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事情是科网上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一方面,许多博主本身就是教师,工作中就面临多种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博主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了,在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有许多感同身受的困惑、经验、认知和感慨。记得不久前,徐耀博主有一篇博文“不设目标是教育的唯一出路”,博文在得到许多网友点赞的同时,也被一些博主质疑,其中就包括那认真得过了头的李竞老师,专门写了一篇博文亮出了他的观点,觉得置顶博文应该给出充分的数据和依据。我在他的博文后随便评了句“偶觉得,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严重问题,所以多批判批判没坏处”,却引来了他长长一篇类似梨花体诗歌的回复,偶就不抄过来了,节约一点篇幅,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李竞的博文,总之他认为要有实例才有说服力。其实教育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主题,看了徐耀博主的博文后就想应和一篇滴,被李竞老师给吓回去了,因为偶一向认为写博文不比写论文,本来就可以是随心所欲有感而发,要让每句话都经得起推敲说得出来历,谁还去写啊?不过今天看到一篇报道,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拿来说说我们的教育目标问题,算是对徐耀老师博文的一个补充。
河南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孙梦涛,是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凭借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孙梦涛说,他每天都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证书”水到渠成就来了。这65个证书摊开一地,足足占了5平方米,摞起来也有1.3米高。在这些证书中,有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校级荣誉证书27个,获得4次奖学金。但从今年3月份至今,他投的简历有50余份,却没有收到过一回面试通知。这么优秀的一个学生竟没有单位要他,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为什么?
比他大一级的学长似乎道破了“天机”。学长告诉他,自己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自从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后,研一时投简历就几乎“百发百中”,后来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3个月就升职加薪,一年后就拥有了“年薪20万+提成”的待遇,现在已经是河南的地区总监。学长告诉他,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见http://dongying.dzwww.com/shxw/201505/t20150511_12359942_1.htm ) 当然,面对这个新闻,许多媒体和评论也指出了报道的局限,有些还对孙同学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质疑,对那些证书的价值提出质疑等等。而我在这个报道中,恰恰看到的就是一个教育目标的设立问题。孙同学从小学到大学所走的道路,应该与中国大多数孩子差不多,小学初中是为了中考上一个好的高中,然后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悲催的是,孙同学没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使得那个终极目标找一份好工作变得不那么容易实现。而如孙同学那样的孩子其实很多,因为好大学就那么几所。那么不是好学校毕业的学生是否会影响到他找工作呢?我认为肯定有影响,因为在有些单位他也许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孙同学在目前的三本院校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勤奋、目标感强的学生,因为那些院校里有许多学生在终于摆脱了高考的压力之后,如果没有考研的打算或对考研信心不足而放弃,大多沉迷在自我放纵的狂欢中,反正随便对付一下毕业都没什么大问题。而孙同学却早就已经在为今后找个好工作在作准备了。没考上好的大学,他便试图通过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为自己加分,还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习也没有放松。只是,如果我们看看整个报道,发现里面一句都没有提到,孙同学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那些证书中有几本是他因为自己热爱这个行当而去考出来的?孙同学读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当初不知他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显然他专业学习不错,才能获得四次奖学金,但似乎获奖也主要是为了给自己加分,一切都冲着找个好工作的目标。如果他是因为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学习,因为喜欢某个职业去考证,那么即便找工作的时候受挫,但学到了自己喜欢学的知识,那种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只为了在找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加分,在目标如此明确的情况下,一旦努力以后没有达到目标便会有很大的失落感,甚至失去了方向。
当然我们干许多事情是需要有目标的,而唯独教育,一旦有了如此具体的目标以后,便把那些教育过程中最有趣、最享受、最有价值的东西给丢掉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教育的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和功利,却无暇去回望一下自己的内心,也很少去想一想我究竟要的是什么?当那么多人还在争论究竟是学历重要还是证书重要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这其实早已远离了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偶看到陈奂生同学有一个评论说:“把目标量化为指标,结果指标成了目标,原有的目标早已不知所谓了。这恐怕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对这个目标的量化标准之一是高考重点上线率。高考和重点率本来是指标,现在成了目标了,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我觉得这个评论很是切中要害。我们总是说有些人只顾看路上的风景,却忘了自己要去的目标,岂不知还有许多时候,是我们往往眼睛只盯着那个目标,却忘了看沿途的风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