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蒙古气象局是否伪造了蒙古冷高压?

已有 6999 次阅读 2016-2-12 13:37 |个人分类:气象|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蒙古冷高压

蒙古气象局是否伪造了蒙古冷高压?

张学文,2016/2/12

1.     当下把“蒙古冷高压”5个字输入互联网,就可以查到一个惊人的标题:“近年來最強寒流強勢來襲,全台(注:指台湾)各地都傳出下雪美景。而目前這股來自蒙古的冷高壓,恐怕已經打破人類氣象史的高氣壓計錄,據今早中央氣象局的地面天氣圖顯示,這股冷高壓竟高達1092百帕。”--这应当是台湾的中央气象台在今年124日发的天气图(图见后面)。

2.      三十多年前我经常接触天气图,对蒙古冷高压不陌生,但是我记忆中最强的蒙古冷高压也就是1060百帕的水平。而2016年台湾中央气象台居然认为那里有强度高达1092百帕的冷高压。在我看来这是气象奇迹了。今年亚洲冷空气不少,但是其对应的冷高压达到这个程度着实让人质疑它是否真实!

3.      我直接怀疑今年这个(以及许多个)所谓的蒙古冷高压是蒙古气象局制造的而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

4.      我为什么这样怀疑?核心是蒙古国西部是蒙古高原,哪里的海拔一般在1500米以上。而所谓地面天气图是各地的海平面高程上的气压地理分布。即蒙古的气象站发布的海平面气压是蒙古气象站根据蒙古国气象局给的公式换算出来的海平面“气压”。它不是蒙古高原的当地地面气压,也不是气象站挖了深井,在井中测到的海平面高程上的气压!

5.      难道蒙古气象局给了气象站不妥当的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了一个世界著名的冷高压?对此我不正面回答,但是我请各位参考我对中国气象局对有关气压订正公式的一个比较科学的处理的历史记述(见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837788.html)。我认为我国气象局在50年代认可的修订公式是重要的,可取的(它是我国西北气象工作者韦中达的发现)。它使我国高海拔地区的海平面计算气压值比较合理地与大范围的气压值合理地融为一体。我表扬中国气象局认可我们气象工作者的合理建议。

6.      现在我要说(猜)的话是:中国(多山国家)是否把高海拔气象站的气压订正技术也介绍给了例如蒙古等这些山地国家,让他们也这样做。我估计他们这样做了以后也就不会出现强度达到1092这样的出奇的“冷高压”了。一则消息说该蒙古高压,在大陆的中央气象台仅认定为1070百帕,日本认定为1078百帕

7.      我的一个担心是我们现在的气象局当局对50年代自己认可的这个气压订正技术已经忘记。它也没有向世界推广之(记得中国气象局是世界气象组织的重要成员)。

8.      我建议中国气象局把这个忘却的技术向世界气象组织推广。

 

 

---------------

附件:

亚洲天气图背后的中国人韦中达

张学文,2012/9/1-2014.8.22-2014.10.22

 

最近思考我国人对天气学之的贡献,觉得被历史忘记的韦中达值得特别提出。

 

原青海省气象局总工尹道声曾经对我说,韦中达曾是青海的气象人员。他在50年代后期发表在天气月刊上的关于我国的气压订正的文章,促使亚洲地面天气图上的海平面气压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进。

确实,韦中达建议的气压订正技术使地面天气图上的欧亚地面天气系统得以完整地从欧洲、亚洲西部连贯的进入我国西部进而到我国东部以致日本。可以说没有这种新的海平面气压订正技术,从西北进入亚洲的冷高压几乎在天气图上与我们捉迷藏。

我们知道天气图上的天气系统主要是自西向东移动。经典的局面是一个一个的天气系统从欧洲或者亚洲西北部逐步向东南移动而进入我国。显然我国的气象预报员要依靠它的活动情况而预报天气。

但是以上的情况仅在高空天气图上清楚。在地面天气图上则出现了乱局。1956年,我在北京大学作学生,老师让我们自己分析地面天气图。可我国西北地区、蒙古国地区的地面图上气象站的海平面气压数值十分混乱。开始时你几乎无法相信气象站提供的海平面气压数据是可用的。结果是欧洲、亚洲西部的天气系统与我国东部的天气系统在我国西部连不起来。地面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出现大面积的空白。这显然严重影响了预报员做天气预报的把握性。

确实我们西部和蒙古国的地面天气图上各个气象站的海平面气压不是没有数据,但是经典的情况是早晨气象站的气压太高,而下午的气压又低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这些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如此异常?

原来气象站提供的海平面气压值都是从气象站本站气压经过高度订正(按照静力学方程)而计算出来的。如果气象站本身的海拔不算高,那么气压的订正值就不算大。如果气象站的海拔高于海平面800米,那么订正值就严重影响了所谓的海平面气压值。

我国西北地和蒙古国的很多地区的地势高,所以那里的气象站从本站气压换算为海平面气压时出现“不大合理”的情况是在意料之中。

就在大家无可奈何时,在西部工作的气象人员韦中达站了出来,他对海平面气压的订正公式作了一个修订,使得预报员看到了高海拔的我国西北地区的气象站提供的海平面气压值却可以使来自欧洲、亚洲西部的海平面气压系统可以顺当地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气压场和谐地连通起来。

我在1957年到新疆气象台工作去了,而那时新疆气象台的天气图已经没有我在1956年的北京大学实习时遇到的尴尬了。也许因为有这个经历,我对于提出这个技术改进方法的人心存感激又记忆深刻。

 

韦中达是如何修订了气压订正公式的呢?

其实他提供的方法简单又合理:气压订正时不是要用到当时的测站温度吗,他提出改用最近24小时的平均温度(无形中消除了温度的日变化!)代替观测时的温度再做订正计算就可以了。

想一想确实,西北地区温度的日变化很大,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对于海拔不很高、温度日变化不很大的情况,是可以的。但是遇到气象站海拔高而温度日变化又大的情况,即便本站气压变化不大,可温度的日变化就可以导致订正的海平面气压有很大的虚假的日变化。而韦中达的办法巧妙地消除了这个不合理因素!

记得韦中达的改进意见刊于当时著名刊物“天气月刊”上。这个技术动议后来被中国气象局业务部门接受并且主持把它在全国所有的气象站推广。

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方法使欧洲与亚洲的地面气压系统在海平面天气图上连贯起来了。

我认为这是我国科技人员对天气图分析技术的一个贡献。

50年代韦中达的这个合理化建议技术合理,适用意义大。可当时中国并不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这个好建议是否在世界上获得推广?我不清楚。我认为这应当提供给蒙古等有高原气象站的国家。而这个事至少要写入我国的气象史书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837788.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张学文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后来刊于中国气象报2014.10.26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955752.html

上一篇:对2001年春晚的一个评论
下一篇:大葱比面粉贵5倍:乌鲁木齐春节
收藏 IP: 124.117.89.*| 热度|

6 吕喆 刘淼 陈昌春 檀成龙 蒋大和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