的嫦娥下凡来和他戏耍的。周三和朋友见面,周四周五开会。周五晚上他们父子在火车站聚合,然后赶到客舍。

其实,在北京,才发现还有那么多难得一遇的机会。譬如,一个朋友恰好也来北京了,所开设的讲座,是有关人才问题的,对正在困局中的我而言,也许还能提供一条出路。但多方打听,才知道听完讲座后,就没有公交车再回到他们父子身边,不能再张开眼睛的当天,就给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就忍痛放弃了。

周六他们父子陪我去北师大看个很厉害的学者,看看有没有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我和那个学者谈得热火朝天,他们在北师大四处闲逛。后来,那个学者约我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饭。我觉得没有比这种和家人一起吃饭更有诚意的友谊了,就随他们一起去了。但因为没有告诉他们我的家人也来了,现在也不好再说,也怕给这个朋友添负担,就没有提起。之前说过,如果我和对方谈得投机,这个朋友请我吃饭,他们就自己吃饭。泉在期间打过电话来,我只说我在吃饭,他们知道我们谈得不错,他们就自己玩去了。

吃完饭,和这个厉害学者分别后,赶紧联系他们,他们已经去了天坛了,我也就去天坛和他们汇合。

周日儿子生日,我们去爬长城。我跑步膝盖稍有些疼,腿脚不便,儿子提拉拖拽,试图帮助我。恍惚间,我似乎又看见儿子两三岁那年,我和智带他爬山西介休的绵山,就是那个介子推为了尽孝坚辞皇帝回朝做官的诚挚邀请,和母亲一起被皇帝放火烧死的绵山。那时候,他刚刚学会走路,我让他自己走,他就站着往后退……那小小的身板,露着惬意的眼睛,后面一无所依的悬崖……那情景,似乎又晃在我的眼前。直到智把他抱在怀里,带着一起走,他才欢天喜地起来…….长城他已经爬过,为了陪我,才在自己21岁生日的时候,又来了一次。走到长城10楼的时候,有一条路可以返回去,他早早就拐到那条路了。我说妈妈想走过最后两个楼,妈妈也许永远也来不了了,妈妈不想留下遗憾。他就站起来,陪着我走到最后一个楼。

十五那天早上,我们一家在客舍一直待到两点。那种在陌生的北京,有个地方可以假称为家,一家人可以肆意地呆着,无所事事的时光里,干着无所事事的事,好像真的在家一样,感觉真好。

两点,酒店打电话要求退房。我们退了房,找个地方吃了饭,然后在圆明园转,无意间碰到一直想一起推进文理交融的汪院士和夫人,煞是惊奇。汪先生80多了,还奋斗在海洋科学第一线。前一天在中央台录个节目,后一天要到大学里做个讲座。中间这一天空出来,和老伴出来走走。汪先生之前曾说过,他爱人年轻时,比他更聪慧,只是一直专注与一个领域,而他则广涉文理,做得就比爱人好。我就一直想探究一下两人的发展历程,可惜一直不得其门而如。如此偶遇,会不会为我打开一扇门?我不得而知,只能匆匆而别。走了一段路,突然想到应该和汪先生拍个合照,留个纪念。就要跑回去找汪先生,智如旧反对,说汪老师已经走远,赶不上了;泉放下东西,拿起手机就随着我跑。刚说时,汪先生还在视野里,被智阻挡耽搁一下,再要找,已经看不见汪先生的背影了。泉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追上了,泉替我和先生夫人拍合影。往回走的时候,我给泉说,你看,这就是妈妈,有了目标,就一定要追过去......。你要学习啊。

转到晚上七点,赶往火车站,取了票,把三张火车票拍个照留念,我们三个人也拍了照,然后他们送我先走,接着老公送儿子,最后老公走…….

记忆里,那晚,北京火车站的广场上方,有一轮圆圆的月亮,照着我们分离......我们都不完美,都有各种亏欠,然后,才需要彼此包容,彼此支持,也许这就是家的意义吧......年至半百,分离半生,也许是团聚的时候了......但,明月何时照我还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137422.html

上一篇:《情报学报》发文(III)之博友问答
下一篇:《情报学报》发文IV
收藏 IP: 111.187.34.*| 热度|

31 黄仁勇 蒋永华 蒋继平 刘立 史晓雷 武夷山 张北 张成岗 李学宽 郑永军 信忠保 王春艳 韩枫 杨正瓴 刘钢 程少堂 赵美娣 陈小润 曹俊兴 王启云 吕秀齐 张鹏举 刘全慧 蔡宁 李莉 罗帆 周春雷 刘全生 liyou1983 ljxm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