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雷迭斯多夫的三螺旋理论框架

已有 5217 次阅读 2013-11-14 07:4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雷迭斯多夫的三螺旋理论框架

武夷山

 

在宁波会议(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40452.html)上,普赖斯奖得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雷迭斯多夫教授做了关于“创新系统之协同的三螺旋指标”的报告。与他过去的三螺旋理论框架相比,我觉得他现在的框架明显又改善了。手头没有他报告的PPT,根据笔头记录先简单介绍其报告的亮点。

 

他认为,只研究信息交流和知识交流是不够的,一定要追究“意义”之交流。大学或公司各自所关注的意义是显然不同的。

熊彼特心目中的创新是个二维的框架。而雷迭斯多夫认为,在知识经济形态下,有可以构想一个关于创新的三维框架:

----第一维是知识供应。这里主要是从事“新颖性(Novelty)生产”的大学(博主:应包括科研院所,虽然称之为“大学”)在忙活。

----第二维是知识需求。这里主要是从事“财富生产”的公司在忙活。

----第三维是基础设施。这里主要是从事“立法和管制(治理)”的政府在忙活。

三方面有密切的相互作用,故形象地称之为三螺旋。

第一维与第二维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创新”。

第二维与第三维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政治经济”(知识经济是政治经济的后续发展)。

第一维与第三维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识基础设施”。

这里有三大动力学过程。

财富生产,是一种经济动力学,这里追求市场均衡(平衡)。

基于知识的新颖性生产,也是一个动力学过程,这里要努力打破平衡。

对于市场与知识之间的互作用,要进行管制与管理(治理),这也是一个动力学过程。管制手段之一是知识产权。

雷迭斯多夫提出了新的演化模型,其中涉及对上述三维的不同协调机制。对于财富生产维度,主要靠市场协调;对于基础设施维度,主要靠政治(政府)来协调;对于新颖性生产维度,主要靠编码知识来协调。

雷迭斯多夫的几乎所有论著,在其个人网站上都能找到原文,对其三螺旋理论框架详情有兴趣者,可去http://www.leydesdorff.net/浏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41562.html

上一篇:Use the Right Word摘抄(9)--“周到、礼貌”的各种表达
下一篇:[转载]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智慧碰撞
收藏 IP: 1.202.69.*| 热度|

14 李学宽 许培扬 钟炳 赵美娣 王贤文 张全成 曹聪 刘桂锋 吕乃基 贡金涛 魏瑞斌 强涛 crossludo zywsy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