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BMG-10国际会议”归来 精选

已有 12037 次阅读 2014-6-11 10:52 |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材料科学, 国际会议, 学术交流, 金属玻璃

61-5日在上海参加了“第10届块体金属玻璃国际会议”。

这也是这一系列的会议第4次莅临中国大陆。如果算上台湾和香港,那就是第6次。此前9次会议的地点分别是:1.新加坡,2.台湾,3.北京,4. 美国田纳西,5.日本淡路岛,6. 西安,7.韩国釜山,8.香港,9.厦门。从第3届开始,均参加之。个人感觉,学术水平最高,组织最好的应该是8年前(2006)在日本召开的那一次。领域的高手云集,同时新的科学问题不断被揭示,感受到学科前沿的移动。转眼之间,8年已过去。

本次会议,竟然出人意料地火爆。参会的人数达到260人,而且主要来自中国。给我的感觉是“喜忧参半”。正面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开,使得更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参加,听到更多精彩的报告,开眼界,促进水平的提升。负面的,这个领域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参与吗?是否出现了不应该有的“过热”?值得深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出中国年轻一代的junior faculty在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上不给力。大部分的junior faculty是博士毕业或者结束博士后之后,仍然沿着导师原来的研究方向继续前进,而缺乏长远的战略性思考。诸如,是否有那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即便是有,你是否有能力解决?你有什么新的策略与思路?在同样的问题上,自己是否有能力和足够的自信超越前辈?自己能否经过若干年打拼,最终被国际同行们认可?哪怕是一个比较小的方向?或者成果。再看看国际上的同龄人们都在干什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绝非耸人听闻。

从全球的情况开看,欧洲还有一些较好的团队没有派人来,美国的少数没有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今年八月份在上海还有一个亚稳态材料的大型会议—“RQ15”有关。如果将两个会议的内容串通起来,应该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该领域的进展、前沿与未来。

从会议的报告内容来看,金属玻璃的结构与力学行为仍然是研究热点。

1.结构方面:无非是短程有序,中程有序的表达。自由体积;性能与液态之间的关联等。

2.力学行为:核心是形变与断裂。更高端的载荷模式下的行为,诸如疲劳,断裂韧性,温度效应,试样尺寸效应,剪切带的萌生与扩展等。 


科学(或者说学科)的前进在于解决问题,不断地拓展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这使我想起一位德国教授的话:“We generate data, but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m.”用这句话来描述我们的现状似乎比较贴切。Understanding the nature靠什么?一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对某一科学问题长久的积淀(包括知识与实验技术的传承,正确的理解,深入的思考);三是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非此,无捷径可言。功利的动机,浮躁的心态(与环境),只能造就(垃圾与)浮云。


相关链接

参加9届块体金属玻璃国际会议

BMG的研究热度不衰:“BMG-8国际会议散记

参加“BMG-VII”国际会议感受

 

大会主会场

 

宴会上在向poster获奖的学生颁奖

 


某N字头期刊 的编辑在进行推介。


回首当年BMG-V: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34-802419.html

上一篇:生物摩擦学:新的挑战
下一篇:坎昆“ISMANAM2014”杂记
收藏 IP: 210.72.130.*| 热度|

16 喻海良 操光辉 蒋敏强 高绪仁 郭向云 黄永江 郭胜锋 易敏 王军强 罗德海 强涛 刘自然 Curry kencqpoll bxiei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