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老聃学派(四)

已有 6391 次阅读 2007-7-7 15:13 |个人分类:道家.道教

 

庄周、彭蒙、田骈、慎到、接子、环渊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1]。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而据《庄子·天下》称“田骈……学于彭蒙”。然则彭蒙、田骈、慎到、接子、环渊五人约略同时[2],他们皆属于老聃学派。

 

唯独慎到,《汉书·艺文志》录其《慎子》四十二篇而被列入法家,班固自注:“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盖慎到与“学黄老、刑名”[3]的申不害和“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4]的韩非相似,亦是属于介于道家和法家之间的中间派人物,其学术活动及其思想反映出战国末期法家与道家合流的情形。然慎到被归入道家似更合宜。

 

《庄子·天下》评论彭蒙、田骈、慎到的学说道:

 

“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则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矣。’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

 

据是,傅斯年、容肇祖、顾颉刚等曾发表意见指出,《庄子》中《齐物论》实作于慎到之徒。顾颉刚先生指出:

 

“关于慎到,傅斯年先生有一很重要的发见。他觉得《天下篇》中所云‘弃知去己’,‘舍是与非’,‘块不失道’等义均与《庄子·齐物论》相合,而‘齐万物以为首’一语简直把《齐物论》的篇名也揭了出来了。这是四年前他在谈话中所发表的。那时容肇祖先生亦举一证以成之。他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慎到,赵人……著十二论”,《齐物》名‘论’,即是十二篇之一’”。他们的见解都是极精确的。按吕书《不二》言‘陈骈贵齐’,陈骈即田骈,亦是《齐物论》作于他们那一派的证据。《齐物论》之所以放在《庄子》里,或者是汉人的误编,或者是经过庄子之徒的改窜。看篇末有庄周梦蝶的事,或以改窜为近情。……慎到的弃知,是要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不强不知以为知,故云‘知不知’。……这强不知以为知,是慎到所最反对的,故《齐物论》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又假王倪之言畅智识之不可恃,……他以为绝对正确的智识是得不到的,世间的是非都出于个人的喜怒而无客观的真实,所以他要‘舍是与非’。……因为他感到世间没有真理,而世人却汲汲皇皇地寻求真理,使得愈会欺人的愈受民众的推尊,所以他要‘笑尚贤’,‘非大圣’。……《庄子》一书……究竟真出于庄周的有多少,是还待考证的。就说《内篇》中除了《齐物论》都是庄周的,则我们可以说,庄周的思想极与慎到相近,或者即是二家之书错合在一起的原因。慎到之学,弃知去己;庄周亦然。……但看《庄子·天下篇》,《荀子·解蔽篇》都把他们二人分开讲,似必有其不同之点在。……”[5]

 

钱穆《接子考》曰:“《庄子·则阳篇》:‘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成元英疏:‘季真,接子,齐人,俱游于稷下。’……接子又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孟子荀卿列传》,与淳于髡、田骈、慎到并称。《盐铁论》谓:‘湣王之末,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孙卿适楚。’接子年世盖与慎到相先后,较孟轲淳于髡略晚,亦与惠施、季真同时;季、惠或先接子而亡也。[6]

 

郭庆藩《庄子集释》:“〖释文〗……庆藩案接子,《汉书·古今人表》作捷子。接捷字异而义同。……又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云:接子,古著书者之名号。” [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则阳》注释:“接子可能就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里边所说的接子,也是稷下的学者之一。接子主张‘或使’,就是认为总有个什么东西,使万物生出来的(冯芝生说)。近人陈荣捷说:‘《史记》记载接子游稷下,《正义》说他是齐人。《盐铁论》记载稷下分散时“捷子亡去”。接子,捷子,同是一人。《汉书·艺文志》道家有《捷子》二篇,注说齐人。书已亡了。此外不详。钱穆以为他的年代大约是前350275年。’(《战国道家》载中央研究所《集刊》第四十四本第三分)”

 

唐兰先生云:“环渊,《汉书》作《蜎子》十三篇。枚乘《七发》作便蜎,李善注引《淮南子》作蜎蠉,《宋玉集》作玄渊,《七略》作蜎渊。”[8]

 

班固《汉书·艺文志》自注又称,《蜎子》的作者楚人蜎渊亦是“老子弟子”。据考,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是环渊为田齐宣王执政时期(公元前320——前302年)的一位稷下学士,他和驺衍(约前305—前240年)等均为战国末期人。故如果说蜎渊即环渊的话,那末他作为“老子弟子”就该是老子的数传弟子了。郭沫若认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提到的环渊所著“上下篇”,实是指《道德经》上下篇,乃环渊所录老子之遗训;而《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蜎子》十三篇则是环渊自己的作品。[9]《道德经》是否为环渊所录,实难确考,郭氏其说只可阙疑;而《蜎子》十三篇为环渊所作则是无可争议之笃论,可惜其书久佚矣。

 

要之,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除聃、庄周以外,主要有关尹、庚桑楚、文子、柏矩(他们都是老聃门人)、田子方、詹何、彭蒙、田骈、接子、环渊等。

 



[1]郭沫若认为,这里所谓环渊著上下篇”,实指环渊所录《道德经》上下篇,而《汉书·艺文志》所谓《蜎子》(班固自注:名渊,老子弟子)十三篇则是环渊自己的作品。(郭沫若:《老聃、关尹、环渊>

[2]另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则田骈、慎到、接子、环渊等皆为田齐宣王执政时期(公元前320——前302年)的稷下学士。

[3]《资治通鉴》卷二《周纪》。

[4]《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5]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之成书年代》

[6]罗根泽编著《古史辨》第四册

[7]郭庆藩:《庄子集释》(第四册

[8]唐兰:《〈老子〉时代新考》注八

[9]郭沫若:《老聃、关尹、环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4255.html

上一篇:老聃学派(三)
下一篇:中国文人的悲哀与耻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