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然读书
1 慢慢读,慢慢享受窗前的美好
---伯明翰大学图书馆
伯明翰大学是我抵达英国后的第一站,十一月初正值英国的深秋季节,美丽的校园处处令人着迷沉醉,我用了整整一个周的时间,拜访了伯明翰大学图书馆以及它的其中五个分馆,并在以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无数次作为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着各种贴心的服务,丰富的馆藏、先进的理念、热情高效的馆员、勤奋开朗的学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即将开始的访学时日有了一个美好而又充满遐思的序曲。
1.1 最美的时候遇到你---Harding Law Library
深秋的伯明翰大学,到处都是醉人的景色。蓝天白云映衬着缤纷的落叶,宛若仙境。与这些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有着平实风格的红砖建筑,质朴的材质、简洁的线条、明快的颜色、精美的雕刻,让人流连忘返,迷途其中。
图1.1-1 伯明翰大学校园一角
伯明翰大学坐落在伯明翰市的西南部,因其规模庞大、声誉远扬,所以和牛津、剑桥一样,虽偏安一隅,但已和当地城市融为一体,你很难分清哪是大学哪是城市。作为全英最著名的学术型图书馆之一,伯大图书馆也是实行主分馆制度,有一个主馆和若干个分馆。大多数学科都有自己专门的图书馆。其中比较有名的是Barber美术和音乐图书馆,教育图书馆,Selly Oak校区图书馆,Barnes医学图书馆,以及Harding法律图书馆,欧洲资源中心以及莎士比亚研究所。
图1.1-2 伯明翰大学主楼及楼前的裸女雕塑
校园中心高高耸立着的,是这所红砖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钟塔,这座用红砖建成的100英尺高的钟塔,是世界上作为独立建筑物而存在的最高的钟塔,它是为纪念伯明翰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而建的纪念塔。现在也已成为伯明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1.1-3 伯明翰大学标志性建筑---钟塔
听着钟楼悠长、深邃,而又极富韵律的钟声,我轻步旁边有着圆穹形过道的红砖楼内,本意只是穿过,却被左手边门里活泼的装饰画吸引,便推门进入。驻足细看时,却有意外的惊喜,这里,竟然是那个著名的、传说中的Harding law library。
没想到漫步伯大,我走入的第一栋建筑便是其中之一的Harding law library,也许这就是作为图书馆人的缘分?
图1.1-4 走廊一侧小小的休闲空间
图1.1-5 活泼的颜色与与古朴的实木台阶、扶手相映成趣
图1.1-6 通向二楼图书馆的楼梯
图1.1-7 风格活泼、独具特色的装饰画
顺楼梯而上,楼梯拐角外的墙上挂着一个木制的牌子,说明这个图书馆是由查尔斯.哈丁和她的妻子捐建的。国外有许多大学、教学楼、图书馆等都是由个人捐建的,这些人大多数来自校友,也有社会人士,这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这个话题在国内也曾引起多次热议,但是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尚需时日。
图1.1-8 润物无声的小小木牌
二楼正对楼梯的墙上是一个信息栏,各种信息、指南之类的单页,顺序排列其中,不用说这就是Harding law library了,虽然,到处连一个图书馆的牌子都找不到。
图1.1-9 图书馆风格统一的信息栏
推门进入,是一个圆形的前台或者接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总服务台,也是他们的工作台。我正在想,不是伯大的师生,也没有提前联系,会不会被拒之门外。一位黑人馆员见我左顾右盼,热情问我有什么需要。我讲明能否进去参观一下,得到允许并要求我在一个厚厚的签名薄上签了名,然后把写有参观日期及注意事项的另一联给我,嘱我随身携带,有问题可随时叫她。仔细看了便条,上面写着我是第94250位参观者,惊讶于他们工作做的如此细致,竟然保留了每位到访者的名字和日期。
图1.1-10 签名薄上显示,我是第94250位参观者
目测藏书大约有六万册,书架、学习区、复印打印等自助设备区布置有序,可以说空间利用到了极致,正中有一个小小的圆形旋转楼梯通向三楼,可以很方便的上下楼,也让这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多了一些活泼的元素。
图1.1-11 馆内布局
整个房间安静、整洁,方便分类投入的的两个大环保垃圾箱,干干净净的立在小小的楼梯旁边,醒目的位置都贴着各种提示及信息,地上铺着地毯,这些无论穿什么样的鞋子,都不会发出声音来。学习的学生不太多,各自都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也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交流的,但声音极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窗外,缤纷的叶子不时飘落,在这如画的窗前,写就的可是学子们心中一直流淌的梦想。
图1.1-12 窗前的风景
在我离开时,天色已经暗下来,回身望去,那桔黄色的灯光,透过窗子弥漫开来,正是这点点灯光,给了无数学子寒冬里的多少温暖和前行的力量。
图1.1-13 夜晚的图书馆
1.2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Barber Fine Art Library
就在这样一个雨后初睛的下午,我漫步在伯大校园,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广场旁边,就是著名的Barber institute of fine arts了。这个艺术馆建立于1932年,是英国收藏欧洲艺术最好的艺术馆之一,曾被冠以除伦敦外英国“五大最好博物馆”之称,收藏有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纸上艺术等,藏品从西方梵高、莫奈、罗丹、比加索等大师的伟大作品到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清宫廷造办处的翡翠盘龙笔洗,等应有尽有。
图1.2-1 阳光照耀下的Barber 艺术馆
大门的两边是两个硕大的徽标,一个是伯明翰大学的校徽,另一个是艺术学院的院徽?我不太确定,但其洋溢的艺术气息为这座古朴的建筑注入了鲜明的特色。
推门而入,左手边是一个音乐厅,每年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在里不断上演,六月份还会举办每年一度的音乐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热爱音乐的人们前来。右手边是一个卖艺术品的地方,各种明信片、画册、钥匙挂链、包包、还有各种圣诞节的小礼品琳琅满目,明信片每个都很精美,都令人爱不释手。顺着古朴典雅的楼梯上去,就是设计精美的三个展厅了。整个内部空间到处都是雕像、壁画等艺术元素。
图1.2-2 极具艺术特色的走廊
在伯明翰大学图书馆的众多分馆中,Barber Fine Art Library是比较知名的一个,主要收藏音乐美术类书籍和数字资源。
就在主楼梯旁边,有一条深深的走廊,远远望去,墙面两边是那些熟悉的放着各种五颜六色宣传单的信息栏,直觉告诉我这应该就是Barber Fine Art Library。
图1.2-3 信息栏
走近细瞧,走廊两边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艺术类的书籍,古朴的历史痕迹跃然其中。
图1.2-4 展示柜里展出的都是珍贵的艺术类收藏品
门的两边一边写着开放时间,另一边是一个小小的刷卡装置,用校园卡刷卡,门会自动打开,如果没有带卡或者没有卡,旁边还有一个按钮,按一下,工作人员就可以帮助打开门。我尝试性的按了一下按钮,门开了,工作人员热情地与我打了声招呼便忙他的去了。
图1.2-5 所有的细节设计都是为了方便读者
步入其中,我真的被惊到了。暖色的木制的书架直通到天花板,四周的墙壁没有一点空余,全部是书架以及整齐码放的书籍,就连门的上方也是如此。也是因为艺术图书馆的缘故,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装帧精美的精装书,更多的是一些画册,它们以其美丽的姿态,执着地向世人展示着知识传承的魅力。有一些无法利用的高处空隙,巧妙地放置了一些雕塑,展现着这个图书馆的艺术特色。一位学生看起来寻书不得,求助于图书馆员后,那个高高个子的帅哥馆员,很轻松地就在书架的最低层帮忙找到了。
图1.2-6 书天堂
书架旁边放着几个漂亮的高脚书梯,方便高处取书。我爱极了这书梯,那柔和的颜色直暖到心底,那朴素的质感,让你的心境瞬间变得纯净。我小心地登上书梯,环视着这处知识的殿堂,沉浸其中。博尔赫斯那句著名诗句虽然一听再听,但真的,此时此刻,我相信,只有这句诗句能形容眼前的景色,这里真的就是天堂的模样。
图1.2-7 最美不过读书时
走出艺术学院的时候,我选了一套梵高的明信片留作纪念,也祝福在这里的学子,艺术殿堂里承载的是他们幸福的求知时光。
1.3 慢慢读,慢慢享受窗前的美好---Education Library
与校园内的大多数红砖建筑不同,教育学院是一栋灰砖建筑,同样显得古朴而平实。
图1.3-1 古朴的教育学院
入口处是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但是已经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依据空间结构放置的,是各种形状、大小多少不一的组合沙发,围绕柱子是一些比较窄小的圆形台面以及同样小小的高脚椅。靠近里面楼梯下面的区域是一个不大的酒吧,供应可乐、汉堡、面包等快食品,这些空间利用率非常高,大家三三两两聚在这里,或解决温饱问题,或交流讨论,或解惑答疑。
图1.3-2 小小的酒吧
图1.3-3 被充分利用的休闲空间
墙面上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随手取拿,非常方便。一个方形柱子的四面挂着四个十一月、十二月份的报告海报,有主讲人的照片及介绍,这里的报告、讲座等信息基本上是按季度预告,这些一个月以后要举行的报告,已经在很多手册和宣传单上看到了。
在三级台阶下面的一个走廊上方,我看到了“welcom to education library”的字样,这应该就是这所图书馆的招牌了。
进门处是reception,与刷卡区相连,也便于读者咨询解决问题。工作台的一侧是一些可以出售的小商品,主要是笔记本、笔、便签、透明胶、明信片等学生们经常用的东西,刷学生卡就可以购买。
图1.3-4 图书馆一角
正对门口的长方形天井区域,需要走三级台阶下去,是用书架隔成的四开本书籍的借阅区,中间是学习和讨论的座位。
图1.3-5 四开本书籍借阅区
柜台上放着各种使用手册、指南、信息预告等大小不一的小册子,小小的意见箱更是连结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
图1.3-6 随手可取的各种信息手册
右边是上楼的楼梯,左侧是短期借还区和自助服务区。短期借书区,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课程用书,借期是24小时,第二天中午11点可来馆内归还或续借。如果超期会有很重的罚款,每超时一小时50便士,这也是为了方便更多的学生利用。
二楼空间更大一些,靠近围栏的地方是一排小小的阅览桌,只能容两人相对而坐,桌面中间是悬空的阅览灯,另一面同样是用书架隔成的七八个学习及讨论空间,书架上的图书都是按分类法的小类摆放。
图1.3-7 走廊上的小小阅览桌
图1.3-8 各种相对独立的阅读学习空间
再往里是一个儿童读物区,有许多绘本图书,一直对绘本有一种极端的喜爱,读着这些绘本成长起来的幼儿教师,一定超级有爱的吧?忍不住取了几本,找了个靠窗的地方,坐下来,慢慢读,慢慢享受这个下午的美好。
图1.3-9 慢慢读,慢慢享受那些伏案窗前的美好时光
最好的位置永远属于读者,所有的窗前都是阅览桌,光线好,风景更好,也较少打扰。
在这样的窗前,学习、思考、梦想、发呆,你选哪样呢?
1.4 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Computer Science Library
虽然下着雨,校园安静却又充满着活力。那些古朴的红色砖墙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更加干净、明亮。学生们从各个方向涌入校园,步履匆匆,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背一个背包,包里其实很少有书,主要是这里的学生习惯于走到哪里都背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查资料、上网、写论文、做作业都离不开电脑。他们都奔向自己的方向,学习中心、教室、图书馆、实验室........
图1.4-1 功能强大的学习中心
在这样一个雨天,我漫步在这座顶级大学的校园,尽情感受这所红砖大学的别样风景。
图1.4-2 雨中小径
校里里指示路牌非常贴心,会在每一个路口或建筑物前面出现。整个校园被用颜色分成红、黄、蓝、绿等几个不同区域,这样确实好找多了。今天主要在黄区,见到了强大的学习中心,见到了著名的University Station,这也是英国唯一一个大学火车站,最后到了今天的目的地---计算机科学学院。
图1.4-3 计算机科学学院大楼
自动门前照例是一个小小的刷卡装置,不过工作日是完全用不到的,随意进入,只有在下午五点后或周末的时间才需刷卡进入。两道玻璃门之间的长方形空间里放着茶机、沙发、座椅以及无数宣传单、手册、易拉宝等,方便小坐或了解信息。
正对门的右侧是reception,不过如果你没有什么需要,可以无视它的存在而在楼里自由行走。
楼下是无穷多的机房、实验室、学习间,靠近围栏的地方依旧是可以吃喝的简餐以及小小的餐桌,两个硕大的可以投币的自动售卖饮料机格外醒目。学生不出楼门在此学习多少天都没有任何问题。体积庞大的多功能复印打印机随处可见。学生在任何一个空间、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使用这些打印复印机。你可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地点的打印机,也有些设备是专供教师使用的,会用灰色颜色显示不可用状态。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每学期可享受六百页的免费打印复印资料,当然,如果你能有充分理由说明,600页不足以支持你的学习及研究,你可以提出来,老师一般都会给你另外的额度,再超出就要收费了,刷校园卡就可以,非常方便。
一楼正对大门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其实说的是一个专业资料室更为恰当。没有门牌,只有门上五颜六色的提示、告知等各种单页,有一个老师在工作台里面,得到允许随意看、随意拍照。
图1.4-4 资料室入口处
整个资料室目测大约有三百个平方,被高效地分成现刊区、过刊区、专业书籍、讨论区、学习区等,所有资料只能在本室阅读,不能外借。书架上的书籍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分区,方便学生查找。学习的人不太多,但是流动性挺大,不断有学生进出。
图1.4-5 专业书籍区
图1.4-6 过刊区
图1.4-7 学习区
整个大楼的无线免费上网非常强大,网速极快且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我想,这也是专业使然吧,计算机学院嘛,技术是他们骄傲的资本。事实上,在这个校园的每个建筑、每个区域都可以免费上网,学生可以方便的上网、查资料、做作业以及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室内还配备了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甚至有切纸制、打眼机和装订机,上网、查资料、写论文、打印、装订,一切搞定。
图1.4-8打印复印机
图1.4-9 裁纸、切割、装订区域
信息时代,方便、快捷,无形中成了衡量图书馆服务的标准之一。心中暗暗地反思:面对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和新要求,我们准备好了吗?差距还有多大?
1.5 那一道美丽的风景---Main library
一个周的时间,我的足迹几乎走遍了伯明翰大学校园的角角落落,无数次从主图书馆砖红色的大楼门前走过,我一直没有走进去,它在我的心目中像一块神奇的宝地,我无数次想象里面的情景:满满的书架、成排的桌椅、如饥似渴求学的读者,我想把它留在最后,在我遍访了伯明翰大学图书馆的各个主要分馆后,再一睹它的芳容,就像小时候,得到一把糖块,总是把最好的一块留到最后,拥有它的这个过程,比最后品尝时的滋味还要甜蜜百倍。
图1.5-6 美丽的伯明翰大学图书馆主馆大楼
进门处就是圆形的reception,有四名图书馆员在值班,读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咨询、求助。在我走近reception的同时,有一个图书馆员已经在热情的问我,需要帮助吗?我说明了情况,出示了证件,并进行了简单登记后,得到了一张临时阅览证,有编号和条形码,一天内有效,可以多次刷卡出入。在以后两个多月的日子里,我无数次出入这座知识的宝库,每次都有值班的馆员热情地接待我,在我说明我没有学生证但不久前来过这里时,他们就会迅速从电脑里调出我的资料,并为我办好临时阅览证。他们始终如一热情、认真、细致、高效的服务,总是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图1.5-2 与刷卡区相连的总服务台
伯明翰大学的主图书馆是学习资源的集中地,也是英国最大的学术类图书馆之一。馆内有250万藏书和超过300万的手稿,充足的计算机设备,免费的无线网络、良好的学习条件和面积充裕的休闲区域、永远笑容满面的图书馆员,让这里成为学子们最愿意、也最频繁光顾的地方。伯明翰大学由十几个图书馆组成,大多数学科都有自己专门的图书馆。除了每个图书馆的参考资料以外,大多数的书籍都是可以出借的。本科生的借书量最大为12本,一次短期借书不超过2本。电子期刊和电子资源可在线获取,另外图书馆还有大量硬拷贝,内有很多比电子期刊更古老的资料。
图1.5-3 浩瀚的书海
图书馆一共有6层,馆藏丰富,各种图书、期刊、电子音像资料应有尽有。Short loan的书全部位于图书馆的入口外的左手边,有效期是1天,在第二天的中午之前需要交还,逾期会有很重的罚款,这些书一般都是各科老师所列的阅读书目,也是借阅频率最高的书籍,借晚了会被其他同学先到先得,需要预约等候。而week loan 和 long loan 的 书籍会按照科目的分类分布在不同的楼层。图书借阅、退还需要同学们凭借学生卡自助进行。如果逾期不还,学校会要求处以一定的逾期罚金。刚入学的同学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书,可以向图书馆员求助,他们永远热情而耐心。学校的电子系统可以在线查阅书籍的编码和位置,每个书库阅览室的入口处也都会有书目查询机供大家使用,能够帮助大家高效的寻找到想要的书。
图1.5-4 每一个安静学习区门口的查询机以及各种信息提示
图书馆里最受欢迎的服务是自助打印机,它们一般分布在电子阅览区和每层的橘色区域。打印的价格会因纸张大小、以及黑白或彩色而略有不同,需要用学生账号来登陆打印,费用会自动从账号里扣除。如果发现余额不足,在打印机的附近就有可以进行充值的机器。当然,也可以在打印机上刷自己的学生卡,来进行打印。
图1.5-5 自助打印复印区域
图1.5-6 电子学习区的打印复印机会更忙碌
图书馆给各位同学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座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ground floor和ilounge区域以外,剩下的全部区域都是quiet zone。同学们在其间学习的时候要保持绝对安静,不要打扰到其他同样在埋头奋斗的同学。另外在ground floor还有很多的台式电脑可供同学们使用,需要用自己的学生账号和密码登陆。如果有小组讨论,则可以预定Group study rooms,每人每卡每天最多只能预定2个小时。
劳逸结合是一贯被倡导的,伯大的图书馆也是一样。如果看书看累了,不妨来到一楼的ilounge休息一下,补充一下体能。喝杯咖啡或者热巧克力,缓解一下疲劳的神经,当然,你也可以在这里解决一下午餐或者会会朋友,在繁忙的考试期间,这里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宝地,常常一座难求。
图1.5-7 i-lounge:能喝茶、能休息,当然也能学习
图1.5-8 常常人气爆棚的休息区
在图书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里面,最多的永远是延长开放时间和多设置学习座位。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图书馆已经实行24小时开放,学生可以随时享用图书馆的服务。节假日开放时间会略有变动,但会提前贴出公告并在网上公布,可随时上网查询。
图1.5-9 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
网上广泛流传一张照片,是剑桥大学学生凌晨在图书馆学习的场景,其实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我非常迷恋伯大图书馆夜晚的灯光,也很佩服这些彻夜不眠的学生,我曾经疑惑他们是如何做到睡的少、吃的少,并且还能神采奕奕地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一位伯大的学生告诉我说,“优秀从来都只属于勤奋努力的人,你不够好不是因为你愚笨,而是已经走在你前边的人却比你付出的更多,夜晚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里学习是一种欢愉,我喜欢这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图1.5-10 夜晚的灯光
在伯大主图书馆的西侧,一座新的图书馆正在建设之中,一位图书馆的老师转述伯大校长的话说,伯大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图书馆。我在为伯大人点赞的同时,也真心祝愿伯大图书馆能成为伯大人心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图1.5-11 新的图书馆正在建设中
延伸阅读:
1 欣然读书:图书馆员书香英伦之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8093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