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这项伟大的科学研究计划,中国可能不会跟风研究,因为中国科学家认为合成人类绝无可能,也无必要。 许培扬 火爆的论文,罕见的高分 国际科研最前沿不见中国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82939.html 热度 7 2016-6-7 08:30 合成生命研究是国际最前 ...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7
合成生命研究是国际最前沿的研究领域,近日国际学术讨论交流罕见的火爆,但见不到中国科学家的身影,真是十分奇怪,非常纳闷,为什么?科学网也没有什么反响,中国科学家怎么啦? Geographical breakdown Country 国家 Count 博文 As % United States 美国 104 25% United ...941 次阅读|12 个评论
Title | The Genome Project–Write |
---|---|
Published in | Science, June 2016 |
DOI | 10.1126/science.aaf6850 |
Pubmed ID | |
Authors | Jef D. Boeke, George Church乔治·丘奇教授 , Andrew Hessel, Nancy J. Kelley, Adam Arkin, Yizhi Cai, Rob Carlson, Aravinda Chakravarti, Virginia W. Cornish, Liam Holt, Farren J. Isaacs, Todd Kuiken, Marc Lajoie, Tracy Lessor, Jeantine Lunshof, Matthew T. Maurano, Leslie A. Mitchell, Jasper Rine, Susan Rosser, Neville E. Sanjana, Pamela A. Silver, David Valle, Harris Wang, Jeffrey C. Way, Luhan Yang, Boeke, Jef D, Church, George, Hessel, Andrew, Kelley, Nancy J, Arkin, Adam, Cai, Yizhi, Carlson, Rob, Chakravarti, Aravinda, Cornish, Virginia W, Holt, Liam, Isaacs, Farren J, Kuiken, Todd, Lajoie, Marc, Lessor, Tracy, Lunshof, Jeantine, Maurano, Matthew T, Mitchell, Leslie A, Rine, Jasper, Rosser, Susan, Sanjana, Neville E, Silver, Pamela A, Valle, David, Wang, Harris, Way, Jeffrey C, Yang, Luhan 杨璐菡 |
Abstract | We need technology and an ethical framework for genome-scale engineering. |
杨璐菡近照
“基因革命的浪潮从读取信息,所谓的基因测序,走到了编写基因信息的时代,”6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基因组研究的青年科学家杨璐菡评价说。
杨璐菡(左二)和导师George Church(右一)
6月2日,杨璐菡与她在哈佛的导师乔治·丘奇教授以及其他23名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文,宣布将筹集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非官方”后续项目——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被誉为蕴涵人类生命奥秘的“天书”。经过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13年的努力,旨在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正式完成。
“但基因信息的获得,不等于我们解开了生命的密码,”杨璐菡说,“人类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每个人之间有3000万个碱基对的差别。这些差别怎么让我们在外形、性格、体质以及生老病死上有不同,我们了解甚少。”
杨璐菡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于2014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30岁以下30个科学及医疗领域领军人物之一。她说,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个黑匣子,人类基因组计划打开了这个黑匣子,发现里面是我们不明白的海量信息和算法。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渠道来了解生命,我们可以改变输入,观察输出,来找到生命的规律”。
在美国科学院及工程学院双料院士丘奇教授的指导下,杨璐菡和同事第一个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技术修改细胞基因组,她还和丘奇创立了一家叫eGenesis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推动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应用。
杨璐菡说,CRISPR技术第一次让科研人员有机会相对容易地编辑人类基因组,在过去3年中,这个技术改变了科学家修改基因的方式和速度;与此同时,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合成成本的急剧下降,如今人工合成一个碱基对只需要3美分。
“新技术的产生和原有基因信息的积累,让我们决定开启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致力于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以治疗疾病,并通过这个平台推动基因编辑和合成技术的发展,”她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合成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而近期目标是合成1%的人类基因组,相当于3000万个碱基对。”
《科学》杂志文章列出了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6个先导项目,其中杨璐菡和丘奇倡导的异种器官移植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们曾利用CRISPR技术敲除了猪基因组中62个可能有害的基因,扫清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一大难关。
杨璐菡指出,由于缺少可供移植的捐赠器官,大多数器官衰竭病人都在漫长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所以他们将“大规模编辑猪的基因组,让它的免疫系统人源化,把猪作为一个载体,给千千万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提供安全的器官供体”。
今年5月,130多名科学家、律师与企业家在哈佛大学召开会议,探讨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但由于此次会议闭门举行,不对整个科学界与媒体开放,引发批评。杨璐菡作为最年轻的科学家,在这次“秘密”会议上做了基因编辑工作前沿研究报告,以及eGenesis对于大规模基因组编辑的计划和前景展望。
“我们(在会上)对于生物伦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她透露道,“当我们在讨论编辑人类基因组,让细胞对癌症免疫、病毒免疫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问,那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修改人类吗?但在我看来,异种器官移植帮我们开了一道后门,做异种器官研究不需要担心这些伦理问题。”
现在,杨璐菡正利用团队用基因编辑手段重新编写猪的基因组,致力于攻克第二个难关,让猪的器官和人体免疫系统兼容。将来实现这个目标后,下一步他们将用基因编辑工具生产出对癌症免疫、对病毒免疫的猪器官。
“我们希望通过异种器官移植这个平台,一方面大胆推进基因编辑领域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能救死扶伤,做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这名30岁的年轻姑娘说道。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celebrity/176170.html
科学家发起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9股望受益16-06-03
科学家发起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这些股将扬帆起航16-06-03
中国女孩杨璐菡获赞“基因剪刀手”15-10-25
29岁中国女学霸杨璐菡再上头条 被称作“基因剪刀手”15-10-16
29岁留学生杨璐菡领衔研究:猪器官或移植人体15-10-20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服务亿万听力残疾人15-11-10
人类基因组如何在几百年或几十年间发生变化16-05-23
人类基因组是一个交响乐团16-03-31
ORFeome:基因组规模的人类ORF资源16-03-01
英国万人基因组计划告捷:历时三年斩获数篇Nature15-09-1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