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5)

已有 4766 次阅读 2015-4-14 03:3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英国, 圕人堂, 图书馆游记

书香英伦之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5)

 

欣然读书

 

5 闹市之中的一方净土---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

 

谢菲尔德位于英国的南约克郡,建于七座小山之上。去谢菲尔德的那天漫天大雪,让我对这个以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著称的钢铁之城有了另一番印象。

从谢菲尔德艺术馆二楼的热带温室“雪埠冬园”的东门出来,只隔一条窄窄的坡道,就是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了。刚才还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路之隔,这边却安静而从容。

整栋建筑依地势而建,呈三角形,与旁边的艺术馆比肩而立。白色的石头墙面,显得干净而朴素(见图5-1)。这个图书馆于1934建成开放,地下一层是剧院和儿童图书馆。一至三层是各类藏书,四层是Graves 博物馆和艺术馆。

图5-1  与艺术馆比肩而立的谢菲尔德中央图书馆

儿童图书馆和主馆连在一起,既可以直接从图书馆内部进出,也可以从外面一个单独的门进入,楼道的墙面上装饰着非常活泼的图案,有一面墙上全是小朋友做的贺卡的图案(见图5-2)。除了常规的借阅、和上网以外,儿童图书馆还有许多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服务,如baby times, story times, activities, homework help, reading groups。

图5-2  通往地下一层儿童图书馆的走廊布置的活泼有趣

从正门进来,是一个不大的门厅,两边分别有一个小小的角落,放置了同样小小的圆桌、椅子,供读者休息(见图5-3)。U形的墙面上布置了不同的展览,非常有效的利用了空间(见图5-4)。左右两边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中心,上座率很高,大部分电脑都有人在用。

5-3  既是小型展览,也是读者可以短暂休息的地方

图5-4  简单的休闲沙发和各种随手可取的信息手册

正对大门是主借阅区,主要是社科类、艺术类、生活类书籍,以及大量的CD(见图5-5)。

图5-5布局紧凑的主借阅区

白色的墙面上写着一些名人名言,都是谢菲尔德市的知名人士关于读书、学习以及图书馆方面的著名言论(见图5-6)。

图5-6  白色的墙面上写着本地知名人士的名言锦句

三楼还有一个收藏地方文献的图书馆,收藏大量的有关本地历史的文献,有大量的各个时期的地图,除了借阅、研究,也可以入内参观(见图5-7)。

图5-7  地方文献图书馆

四楼是Graves 艺术馆,主要收藏了16至21世纪的谢菲尔德艺术品。因为对艺术并不太懂,只能走马观花,但还是觉得很震撼,很高雅,很享受(见图5-8)。

 

图5-8  Grav

es 艺术馆

照例对读书题材的油画格外感兴起,在这张画前驻足了良久,回去查资料知是英国女画家Grace Ward的作品《胡安妮塔》,画于1932年,1937年赠捐给了艺术馆(见图5-9)。

图5-9  英国女画家Grace Ward的作品《胡安妮塔》

每次在图书馆徜徉,都会尽情地享受这一份安静和从容,常常忘记这是在异国异乡。我想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就是对图书馆服务的最高赞誉吧。 

延伸阅读:

1 欣然读书:图书馆员书香英伦之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3.html

2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伯明翰大学图书馆(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5.html

3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阿斯顿大学图书馆(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182.html

4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考文垂市图书馆(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415.html

5  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圣诞期间的图书馆(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168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2172.html

上一篇:欣然读书:书香英伦之考文垂市图书馆(3)
下一篇:书于竹帛恒久远,人同星月永光辉
收藏 IP: 180.127.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