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土壤学应当包括“土壤气”?;为什么不观测“土壤空气压力”?

已有 4118 次阅读 2014-6-8 17:50 |个人分类:科学原始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土壤气体压力

土壤学应当包括“土壤气”?;为什么不观测“土壤空气压力”?

张学文,214.6.8

最近有博主要我参加土壤物理的群组。我先是感到我对此没有什么表现,也没有想进入土壤学领域。可后来还是同意,参加吧。在这里我谢谢该博主的邀请。

我自问,自己对土壤有什么思考或者议论吗,想想也确实有一些局外人的自由思维:土壤气,和土壤气体压力测量仪器是我考虑的两个点。

1.      我这些年在博客等处基于雾霾问题的启发,提出了大气可以进入土壤的观点。即气象界不能把下垫面看作是刚体。而空气对下垫面的吞吐就是空气与下垫面的气体交换。这种交换激烈地发生在海洋上可以附带地形成水龙卷,在沙漠可以形成沙尘暴。发生得慢些,就可能是霾-我是这样认识的。

2.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承认空气可以进入(摆脱)下垫面(土壤,水面)。从土壤学角度看,就是我们需要认真看待土壤中的气体:土壤气。

3.      确实我们都承认土壤水,好像就此有研究机构。而气象学不仅观测土壤温度还观测土壤水分。现在每年气象站收集着大量的土壤水分数据。而去年以来我反复问:为什么气象部门不观测土壤中的气体,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不去测量土壤中的气体压力。是呀,气象学观测着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现在应当开始观测土壤气压了

4.      我理解的土壤气压就土壤中的各种气体的总压力。它在近地面的土壤中会随着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气体压力应当与大气中的压力保持平衡。空气压力与土壤气压如果不平衡就出问题。一辆卡车通过土路,车轮在前行时,轮胎后面就出现短暂的真空,于是土壤颗粒就在土壤中的空气压力(比地面大气压力大)的带动下进入空气中,它们就表现为汽车卷起的尘土。

6.      如何观测土壤中的气体压力(对比与地面的空气压力),我最近确实在考虑这个仪器的设计问题。我认为这不是难题。我期待土壤气体压力议早日设计出来并且开展应用

7.      我认为有了土壤压力的每小时的动态数据这对霾的形成、沙尘暴的形成、农田中是否缺少氮气等等都是有价值。它应当是对土壤学、气象学、环保部门、农业的推进。

8.      我此前就此写的博客,可以参考例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7448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687139.html   等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801620.html

上一篇:中国每天降水资源总量与笼罩面积报告-2014年6月7日
下一篇:中国每天降水资源总量与笼罩面积报告-2014年6月8日
收藏 IP: 124.117.14.*| 热度|

3 赵斌 周少祥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